您好,欢迎您

蔡建强教授:以人文精神滋养医疗技术,助力民族健康发展

2024年03月15日
来源:肿瘤资讯

医学教育肩负下一代医者的培养,而医学人文精神则滋润着医者不断成长。敬佑生命、甘愿奉献、大爱无疆,是每一位医者努力践行的标杆。在2024年3月9日于深圳召开的第二届深圳宝荷消化道肿瘤MDT学术会议上,【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蔡建强教授,就医学人文精神在微观与宏观层面演绎的角色进行分享。

蔡建强 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人民卫生出版社系列期刊《肝癌电子杂志》主编

传递MDT治疗理念,量体裁衣为患者带来最好的个体治疗

蔡建强教授:本次学术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环环相扣,而多学科诊疗(MDT)理念更是贯穿其中。实际上,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何为MDT,并如何将一思想理念更好地传递给我们的患者,以充分体现MDT的宗旨。MDT旨在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的协作,针对患者个体,为其量体裁衣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实现更好的个体治疗。MDT是本次会议内容的重点,而如何把MDT做好亦是当下的热点,也是肿瘤治疗的亮点。我们应把握好MDT团队的力量,助力患者实现更好的生存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期。

医学人文精神扮演角色担当,提升人文素养助力民族健康

蔡建强教授:在本次会议中,我就“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文的几点思考”进行了专题分享。事实上,医学人文贯穿于我们的医疗工作中。包括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个百分点”的目标中,也涵盖了医学人文的思想。

医学人文就微观而言是一种个人的感受。每一个医者都应牢牢把握医学人文精神,方能更好地做好医疗服务,解决患者的痛苦,真正达到敬佑生命、甘愿奉献、大爱无疆的思想境界。我们需要不断地以人文精神滋养我们的医疗技术,坚守医疗道德,将同理心传递给我们的患者。从宏观角度而言,医学人文精神也体现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包括医疗教育等方面。医学人文精神可以维持更好的医患关系,而每个医疗工作者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用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疗道德为患者服务,促进整个民族健康的发展。

像变色龙一样学会适应,肩负医者职责担当不断成长

蔡建强教授:青年医生如何做好专业知识、技能与医学人文的有机统一,其实属于医学教育的范畴。当青年医生从医学院校走出来进入医疗环境中,则应遵循社会大环境的行为准则。其中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如何看好病、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而青年医生在此历练中也自然而然得到了成长。

在自觉成长中体会医者的角色其实与变色龙相似,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在从医过程中既会有沮丧的时刻,亦有兴奋的时候,因为科学有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包括思想理念、医疗技术等也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变化,而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就需要不断去适应。有时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焦虑的患者或患者家属无法理解我们的行为准则,此时我们应做好沟通。作为医学教育者,我们需要培养下一代医者,应把握好医疗技术准则,让青年医生在医疗过程中体会医者的职责担当。此外,医者的大爱,需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患者,消除其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通过教育与引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