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实践藿益 | 阿可拉定联合方案转化治疗CNLC IIIa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达CR

2024年03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癌患者,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实现强效缩瘤,进一步改善生存。本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王旭天医生将分享一例阿可拉定联合方案转化治疗肝癌合并PVTT真实世界病例。该患者在确诊为CNLC IIIa期肝细胞癌、PVTT 3型、慢性丙型肝炎及肝硬化后,首先进行了钇90-SIRT局部治疗,随后采用了阿可拉定联合T+A方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转化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接受手术切除的机会。经过治疗,肿瘤标志物AFP、PIVKA-II水平显著降低,肿瘤血供完全消失,肿瘤体积缩小56.2%,达到完全缓解(CR)。治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未出现不适,阿可拉定联合方案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郑鑫教授,结合临床经验对病例进行总结和点评。

专家介绍

病例分享专家

王旭天
主治医师

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领域:肝癌外科治疗,介入治疗
学术任职:
陕西省抗癌协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协会介入分会委员
陕西省老年病学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医疗与健康促进委员会肝脏肿瘤MDT专委会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病例点评专家

郑鑫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肝胆外科副主任肝脏外科亚专业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学组青年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腹膜后肿瘤与转移/复发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老年病和老年医学会肝胆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肝胆胰外伤委员会委

2010-2011至美国MAYO CLINIC 胃肠肝病系联合培养博士培训。

擅长肝癌外科切除和介入治疗、肝胆外科常见疾病腹腔镜治疗。

科研方向:肝癌肿瘤微循环分子机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中央专项基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110。

病例介绍

基本情况患者,男性,56岁。

主诉:体检发现肝占位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半个月前体检发现肝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22-09-16收治入院。

体格检查:无腹部阳性体征,ECOG PS 0分。

既往史:1.丙肝6年,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后病毒载量正常;2.血友病36年;3. 2型糖尿病。

家族史:无肝炎家族史。

辅助检查

肝功能评级:Child-Pugh A级(5分)。
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正常。

肿瘤标志物:AFP 24220ng/mL、PIVKA-II 1995.52mAU/mL、CA19-9 112.4U/mL。

2022-9-19 CTA:肝右叶肝癌,肝右动脉供血,门静脉主干及右支癌栓,肝右静脉受侵(图1)。

图片3.png

图1 2022-9-19 CTA

初步诊断:肝细胞癌(CNLC IIIa期)、门静脉癌栓(PVTT)3型、慢性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Child-Pugh A级)。

诊疗经过

2022-9-22 评估无禁忌症后行钇90-SIRT。术后无不适,无肝功能指标异常,术后1天出院。

2022-9-23 开始使用阿可拉定(0.6g bid p.o)联合T+A方案(阿替利珠单抗1200mg、贝伐珠单抗15mg/kg q3w)治疗。

2022-11-04 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患者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不适感。ECOG PS 0分,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可正常生活,与术前相比,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肿瘤标志物AFP 203ng/mL、PIVKA-II 62.7mAU/mL。CTA显示肿瘤血供完全消失,癌栓退至右叶。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为完全缓解(CR)(图2)。建议继续阿可拉定联合T+A方案治疗,并定期随访。

图片2.png图2 术前、术后1个月对比影像

2023-2~2023-12 术后4个月复查MR提示肿瘤体积缩小56.2%(图3);肿瘤标志物完全正常,其中AFP 6.77ng/mL、PIVKA-II 32.64mAU/mL。根据复查结果,继续阿可拉定联合T+A方案治疗,计划并建议进行手术切除。但因患者拒绝手术切除方案,医生建议继续阿可拉定联合T+A治疗。2023-2 患者自主停止口服阿可拉定,继续T+A治疗。但2023-3 AFP升高至130ng/mL,患者遂主动继续口服阿可拉定。2023-4 AFP降至35ng/mL,2023-5 AFP恢复至23.3ng/mL。之后患者继续阿可拉定联合T+A方案治疗。

图片4.png图3 术后4个月影像

2023-12-1 术后1年复查,影像学检查见肿瘤明显缩小,门静脉癌栓消失,肝左叶体积增大(图4)。

4.png

图4 术前、术后1年对比影像

病例小结

患者,男性,56岁。入院初步诊断为IIIa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3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接受钇90-SIRT局部治疗后,开始使用阿可拉定联合T+A方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经治疗,患者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标志物下降,最终达到CR。随后继续使用阿可拉定联合T+A方案治疗。术后1年复查,肿瘤进一步缩小,门静脉癌栓消失。

病例点评

此病例展示了阿可拉定联合方案在转化治疗CNLC IIIa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过阿可拉定联合T+A方案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AFP、PIVKA-II显著下降,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经评估达到CR。此外,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阿可拉定是我国独立自主创新的1.2类中药创新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它不仅可以下调肿瘤细胞中的TNF-α、IL-6、PD-L1等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还可以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使用有协同增效作用。同时,阿可拉定还可通过降低AFP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SNG1705 ICR-1研究显示,阿可拉定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在国内已获批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并获得多部指南/专家共识的明确推荐。这为更多阿可拉定联合方案的探索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本病例中,通过接受阿可拉定联合方案转化治疗,患者获得了手术切除机会。尽管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了手术治疗,但随后的阿可拉定联合治疗仍使病情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术后1年复查,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门静脉癌栓消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自行停止使用阿可拉定后,肿瘤标志物AFP值升高,再次使用后AFP值下降,这进一步验证了阿可拉定在肝癌治疗中优异的抗肿瘤作用。

u5Hn5d0Lj3xYyigIZuREYWtFwrG9x1wB.jpg

责任编辑:Marie
排版编辑:Jessic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