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肿瘤学进展内容的传播与推广,继续推动我国临床医疗事业的发展。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主办,四川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的“2024年中华淋巴瘤高峰论坛暨国家淋巴瘤质控会议”于2024年3月1~3日在广州盛大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行了“医”声何求-青年医生菁英风采秀大赛,来自全国12家公立三甲医院的青年医生通过脱口秀的方式讲解了自己在淋巴瘤综合管理方面的见解。在此,【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医“声何求-青年医生菁英风采秀
大赛伊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河教授的主持下,本次大赛的大会主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进行了开幕式致辞,对于青年淋巴瘤医生的成长寄予了殷切希望,并预祝各位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
黄河教授
张明智教授
李建勇教授
随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雅斐医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加尔宝·吐尔德医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辉医生、四川省肿瘤医院满宇鑫医生、辽宁省肿瘤医院孙博楠医生、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浩医生、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王浩天医生、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秋怡医生、湖北省肿瘤医院薛畅医生、临沂市中心医院闫世彬医生、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立莹医生以及江西省肿瘤医院钟赟医生,以脱口秀的形式分享了淋巴瘤综合管理的见解,并由20余位国家淋巴瘤质控专家作为评委打分,以及现场参会的60余位质控委员作为观众进行投票。以专家评委打分与观众投票相结合的混合打分方式,进行赛事成绩的评分。
大赛现场1
大赛现场2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王浩天医生、四川省肿瘤医院满宇鑫医生和临沂市中心医院闫世彬医生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其余参赛选手获得了优秀奖。
大赛结束之后,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路素英教授的主持下,进行了激动人心的《中国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的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国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治迈上了新台阶,未来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领域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路素英教授
《中国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启动仪式
中华淋巴瘤高峰论坛“回顾2023,展望2024”暨国家淋巴瘤质控会议
大赛次日,举行了中华淋巴瘤高峰论坛“回顾2023,展望2024”暨国家淋巴瘤质控会议。会议伊始,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洪煌明教授的主持下,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四川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桐榆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进行了大会致辞,指出青年医生强,淋巴瘤诊疗才会强。希望通过本次淋巴瘤质控会议,能够推动我国淋巴瘤诊疗事业的快速发展。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洪煌明教授
林桐榆教授
朱军教授
马军教授
随后,在学术分享环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分享了“2023年淋巴瘤十大研究进展”,让大家温故知新,更好的制定未来淋巴瘤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分享了“老年体弱DLBCL一线无化疗方案新尝试”,指出淋巴瘤诊疗进入新时代,应该遵循规范化诊疗新模式;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分享了“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与伯基特淋巴瘤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指出对于此类淋巴瘤质控应该注意首次治疗前后的系列方案、疗效评价比例以及治疗随访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分享了“NK/T细胞淋巴瘤治疗2023年回顾与质控管理”,分享了科内的治疗经验;
四川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桐榆教授分享了“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回顾与展望“,指出对于复发的患者必须进行再次活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分享了“淋巴瘤CD30免疫组化检测规范“,指出建立淋巴瘤CD30免疫组化检测及结果判读规范,可以为进一步优化CD30检测提供指导;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康生教授分享了“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诊治质控要点及研究进展”,指出对于此类淋巴瘤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模式尚无定论,仍需多中心随机分组协作研究数据支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分享了“原发中枢淋巴瘤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指出大剂量MTX是此类淋巴瘤治疗基石;
四川省肿瘤医院洪煌明教授分享了“双特异性抗体在淋巴瘤中的探索进展”,指出双特异性抗体作为近年来DLBCL治疗中的重要创新疗法,格菲妥单抗凭借单药治疗数据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获批三线及三线以后的R/R DLBCL人群;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利玲教授进行了“ADC药物治疗CD30阳性淋巴瘤研究解读“,指出在复发难治PTCL中,BV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薛宏伟教授,分享了“星方案,愈未来-DLBCL全程管理策略及重要研究进展“,指出复星方案助力淋巴瘤全程管理,实现患者最大化治愈;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闻淑娟教授,进行了“结构化升级-瑞帕妥单抗临床研究数据解读”,指出瑞帕妥单抗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人抗体天然序列,不同于利妥昔单抗,治疗安全可控;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分享了“浆细胞疾病的研究进展及质控要点”,指出MRD已成为最新的分子学疗效评估标准;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志刚教授分享了“淋巴结T滤泡辅助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指出新药表现出一定有效性,精准化分层治疗是发展趋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朱宏丽教授分享了“皮肤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指出MF/SS治疗方案制定,需要血液学、皮肤病学和房舍肿瘤学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应根据临床和病理特征选择治疗方法;
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分享了“霍奇金淋巴瘤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指出对于ASCT前仅接受化疗的患者,BV维持治疗可带来显著获益;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杨申淼教授分享了“CAR-T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指出CAR-T治疗前系统性桥接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分享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指出切实做好CLL/SLL诊疗中的每一步,才能让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Nagoya医学中心Hirokazu Nagai教授分享了“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最新进展及JCOG-LSG“,指出通过JCOG1305研究可知对于年轻患者和新诊断的患者,予以PET指导治疗可以提升疗效;
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分享了“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指出此类淋巴瘤质控要点主要是高度重视兼顾淋巴瘤与急性白血病两方面,尤其要明确以急性白血病诊疗策略为主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分享了“边缘区淋巴瘤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指出MZL各亚型治疗策略不同;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分享了“滤泡性淋巴瘤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指出R/R FL的治疗探索百花齐放,需要加以思考如何排兵布阵、个体化治疗;
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文瑜教授,分享了“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及诊治质控要点“,给大家梳理了相关研究数据,并加以解读。
大会现场
在大会最后,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他对于本次会议予以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希望未来能够与大家进行更多的淋巴瘤诊疗探讨,期望能够进行更多研究和探索,给更多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大会总结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