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回顾 | 于金明院士:肿瘤防治新策略需要系统创新与跨界融合

02月26日
整理:陆南风
来源: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2024年2月23-25日,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河北石家庄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以“传承精华、创新突破、成果转化、走向科技”为主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单位协办,集中展示了络病学学科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力邀国内外200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并在海内外设立分布3000余个视频分会场,10w+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

恶性肿瘤逐年不断上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近年来,随着肿瘤领域相关科学技术手段的高速发展与不断革新,癌症防治工作也在日益进步,尤其是在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也愈加趋向精细化诊疗。临床医师面临着这样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即如何更精准地对抗肿瘤,以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本次大会主论坛学术汇报环节,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围绕“肿瘤精准防治新策略”进行了分享。【良医汇中医肿瘤资讯】小编对演讲内容进行了要点整理,以飨读者。


WechatIMG412.jpg


流调结果引发思考,我国癌症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随着老龄化、机械化和城镇化的快速进程,我国肿瘤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根据JNCC 2024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肿瘤负担最重且最为堪忧,我国癌症患者死亡率达50%以上,且呈现上升趋势,医疗费用支出高达2000亿元/年,是大病致贫和大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中国与世标以及美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率的比较显示,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而世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美国下降趋势更为显著,这意味着我国癌症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图片 2.png


流调结果差异分析,需预防筛查并重、诊疗技术革新


我国疗效低于发达国家(CA 2022),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为40.6%(2009-2015年)和43.7%(2022年),而美国为68%、日本为67%、MD Anderson为80%,对我国疗效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包括:发达国家肿瘤发病瘤谱与我国不同;发达国家肿瘤预防、筛查及疫苗等原因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技术水平、治疗依从性及规范程度方面存在差距。而通过对美国癌症死亡下降明显的流调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具体与以下三方面原因有关:

  • 其一,肿瘤科学预防。美国在控烟与污染和食品安全方面严格把控,其中中美戒烟肺癌下降比例为2:8-10。

  • 其二,体检和科学筛查。体检与筛查是低投入和高产出的典范,尤其是在宫颈癌、乳腺癌和肺癌等癌症中,筛查是非常有效的早期防治手段。

  • 其三,治疗水平与规范。尤其是癌症诊断与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极大地提升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由此可见,肿瘤仍是需要全程管理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在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逐步实现“精细化”。


系统创新与跨界融合,或能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策略


实体瘤治疗手段以手术和放疗为主,但是手术和放疗的治疗效果目前已遭遇“天花板”境地,靶向和免疫治疗只能延长患者生命而不能治愈。因此,肿瘤治疗历经三次革命(化疗-靶向-免疫)后,如今肿瘤内科治疗已经进入了以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为代表的精准融合新时代,精准医学必将会颠覆肿瘤传统治疗手段,使肿瘤成为慢性病成为可能。肿瘤治疗模式经历了从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到如今的智慧医学,治疗策略从“联合”到“精准”,未来将为“精准联合”。


肿瘤异质性问题,需要借力精准医学解决


肿瘤最大的科学问题就是异质性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精准医学的手段,分别从个体化预防、个体化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面入手:

  • 个体化预防:包括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生物标志物筛选应用、风险评估队列精准预防;

  • 个体化诊断:构建肿瘤动态演化图谱、肿瘤分子分型新型技术、智能化肿瘤诊治新体系构建;

  • 个体化治疗:免疫靶向治疗新型疗法、新肿瘤药物及放疗技术、系统生物学与人工智能。

因此,肿瘤精准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临床学科为基础,围绕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进行集成交叉和跨界融合,制定精准个体化新策略、新技术和新药物,以期实现肿瘤在预防、筛查、诊断、分类、预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个体化、精准化与智能化,从而减少患者发病率、提高早诊率、改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肿瘤诊疗当以规范化、同质化与高端化为未来愿景


未来肿瘤诊疗的愿景主要围绕5个“化”展开,即把客观研究主观化、把客观研究标准化、把群体研究个体化、把个体研究精准化、把复杂生命数字化,并让规范诊疗成为医生的自觉行动。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呢?这就需要肿瘤治疗“联合抱团取暖”,以实现疗效高、损伤小、费用低的诸多优势,具体为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血管靶向、ADC/双抗联合的MDT+模式。

针对不同时期的肿瘤患者治疗策略各有不同。针对早期肿瘤患者的治疗策略,应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以治愈肿瘤为目的、以保证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期尽可能提高治愈率的同时,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和美容方面)。针对晚期肿瘤患者应当着力于使晚期患者成为“慢性病”,总的治疗原则为更长的生存时间、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低的毒副作用——努力延长患者总的生存期以实现“活得更长”,围绕改善病人症状、延缓肿瘤进展、提高疾病控制、降低治疗毒性、提高生活质量以实现“活得更好”。对此,于金明院士提及此前与北大肿瘤医院王洁教授联合开展的一项“养正消积胶囊改善非小肺癌患者化疗生活质量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其结果提示养正消积胶囊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切实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


理想的预后预测标记物亟待发现


理想的预后预测标记物应当具备以下五方面性质:

  • 其一,能够指导肿瘤的精准治疗;

  • 其二,实现敏感性、特异性及个体化的最优化;

  • 其三,和肿瘤分期及负荷呈现正相关;

  • 其四,具有所在器官特异性特点;

  • 其五,能实现理想的预后预测。

应当明确的是,正如肿瘤治疗相关通道并非一条而是多条一样,相关预后预测标记物也应当是多个而非一个。


图片 3.png


小结


于金明院士最后再次强调,肿瘤精准诊治的关键点在于明确肿瘤分子机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及肿瘤微环境等因素,体现了从宏观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逐步到微观的细胞代谢与基因分子的科学认识转变与技术革新发展,未来的肿瘤诊疗需要围绕“个体医学-精准医学-精准健康”展开,外科实现微创、放疗实现精确、内科实现精准的目标。总而言之,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量体裁衣诊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教授对该演讲进行了简要点评:于金明院士围绕肿瘤精准治疗的相关研究内容做了深入的解读,强调精准预防和重心前移对肿瘤防治是至关重要的,智慧医学精准联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将复杂生命数字化、精准化,并可智能地渗透到肿瘤筛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凸显了肿瘤防治要加强多学科联合交叉、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图片来源:专家演讲PPT)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02月26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02月26日
汤继英
十堰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我国癌症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02月26日
贾锋
金乡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肿瘤治疗仍需进一步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