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当下医疗AI与数字化:临床应用广泛、亟需配套政策支持

02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ChatGPT的问世,多个行业掀起了关于人工智能(AI)应用的火热讨论,医疗行业也不例外。针对AI和数字化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状况,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郭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齐立强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邵国良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旭东教授进行采访,深入探讨AI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AI已经融入临床与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临床需求迫切

临床医学的发展迫切需要数字化和AI的技术赋能,这一点,相信当下的医生们都有所感悟。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发展的不均衡体现在临床诊断、治疗,对医生的培训、教育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三甲医院相比差距明显,而AI和数字化手段是弥补鸿沟的一件利器。

以我所在的医院为例,通过远程医疗的应用,当医联体内其他下级医院出现疑难病例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参与其中,进行MDT会诊,甚至在病理、影像检查等方面对下级医院提供帮助。我特别盼望掌握AI技术的研发专家能更加深入临床一线,早日开发出针对患者管理的数字化工具,在造福患者的同时也能给医生带来助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齐立强教授:在多院区管理和疾病筛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政策的落实,以我们医院为例,最终会在山西、深圳、沈阳、郑州、廊坊落地分院区。六个院区之间想要实现诊疗的标准化、统一化,如果没有信息化系统和AI的助力,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当初派驻第一批帮扶工作人员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派出了信息中心的专家,帮助分院全方位摸底、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以达到“对标总院”的目标。

站在乳腺外科临床医生的角度,我则对数字化、AI助力肿瘤筛查、疾病防治这块感触较深。乳腺癌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癌,发病率居榜首,死亡率第四,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而大数据支撑下的重点人群筛查,能够有效地实现疾病诊治关口前移,实现对重点人群的监控。此外,由于我国患者基数大、数据多,AI也能够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在乳腺结节筛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浙江省肿瘤医院邵国良教授:AI和数字化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主流 

很多医院已经在病理诊断、影像诊断等方面使用AI技术。在影像学方面,除了最常见的肺部结节、肺部肿瘤筛查,AI影像辅助诊断的临床场景已经扩展到脑部肿瘤、胃部肿瘤等多个实体瘤。 

诊断之外,AI还先后涉足放疗、介入手术等治疗环节与术后随访环节。比如,自适应放疗技术的应用,通过对放疗靶区的精准计算,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在术前,AI辅助软件能帮助医生完成手术部位的精准划分等术前规划。 

浙江省是数字化、AI比较发达的省份,早在十年前就将二者提上了发展日程。我们医院也早早实现了基于5G技术的数字化沉浸式手术室——通过人机对话、人人交互,医生在家就可指导医院的急救等手术场景,还能远程指导基层医院的手术。

临床使用仍待优化,期待配套收费政策出台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郭卉教授:AI工具要更加走近临床

首先,我要肯定AI技术在肿瘤诊断、治疗包括医院管理、慢病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其次,也要看到AI技术还存在一些亟需改善的短处。比如,我们用过很多AI模型,疾病复发的预测模型、患者疗效模型等,也依靠AI模型发表了一些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但实话实说,这些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并不算好,临床医生并不清楚这些模型能为临床实践带来怎样的改善,相信这是临床医生对AI应用的普遍困惑。尤其是预测模型,怎样才能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可能是AI技术未来需要突破的重点。

另外就是“信息孤岛”的问题。现在AI公司很多,可用的软件与模板也特别多。一个医生在用的软件可能不止一个,同一个医疗小组、课题组、科室的医生用的软件可能也不止一个,这就导致医生之间的患者信息无法流通,给信息整合和科研带来了一定障碍。可能需要及时找到并梳理出AI软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再有针对性地一一解决,AI才能在医疗行业中应用得更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旭东教授:建议进一步优化软件操作流程

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安全与伦理问题,数据的隐私如何规范,医生该如何把握自己与工具之间的关系等。尤其在技术的可行性方面需要改善。目前很多智能软件的使用操作稍偏复杂,而在日常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诊断、治疗上学习与思考。如果能够把软件、系统的操作流程变得更加“傻瓜”,比如鼠标一点击就能应用,就能进一步降低医生花在智能系统的学习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浙江省肿瘤医院邵国良教授:期待国家出台配套的收费政策 

由于目前很多AI工具未被纳入医疗服务价格,医院对患者无法收费,从而导致很多AI工具的临床应用被局限于临床试验或者医院科研。这不利于相关企业的生存,也不利于及医疗AI事业的长期发展,希望未来能够有国家配套政策出台。

医疗行业一直被视为AI应用的最佳场景之一。AI医疗的应用一方面可减轻医生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基层机构诊疗水平,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局面。虽然AI及数字化在临床上的应用仍需优化,但相信未来随着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定能构建一个更加智慧、高效、公平、人性化的医疗生态系统!

专家介绍

郭卉
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转化医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MD Anderson癌症中心作访问学者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
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及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陕西省“三秦团队”学术带头人

专家介绍

齐立强
医学博士、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分院乳腺外科主任
荷兰国立格罗宁根大学医学博士、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乳腺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乳腺健康与母乳喂养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防治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临床科研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会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乳腺癌创新团队成员
《中国卫生标准杂志社》常务编委(国家卫健委主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
在第四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开展的“2022寻找医疗公益之星”活动中,入选《2022中
国医疗公益年度观察报告》“最美公益医师”

专家介绍

邵国良
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 副院长、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

享受国务院津贴

临床与科研: 从事各种肿瘤的临床介入治疗及基础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项课题10余项,主编/主译学术著作6部,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牵头或参与编写指南、专家共识6项。获得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1等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2等奖各1项。
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诊疗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人。

专家介绍

张清媛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肿瘤学国家重点专科带头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介绍

张旭东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大一附院肿瘤科副主任、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副主任
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临床肿瘤学会 副秘书长
河南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
河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厅级课题3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卫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w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