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 | 大咖云集,开放性探讨胸部疾病诊疗之道

01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4年1月13日,由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主办、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胸部疾病信息化分会承办的“2023年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胸部疾病信息化分会年会暨学术会议”盛大召开。本次会议汇集了国内诸多胸部疾病权威专家学者,采用“别具一格”的开放性问答形式,就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内容展开深度的学术沟通、“深入浅出”的学术探讨,为大家带来学术盛宴,进而为临床带来深刻的启发,为胸部疾病领域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肿瘤资讯】特别整理本次会议的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IMG3545-rp709996315.jpg

华章初启:胸部疾病学术会议盛大启航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吕俊宏教授作开场致辞。吕教授强调,本次会议旨在促进胸部疾病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推进我国胸部疾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议云集了国内权威胸部疾病的专家学者,为与会专家提供了积极交流及分享临床经验的学术平台;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各位与会专家均能收获满满,进而为我国胸部疾病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主席吕俊宏教授致辞

披荆斩棘:畅谈早期肺癌治疗热点话题

广东省中医院杨小兵教授的主持下,吕俊宏教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李旭开教授就早期肺癌诸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关于“多发性肺结节的诊治策略”,吕俊宏教授强调,应以外科治疗为基础,同时强调多学科共同合作。几位教授共同表示,对于良性结节,应采取观察随访策略;对于具有恶性征象的结节,全面分析患者疾病特征后,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如切除、消融、立体定向放疗、靶向/免疫治疗等)。

针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中,AI阅片能否代替临床医生”,吕俊宏教授表示,AI是当前的大势所趋,可作为临床医生的得力助手,但在阅片方面仍存局限,当前还不能完全代替临床医生。李旭开教授认为AI仍需要持续探索,未来有可能会部分替代临床医生。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是否需要靶向或免疫辅助治疗”,几位教授共同认为,结合早期患者的疾病特征、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等,Ⅰ期无特殊情况患者通常不需要辅助治疗,部分ⅠB期及以上患者可能需要辅助治疗。

关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免疫辅助治疗的必要性和人群选择?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术后患者辅助治疗尚未达成共识。请结合临床分享哪些患者,会选择何种治疗方案的经验”,吕俊宏教授认为,驱动基因为阴性的NSCLC患者(尤其是PD-L1高表达等患者),术后均可尝试免疫辅助治疗。若患者经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可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术后或可考虑不接受辅助治疗。术前术后的多维度全面疗效评估有望筛选出术后辅助治疗的最佳人群。

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对于手术开展和结局的影响“,吕俊宏教授表示,尽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能够利于手术开展、降低手术风险、扩大手术切除适应症;但受限于免疫相关毒副作用,尚不能得出结论。李旭开教授认为相较于新辅助靶向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更有利于病灶切除,但仍需要更多数据积累。杨小兵教授认为基于当前临床研究数据,免疫联合化疗或优于单免或双免,十分期待CheckMate 816研究的最终随访数据公布。

关于“NSCLC一线免疫治疗耐药后处理方案”,几位教授共同表示,当前临床上关于免疫治疗耐药后的探索较为有限,耐药后应明确耐药机制,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增加免疫药物剂量、采用双免疫联合等策略。

会上,现场多位与会专家也针对上述话题积极发表了个人观点,结合临床经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出学术火花,引发学术思考。

吕俊宏教授、李旭开教授、杨小兵教授深入探讨

乘风破浪:探讨胸部纵隔肿瘤治疗难点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王明智教授的主持下,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海平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克教授就“胸腺瘤淋巴结清扫意义及规范”“胸腺瘤仅切除肿瘤或部分胸腺的远期效果如何”“纵隔肿瘤微创转开胸的指征是什么?机器人手术能否减少微创转开胸的几率?”“胸腺肿瘤术后局部复发治疗策略?”“胸腺肿瘤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有哪些,效果如何?”“胸腺瘤合并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手术时机的选择?”等胸部纵隔肿瘤诸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结合临床诊疗经验,几位教授共同表示,应尽可能全面地清扫胸腺肿瘤的淋巴结。进行胸腺瘤手术时,应进行充分的多学科会诊(MDT)讨论,同时结合纵隔肿瘤患者的疾病特征选择进行手术、放化疗或挽救性手术治疗,充分进行术前评估、同时谨慎选择术式、切除范围等。胸腺瘤合并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治疗难度较大,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认知仍不足,需要结合临床经验以及患者自身情况仔细抉择,遵循“全面评估、密切观察、及时干预”原则,同时治疗过程中应谨慎考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王明智教授、肖海平教授、梁克教授深入探讨

迎难而上:聚焦食管癌治疗难点

吕俊宏教授的主持下,肖海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熊刚教授就“新辅助治疗后pCR是否能够作为新辅助治疗疗效的最佳评估指标?目前临床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的实际应用如何?”“新辅助治疗达到临床病理cCR的患者,是否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是否考虑对这类患者进行根治性放化疗或动态监测?什么情况下会考虑保留器官+挽救性手术?”“新辅助治疗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对肿瘤术后病理学N分期灵敏度较低,淋巴结清扫对这类患者的意义如何?食管切除术过程中扩大淋巴结清扫的适应症是什么?新辅助治疗达pCR的患者是否有进行彻底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等食管癌领域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学术交流。

结合临床诊疗经验,几位教授均表示,pCR作为食管癌预后预测指标证据不足,将pCR率作为新辅助治疗的最佳终点还为时过早。同时,应结合患者疾病特征进行术式选择,当前传统开放手术的应用愈来愈少;与其他术式相比,机器人微创手术临床应用也相对较少。对于新辅助治疗后pCR患者推荐尽早手术治疗,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进行较多淋巴结清扫可显著延长生存时间,对于pCR的食管癌仍应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当前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方案众多,应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方案,其中免疫+化疗、免疫+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应用相对广泛。

吕俊宏教授、肖海平教授、熊刚教授深入探讨

砥砺前行:胸部疾病诊疗任重道远,仍需不断探索

会议最后,吕俊宏教授进行精彩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采用创新性的“开放性问答”形式,汇集众多胸部疾病领域权威大咖全身心投入本次会议。感谢与会专家积极参与本次会议,并结合自身临床诊疗经验,就胸部疾病诊疗的诸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就具体病例进行学术切磋,采用“接地气”的方式描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全面分析,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畅所欲言,言无不尽,为大家带来学术盛宴。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对医生同道有所帮助,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吕俊宏教授会议总结

责任编辑:Marie
排版编辑:Mia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