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超凡联盟】胡金龙教授:聚焦SCLC,免疫联合方案破浪前行,生物标志物探索空间广阔

2023年12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其具有恶性程度高、增殖快和转移早的特点,目前仍是难治性癌症,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也一直备受关注。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突破了化疗数十年的瓶颈以后,免疫联合治疗成为了新的治疗标准,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展新的探索,但如何延长生存期,仍是SCLC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肿瘤资讯】特邀河南省人民医院胡金龙教授进行专访,梳理SCLC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分享对SCLC诊疗未来发展的宝贵见解。

本期特邀专家—胡金龙 教授

专家介绍

胡金龙
肿瘤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精准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肿瘤无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诊疗现状:免疫治疗重塑ES-SCLC一线治疗格局

胡金龙教授:SCLC是一种侵袭性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不足7%。全球每年大约新增25万例SCLC病例,并导致至少20万人死亡。因此,SCLC的诊疗一直是肿瘤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SCLC依据进展情况分为局限期SCLC(LS-SCLC)和广泛期SCLC (ES-SCLC),其中ES-SCLC约占新诊断病例的65%。

LS-SCLC一线治疗仍以系统治疗和放疗为主。依托泊苷/铂类(EP)是最常用的初始方案,其中顺铂常作为首选,但荟萃分析显示顺铂和卡铂方案在应答率、PFS或OS方面没有差异。化疗联合放疗可改善LS-SCLC患者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同步或序贯放化疗是LS-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目前尚无数据支持LS-SCLC使用免疫治疗。

而对于ES-SCLC,既往一线治疗以化疗为标准治疗方案,生存获益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百花齐放,IMpower133、CASPIAN、CAPSTONE-1、ASTRUM-005等研究证实了PD-(L)1单抗联合化疗用于ES-SCLC一线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并因此获得相关批准,为患者带来新希望,2023版CSCO SCLC指南也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列为Ⅰ级推荐。

新突破:免疫联合化疗与新机制药物助力患者迈向长生存

胡金龙教授:在今年的WCLC上,多项免疫+化疗的研究取得阳性结果。IMpower 133研究五年随访公布,阿替利珠单抗+卡铂+依托泊苷(A+CE)组的5年OS率为12%,展示了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5年长期生存获益。RATIONALE-312研究在中位随访14.2个月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中位OS达到了15.5个月,为ES-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不仅中位生存期进一步提升,OS率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突破,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2年OS率达33.2%,3年OS率更是突破性地达到了25%,换言之,有四分之一的SCLC患者活过了3年,刷新目前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 Ⅲ期研究中3年生存率新高,真正实现ES-SCLC患者长生存,再次增强了临床医生使用免疫方案治疗SCLC的信心,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在一线免疫联合化疗的基础上,ETER701研究再联合了抗血管生成药物进行探索,主要终点OS和PFS都取得了阳性结果,中位OS为19个月(HR 0.61),中位PFS为6.93个月(HR 0.32)。

此外,新机制药物也不断展露头角。针对DLL3靶点,DLL3/CD3双抗BI 764532在ES-SCLC中观察到有前景的疗效;2023 ESMO上公布的Ⅱ期DeLLphi-301研究结果显示,Tarlatamab 10mg和100mg组的ORR分别达到40%和32%,两组的PFS分别为4.9个月和3.9个月,支持在既往经治的SCLC患者中使用Tarlatamab。靶向B7-H3的ADC药物I-DXd等也在进一步探索中。

总体而言,新证据进一步巩固了免疫联合化疗在SCLC一线治疗中的地位,在二线及后线治疗中,新型药物、新治疗组合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SCLC治疗未来可期。

新视野:生物标志物、免疫策略优化与药物可及性的未来探索

胡金龙教授:对于SCLC这种疾病发展快、异质性高的复杂恶性肿瘤,免疫联合化疗方案虽然带来了重大突破,但临床探索过程中也不乏失利。因此,挑选合适的免疫治疗人群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还能规避治疗失败的风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PD-L1 和肿瘤突变负荷 (TMB) 是两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对筛选免疫治疗获益的优势人群有一定作用。然而研究显示,不同于NSCLC,PD-L1在SCLC中的阳性表达并不高。在IMpower133和CASPIAN 研究中,肿瘤细胞PD-L1表达阳性 (PD-L1>1%) 的患者均<6%,且PD-L1表达与PD-L1单抗疗效并无关。因此,将PD-L1作为生物标志物仍面临许多挑战,未来应该持续探索更多的生物标志物。SCLC免疫分型与疗效获益的相关性是另一探索方向,但受限于活检标本较小,不能代表肿瘤整体的免疫微环境情况,因此该探索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免疫方案的长期生存率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多项免疫优化治疗策略正在持续探索中,如免疫联合放疗、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及维持方案的改进,都有望进一步扩大一线免疫治疗的获益。同时,目前免疫联合方案耐药后的后线治疗选择较为有限,免疫跨线治疗等正在探索中,有望改善患者整体获益。

此外,诸多免疫治疗药物的SCLC适应症尚未进入医保,也期望在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相关药物能尽早纳入医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之,随着对SCLC分子分型和免疫微环境的探索与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合理地利用与组合现有药物,并且研发更有效的新药,SCLC的精准治疗将迎来新的变革,为患者带来更长、更高质量的生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BJ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01月01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随着对SCLC分子分型和免疫微环境的探索与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合理地利用与组合现有药物,并且研发更有效的新药,SCLC的精准治疗将迎来新的变革,为患者带来更长、更高质量的生存。
01月01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LS-SCLC一线治疗仍以系统治疗和放疗为主
2023年12月31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免疫联合方案破浪前行,生物标志物探索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