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场 | 以“个体化和综合性”为导向,创造抗癌新道路

2023年11月19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11月17日, 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美丽的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盛大开幕,全球肿瘤学界专家学者齐聚津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襄肿瘤医学“津”彩纷呈。该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抗癌协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下午14:00,整合肿瘤学分会场分会场拉开了序幕,各位专家、学者共同聚焦以“个性化和综合性”为导向,开展多学科合作、多种治疗方法应用以及多种辅助治疗手段开发的学术交流,为创造抗癌新道路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开幕致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表示这是在整合肿瘤学领域举办的一次难得的学术盛会,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交流,和不同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一起研讨、交流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传播各领域的最新研究结果,进一步推动肿瘤学治疗水平的提升。

图片1.jpg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聂勇战教授热烈感谢来参加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场的各位专家学者,同时聂教授介绍了今天分会场的会议日程,并对其中有关临床、基础、甚至基础-临床转化方面演讲内容表示了期待。最后聂教授预祝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场会议圆满成功。

图片2.jpg

学术报告环节

海军军医大学曹广文教授围绕“从整合肿瘤学角度探索进化过程的基本特征”展开报告,从炎症的分类出发,介绍了HLA-II抗原遗传多态性参与决定了慢性HBV感染与炎症微环境,并强调了HLA-DP,-DR,-DQ遗传易感性影响了TH1/TH2平衡,在HBV慢性感染、病毒进化和HCC中起重要作用。HBV与炎症微环境交互作用是通过诱导APOBEC-UNG平衡提高体细胞突变水平与癌症风险的。同时,曹教授提到无HBV的HCC患者中,APOBEC标签体细胞突变可显著预测预后,在HBV-HCC患者中则不能预测预后。曹教授强调APOBEC相关的变异是与癌症的孕不良以后关系非常密切的。之后,曹教授分析在胆管癌和胆囊癌中促进APOBEC3A和APOBEC3B启动子易感性作用是相反的。同时曹教授在肾癌中发现促进APOBEC3A高表达的启动子基因型CC显著降低ccRCC发病风险OR=0.41。最后,曹教授系统总结了最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明确了HBV整合突变的促癌症进化的作用,分析了炎症微环境促进变异细胞逆向分化过程,强调了癌症发生-转移遵循“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规律。

图片3.jpg

广西医科大学的赵永祥教授以“化学元素抗癌趋势”为题,为我们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关于未来抗癌的新希望——“纳米靶向治疗”的演讲。赵教授首先通过分析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及传统方法弊端的规避两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抗癌方法:纳米靶向诊疗,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方法目前存在灵敏度不够、靶向性不足、药物传递效率不高、缺乏肿瘤疗效监测手段等难题。随后,赵教授通过其团队对银纳米颗粒的研究,详细地介绍了电化学生物反应器抑制肿瘤的基本原理、银纳米颗粒引起细胞凋亡的增加,负载银离子前药电化学溶瘤生物反应器的制备与表征以及溶瘤反应器在荷肺癌小鼠、肝脏原位肿瘤裸鼠体内的靶向效果。最后,赵教授也提出了将化学元素和纳米技术联合起来这种概念如何应用于临床实践让患者真正受益,仍是一个极大地挑战,需要不断精进技术及探索。

图片4.jpg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贾立军教授围绕“Identification of anti-cancer targets and targeted therapy”展开报告。他分别从其领域研究背景、2021-2019年的十年工作基础以及最新阶段工作进展三个维度进行分享。首先,贾教授提出了蛋白修饰通路已成为现代医学抗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其团队整合了类泛素化Neddylation修饰与肿瘤发生及靶向治疗等研究工作。随后,韩教授重点介绍了Neddylation修饰酶肿瘤内高表达,该通路在调控肿瘤微环境的促癌机理与靶向干预以及在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其中重点展示了Neddylation通路作为抗肺癌新靶点的机制,以及该通路在其他癌症中的临床研究,揭示出普遍的促癌机制及癌症的广谱性。Neddylation调控肿瘤微环境促癌机理与靶向干预。最后,贾教授阐述了当下对未来的Neddylation通路活化的调控机制,促癌机理与靶向干预策略正在开展的系列工作,如CRL2prame促进抑癌蛋白ARF泛素化降解,HSP90分子伴侣稳定促癌蛋白SKP2,基于NanoBPET系统靶向SKP2的中药药效物质筛选,鉴定Nedd8结合酶UBC12/E2作为抗癌新靶标,靶向干预策略与小分子抑制剂筛选,靶向清除衰老肿瘤细胞新策略尤其是关于研发基于中药药效物质的衰老细胞靶向清除策略等,为与会者带来研究新思路。

图片5.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的韩为东教授以“表观增效PD-1抗体治疗r/r cHL”为主题,通过其团队发表的客观试验数据及切实的临床疗效,深入迁出地介绍了表观增效PD-1抗体治疗r/r cHL(复发或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韩教授阐述了目前实体瘤应用的抗瘤方法,以及其对免疫系统产生的影响。免疫系统产生的对药物的记忆可产生免疫增效性,改变CD4 T细胞的分化轨迹,增效T细胞抗瘤效能。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抗瘤药物的“量效关系”,尤其在PD-L1、PD-L2高表达的实体瘤中起到显著的效果。韩教授指出免疫抗肿瘤疗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但确切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当中,RUNX3可能是维持CD8T细胞免疫记忆的关键。

图片6.jpg

北京大学王凡教授围绕“放射性药物自主研发助力中国核医学创新发展”为焦点,介绍了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制的核医学1类创新药,也是国际上第一个用于SPECT显像的广谐肿瘤显像剂-99mTc-3PRGD2。临床III期研究成果显示99mTc-3PRGD2SPECT/CT的诊断特异性、准确度优效于18F-FDG PET/CT。所研制出靶向整合素的肿瘤现象药物,可以改变SPECT影像技术不能用于肿瘤诊断、分期、疗效监测的现状。此外,王教授介绍了针对乳腺癌研制的靶向HER2的显像药物,分析得出抗PD-L1免疫治疗存在治疗时间窗,核医学分子影像引导下的治疗会变得更加有效,同时,王教授提出放射靶向治疗与抗PD-L1免疫治疗存在协同效应,联合治疗会更加有效。最后,王教授希望中国核医学能够在影像技术上来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地为中国老百姓服务。

图片7.jp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康铁邦教授以“细胞间通讯与肿瘤”为题,从细胞之间通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为开端,介绍了EGFR分泌到外泌体过程中,ESCRT非依赖的外泌体形成通路,该通路介导了EGFR在肿瘤细胞间的传递。同时介绍了康教授所在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康教授命名了一种新的细胞器:自噬多泡体,它可以介导激活型STING胞外分泌,促进抗肿瘤免疫。同时,康教授在国内外率先报道了EXON-INTRON融合基因,该融合蛋白可以促进肿瘤转移,为肿瘤转移提供了新靶标。

图片8.jpg

总结

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场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各位教授从遗传显像、肿瘤微环境、化学元素与纳米技术结合、细胞通讯信号、放射性药物甚至中医药抗癌药物等不同切入点,围绕肿瘤免疫与靶向治疗的机制、靶标选择、治疗进展、理论落地等主题展开阐述,并在大会中与各位学者进行深入交流。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参会人员收获颇丰,感谢各位讲者及主持专家的精彩授课与点评,感谢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患者指南系列丛书,点我领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