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3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年中会】刘哲峰教授:非小细胞肺癌开启靶向/免疫治疗新序曲,新药发展百花齐放未来可期!

2023年07月20日

来源:肿瘤资讯

菁英云集,乘势昂扬,学术热浪超燃来袭。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年中会近日在上海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办,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CSCO YOUNG)协办。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解放军总医院刘哲峰教授解读近期早期肺癌领域引人瞩目的重磅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

ADAURA最终OS彻底变革早期肺癌术后靶向治疗传统模式

刘哲峰教授:6月初的ASCO大会上公布了很多肺癌领域的新进展。个人认为有几项研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即将开启肺癌治疗的崭新模式。首先在靶向治疗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ADAURA研究公布最终总生存期(OS)结果,奥希替尼可显著改善 IB-IIIA 期 NSCLC 患者 OS(HR = 0.49,P<0.0001)。之前的2020年ASCO大会上,ADAURA研究首次公布无疾病生存期(DFS)结果,奥希替尼组取得非常好的DFS获益。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因此非常期待OS的阳性结果。三年后的今天,ADAURA不负众望,奥希替尼组最终OS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该结果也彻底改变了长久以来早期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传统模式。基于以往优异的研究结果,FDA和NMPA分别于2020年底和2021年4月批准奥希替尼用于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适应症。而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医生更关心OS数据是否延长,今年终于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新模式竞相争艳早期肺癌

刘哲峰教授:针对早期肺癌的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目前有两种相对成熟的模式。一是著名的CheckMate-816研究,该研究将新辅助免疫治疗带入我们的视野,而研究结果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快速获得了国内外的适应症,改变了术前新辅助治疗模式。二是IMpower 010研究,阿替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获得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的的免疫治疗药物。CheckMate-816和IMpower 010研究,是PD-1/PD-L1彻底进军早期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里程碑式的研究。但是这两个研究的结果并没有告知我们在围手术期是否能够全程使用免疫治疗,因此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最佳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今年ASCO大会上公布Neotorch和KEYNOTE-671这两项研究实际上给出了围手术期全程免疫治疗的初步答案,因此衍生出第三种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模式。KEYNOTE-671研究探索了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化疗(4 个周期)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序贯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13个周期)的疗效,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无事件生存期(EFS)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EFS分别为未达到和17个月(HR=0.58,P<0.00001)。陆舜教授牵头的Neotorch研究,是在肺癌围手术期取得大型III期研究阳性结果的首个国产PD-1单抗。Neotorch研究术前给予3个周期特瑞普利单抗+化疗,术后继续给予1个周期特瑞普利单抗+化疗,之后序贯13周期特瑞普利单抗辅助治疗,也取得了优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EFS分别为未达到和15.1个月(HR=0.40,P<0.0001)。

ASCO大会上这两项研究同时公布,使得临床医生对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模式又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展开热烈讨论。CheckMate-816和IMpower010 研究奠定了目前早期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基础,而Neotorch和KEYNOTE-671研究又进一步探索了新模式的应用。临床医生特别关注的是,到底哪一种模式能真正为早期肺癌患者带来最终的生存获益。因此对于目前可行的三种模式,我们仍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思考和有待解决,例如:免疫治疗1年时间是否足够,使用更长时间是否能得到更好的结果;主要病理缓解(MPR)或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获益,是否能够真正转化为OS的获益;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术后辅助化疗;对于IA期或IB期无高危因素的更早期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是否也能带来生存获益等等。

 总之,肺癌围手术期取得较大突破的几项研究,实际上是将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两个不同阶段进行了有机结合,为临床医生展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这种模式给目前临床治疗策略带来了冲击,但未来是否能够取代现有模式,我们依然要拭目以待。

新药发展百花齐放,期待未来大有可为

刘哲峰教授:肺癌临床研究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令人惊艳的研究结果。这是长期以来药物研发者、科学家、长期致力于药物研发的企业以及临床医生不断努力探索而形成的百花齐放新局面。在未来五年,我相信会有更多驱动基因被发现,更多的靶向药物投入到临床使用,也会有更多的新型治疗模式陆续涌现,这些都会对现有的治疗标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挑战。

在新药研发方面,实际上目前已经出现一些研究热点。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TIGIT、LAG-3、Tim-3等抗体在早期研究中都体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前景。另一类药物研发的热点是抗体偶联药物(ADC),目前已经在乳腺癌、尿路上皮癌及胃癌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领域,针对不同的靶点的ADC药物也可能大有作为。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目前研发如火如荼,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国产药物卡度尼利单抗已经获得宫颈癌适应症,但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还在进行中。目前国内外有很多企业重点聚焦这类药物。未来5-10年,应该会有大量的双特异性抗体类药物陆续登场,力争给肺癌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局面和更大的生存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