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规范推动,学科聚力 | 第五届金陵AID-T高峰论坛在宁圆满举办

2023年04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z.jpg

值春四月,风光明媚。2023年4月14日,第五届金陵AID-T高峰论坛于古都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聚焦于乳腺癌多学科诊疗与晚期一线治疗的策略优化,江苏省人民医院MDT团队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MDT团队、江苏省肿瘤医院MDT团队、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MDT团队及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MDT团队围绕真实病例进行讨论,在学术交流中分享临床实践与MDT开展经验,共同推进乳腺癌多学科诊疗规范化建设,共同提高。【肿瘤资讯】特对本次大会精华内容进行整理,以飨大家。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作开幕致辞,表示肿瘤治疗已经转化至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近些年来在各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江苏省内肿瘤多学科肿瘤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次大会迎来多支专家带领的MDT团队进行学术分享,相信与会者一定能收获颇多。

随后,殷教授分别介绍了参与本次大会的专家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MDT团队、江苏省肿瘤医院MDT团队、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MDT团队及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MDT团队成员。

学术报告

0_1681481131.mp4_003431.995.jpg

image3.png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的主持下,马飞教授分享了题为“乳腺癌多学科诊疗现状与质量控制”的专题报告。乳腺癌作为肿瘤诊疗新模式的试验田,马飞教授分别介绍了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及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乳腺癌是癌症规范化诊疗质控体系的试点病种,规范诊疗试点中心应重视筛查与早诊早治、MDT诊疗能力、疑难病诊治能力、临床与转化研究及患者管理与科普五大能力建设。马飞教授还介绍了相关质控指标的发布,与质控活动的开展情况。

image4.jpeg

随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方琦教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邵华教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吴骥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姚永忠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亚男教授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周军教授围绕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的建设与质控发表了各自看法。

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王曦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张莉莉教授分享了“乳腺癌晚期一线治疗策略优化”。张莉莉教授分别针对HR+、HER2+及三阴性三大分子分型的晚期一线治疗策略展开了讨论。对于HR+患者,目前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获得了各大指南的一致推荐,但对于存在内脏危象患者的治疗决策尚需进一步讨论。对于HER2+患者,“妥妥”双靶方案成为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而小分子药物吡咯替尼随着PHILA研究结果的披露,也成为HER2+晚期患者治疗中的有利选择。对于三阴性患者,化疗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未来随着分子分型的进一步细化或会拥有更多治疗选择。

image7.jpeg

随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陈锦鹏教授、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巢琳教授、江苏省中医院陈玉超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单海霞教授、靖江市人民医院吴志伟教授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庄晓明教授围绕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决策进行了讨论。

MDT大讲堂

image8.png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张莉莉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袁渊教授分享了一例三阴性乳腺癌病例。该病例于2020-4因“右乳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放疗后8月,发现肝占位1周”就诊,完善检查后诊断为右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Ct1n1m0,IIA(三阴性)。2020-4-30至2020-9-23行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脂质体治疗8周期,复查示右乳病灶及腋窝淋巴结明显缩小。2020-10-21行右乳根治性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2020-12-28至2021-2-5行术后辅助放疗。2021-8-3复查提示肝脏转移瘤,修正诊断为右乳癌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放疗后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IV期。2021-8-11至2021-12-16行艾立布林+卡培他滨治疗6周期,后予以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至2023-1,疗效评估达临床CR,无≥3级不良反应。2023-2完善检查示乳腺癌膀胱转移,2023-2-2行优替德隆+洛铂治疗1周期,因不良反应减少洛铂用量,同时给予地舒单抗治疗。2023-3疗效评估PR。

0_1681481131.mp4_022341.340.jpg

image9.jpe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MDT团队分别从外科、病理学、放疗科、影像科等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了讨论,指出该病例采取了较好的治疗方案,达到了pCR,晚期治疗也达到PR。马飞教授强调了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晚期二线治疗可考虑超适应症使用免疫治疗,并指出了pCR与无事件生存的改善可能并无明确关系。

image10.png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蒋国勤教授的主持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俞辰逍教授分享了一例HR+病例。该患者发病时33岁,未绝经,2012-8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免疫组化示Luminal型,术后2012-8起行EC-T方案化疗,2012-12起行辅助放疗,2013-1起口服托瑞米芬内分泌治疗。2016-11左侧胸壁复发累及胸骨体,MDT讨论后2016-12-15予以放疗,,2016-11起行醋酸戈舍瑞林+三苯氧胺,治疗后病灶退缩明显。后患者新发肺部转移、骨转移,予以放疗,二线治疗行醋酸戈舍瑞林+依西美坦+唑来膦酸,治疗约17个月后疾病再度进展。三线治疗改为醋酸戈舍瑞林+氟维司群+唑来膦酸,至2021-4胸部转移灶疾病进展,后患者于外院继续使用醋酸戈舍瑞林+氟维司群,2021-11复查示胸部转移灶持续进展。经MDT讨论后,2021-11-5起行醋酸戈舍瑞林+来曲唑+阿贝西利,地舒单抗,骨转移灶放疗,目前治疗已超过1年,疗效评估PR,持续随访中。

image11.jpeg

0_1681481131.mp4_033444.141.jpg

江苏省人民医院MDT团队从外科、内科、病理科、影像科、放疗科等多个角度对该病例进行了总结讨论。CDK4/6抑制剂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阿贝西利在HR+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为患者带来的获益已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本病例中患者接受阿贝西利治疗疗效确切,在后线治疗中获得了更长的PFS,体现了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于HR+患者的疗效。查小明教授指出,该患者的内乳转移值得更进一步的讨论研究,倒推回复发前或可考虑对内乳行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image12.jpeg

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小进教的主持下,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晓倩医师分享了一例HER2阳性病例分享。该患者52岁,绝经3年,2016-6因发现右乳肿块就诊,完善检查后于2016-7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浸润性癌,ER(2+,70%),PR(2+,70%),HER2(2+),但治疗行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1周期后未继续治疗。2019年患者发现腰椎转移,但未正规治疗。2021-1-1因发现左颈部渐大性包块4月于外院行切除,切除后病理倾向乳腺癌转移,完善检查考虑多发淋巴结转移及骨转移。2021-2-24起行腰椎转移灶姑息性放疗,2021-2-27起行多西他赛+卡培他滨治疗6周期,同时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唑来膦酸骨保护治疗。2021-7-9起口服阿那曲唑内分泌治疗至2022-1,曲妥珠靶向治疗1年。2021-3-22、2021-6-16疗效评估PR,2022-1-13疗效评估PD。完善检查后经多学科会诊与患者沟通,2022-1-21起行吡咯替尼靶向治疗至2023-1。2022-4-12、2022-7-13疗效评估PR,2023-1-28疗效评估PD,完善检查后于2023-2起行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至今,耐受性可,2023-3-13疗效评估PR。

image13.jpeg

0_1681481131.mp4_041056.458.jpg

江苏省肿瘤医院MDT团队从内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放疗科等角度对该病例进行了评价,指出该患者依从性较差,后线接受小分子TKI吡咯替尼治疗长期获益,并在跨线治疗后仍然有效,虽然吡咯替尼缺乏足够的跨线治疗循证医学证据,但基于临床实践表现未来可作为抗HER2靶向治疗跨线治疗的可选方案。张莉莉教授表示,该患者为局晚期三阳性,依从性差可能与术后辅助治疗中吡柔比星剂量过高有关,单靶一线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二线吡咯替尼与三线的吡咯替尼跨线使用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外对于该患者的放疗使用应谨慎。

大会总结

经过精彩的病例讨论,大会临近尾声,大会主席马飞教授殷咏梅教授进行了总结致辞。马飞教授表示指出看似简单的病例在MDT中经由不同学科视角也会有新的发现,各学科都在保持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更需要MDT模式以相互了解,共同促进。此外,马飞教授还强调了MDT模式在推动分层医疗规范化诊疗,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本次大会汇集多中心顶尖专家,也希望各中心在所在区域辐射下级医院,共同推进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马飞教授最后表示,未来MDT团队的组建将进一步扩大,纳入更多学科,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殷咏梅教授也表示,各位专家与中心在规范化诊疗推进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希望在县域基层医院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动整体诊疗水平提高,目前国家也已发布了相关政策。殷咏梅教授表示期待了解到更多基层医院诊疗与患教中的难点、痛点,共同帮助解决难题,促进提高,帮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共同建设健康中国2030。



排版编辑:H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