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强效保证,筑就安全屏障:第三代长效G-CSF为乳腺癌患者化疗保驾护航

2023年04月0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化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骨髓抑制毒性较为常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化疗引起的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不仅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或治疗延迟;也可能出现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甚至死亡[1]。目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已广泛用于放/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第三代G-CSF艾贝格司亭α结构创新,半衰期更长、稳定性更高[2],兼具长效、强效的生物特点,为乳腺癌患者化疗保驾护航。

乳腺癌化疗至关重要,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不可忽视

根据乳腺癌化疗的目的,可作为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常规辅助化疗及晚期乳腺癌解救化疗等。目前,化疗广泛应用于HR阳性、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即使近年来内分泌、靶向和免疫治疗等多种系统治疗手段逐渐兴起,并占有重要地位,化疗仍然在整个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

化疗药物最常见血液学毒性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通常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导致脓毒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另一方面,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发热(FN)、感染常常会导致化疗的减量或延迟,最终影响抗肿瘤治疗疗效。因此正确评估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风险,早期识别FN和感染发生风险,进行合理预防和治疗,对减少肿瘤治疗并发症发生、提高抗肿瘤治疗整体疗效、降低死亡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组合方式种类丰富,不同化疗药物组合的毒性不同(包括药物选择、联合或序贯、剂量强度、剂量密度等),患者自身条件也具有差异,因此FN的发生风险也不同。在首次化疗前,应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FN发生风险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感染和死亡风险。《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3]明确指出了10种常见的乳腺癌高风险化疗方案,和9种中风险化疗方案(表1),提醒我们对FN发生的预防和管理。

表1  乳腺癌常见中、高风险化疗方案

1.jpg

双管齐下,rhG-CSF是预防及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关键药物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是一种糖蛋白,可与粒系祖细胞或成熟中性粒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粒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该药是肿瘤化疗中最常用的辅助药物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首推的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药物,如《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3]推荐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进行分层管理,一级预防路径预防性给予G-CSF,包括中、高危患者;二级预防路径指出,如果化疗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则易诱发肿瘤耐药或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此时也建议使用G-CSF以确保原有方案顺利进行。此外,指南强调,对于接受预防性使用rhG-CSF的患者出现FN后,应继续使用rhG-CSF治疗(图1),从而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以及感染和死亡风险。

2.png.jpg

图1  FN患者治疗性使用G-CSF的路径

长效守护:第三代长效G-CSF艾贝格司亭α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新选择

艾贝格司亭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长效rhG-CSF,作为目前唯一一款非PEG修饰的长效G-CSF,具有创新的结构及工艺。艾贝格司亭α基于Fc融合蛋白技术,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表达的rhG-CSF二聚体,与天然人内源性G-CSF更类似,具有高稳定性、低免疫原性,作用更强等特点,可使肿瘤化疗患者嗜中性粒细胞迅速增殖和恢复,从而增强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能力,以防止患者在化疗期间死于感染或其他相关并发症。
 
目前,艾贝格司亭α相关临床试验涵盖了美国、中国等地,也覆盖了主要的一线化疗用药,并且是唯一一个和原研长效(培非格司亭)、短效G-CSF(非格司亭)都做过头对头对比试验的G-CSF。
 
在头对头比较艾贝格司亭α与培非格司亭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2]中,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在化疗第3、4周期,艾贝格司亭α组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6%和1.6%,而培非格司亭组分别为6.3%和5.3%。可见,艾贝格司亭α组化疗的第3周期,第四周期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持续降低,对比培非格司亭分别降低58.7%,69.8%。所有化疗周期和每个化疗周期中,艾贝格司亭α组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任何感染导致的静脉抗生素使用和住院的平均持续时间和发生率均较低。
 
此外,邵志敏教授等人也在我国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试验[4],证实了艾贝格司亭α的疗效与安全性。艾贝格司亭α组和非格司亭组第1周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0.67(SD 1.10)和0.71(SD 0.95)天,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的发生率相较非格司亭组分别降低20.3%和52.9%。4个化疗周期,艾贝格司亭α组的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更低,而持续时间也更短;且各化疗周期中,艾贝格司亭α组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快于非格司亭组。

111.png

图2 艾贝格司亭α结构

小结

乳腺癌系统治疗手段中,化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尽管如今处于内分泌、靶向、免疫治疗时代,化疗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对于化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rhG-CSF的预防和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代rhG-CSF艾贝格司亭α凭借独特的结构,兼顾“长效”与“强效”,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大提升,为乳腺癌患者化疗提供一道安全的坚实屏障,相信艾贝格司亭α能为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防治带来新的选择,助力乳腺癌患者获得更好的长期生存。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19 年版).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7):876-882.
2.John Glaspy , et al. A Phase III, Randomized, Multi-Center, Open-Label, Fixed Dose, Neulasta Active-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F-627, a Novel G-CSF,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Receiving Myelotoxic Chemotherapy. Blood 138 (2021) 4290–4291.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1;7(26): 638-648
4.William Daley, et al.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phase III study of once-per-cycle administration of efbemalenograstim alfa (F-627), a novel long-acting dimeric rhG-CSF, for prophylaxis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ancer Res (2022) 82 (4_Supplement): P5-16-1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yxa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