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长生存迈向治愈 | 汪进良教授:生存革新,靶向免疫治疗为小细胞肺癌诊疗注入全新活力

09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9月11~13日,第2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济南盛大举行。近年来免疫治疗不断刷新ES-SCLC患者的总生存获益,约四分之一患者生存超过3年,重塑治疗格局,让小细胞肺癌治疗焕然新生。【肿瘤资讯】特邀解放军总医院汪进良教授共同围绕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进行深入解读,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本期特邀专家---汪进良 教授

汪进良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副主任,肺部肿瘤病区主任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监事,肺癌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秘书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Q1. 近年来,免疫治疗深刻改变了晚期肺癌的治疗格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创新方案,持续刷新总生存记录。您认为免疫治疗为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带来了哪些至关重要的治疗价值?

汪进良教授:众所周知,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的15%左右,是一种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出现转移,是一类预后非常差的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约85%的患者首诊为广泛期,化疗对于SCLC的治疗疗效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仅1.6%,中位生存在8-9个月。尽管如此,免疫治疗的出现改变了SCLC的治疗格局,显著延长了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

由于SCLC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与大部分NSCLC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不同的是,NSCLC临床研究多数以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主要研究终点,而SCLC的注册临床研究多以总生存期(OS)为主要研究终点。现有的免疫联合化疗作为ES-SCLC一线治疗的III期研究均观察到显著的OS获益,如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相比化疗,将OS从10个月左右提升至12个月左右。同样,替雷利珠单抗一线治疗ES-SCLC的RATIONALE-312研究1中,替雷利珠单抗+化疗将ES-SCLC患者的中位OS从13.5个月延长至15.5个月,降低25%的死亡风险(HR 0.75),实现中位总生存的显著获益。

由于SCLC侵袭性强,进展更快,而免疫治疗普遍具有“长拖尾”效应,患者的获益可能是长期和持久的获益。在RATIONALE-312研究中替雷利珠单抗+化疗组3年OS率达到25%(对照组:9%),意味着四分之一的ES-SCLC患者可以生存超过3年。这是截止目前在已公开的PD-(L)1单抗一线治疗ES-SCLC的Ⅲ期研究中,3年OS获益的新高度。随着替雷利珠单抗等免疫药物相继进入医保目录,药物可及性不断提高,能让更多的SCLC患者在一线用上医保覆盖的先进疗法,给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也降低了经济负担。

除了对总生存的关注外,我们同样关注PFS的获益情况。虽然免疫+化疗延长了患者的OS,但PFS提升有限,能否在一线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延长PFS获益进而延长OS获益?ES-SCLC免疫联合低剂量放疗研究在开展中,免疫+化疗的标准治疗上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也看到了治疗获益,期待更大样本量的III研究数据为我们提供一线治疗更好的方案。

目前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在NSCLC治疗中,精准治疗主要体现在携带突变基因患者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SCLC的精准治疗一直在探索中。有研究利用多组学数据将SCLC分为nmf1、nmf2、nmf3 和 nmf4这4种亚型,并进一步匹配治疗策略,如 nmf1 亚型适合化疗,nmf2 亚型适合靶向DLL蛋白治疗,nmf3 和 nmf4 亚型可分别使用 RTK 抑制剂和 Aurora 激酶抑制剂治疗2。期待有更多研究数据可以早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Q2. 随着OS获益提升,免疫治疗为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在后续的治疗中能否再次实现OS的跨越?

汪进良教授:部分一线SCLC患者在治疗半年左右出现疾病进展,导致一线治疗失败,但这并非说明免疫治疗就此失效。正常情况下,T 细胞需要通过 T 细胞受体(TCR)与肿瘤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I 类分子(MHC I)结合发挥杀伤作用,但约 85%-96% 的 SCLC 细胞会异常高表达 δ 样配体 3(DLL3),同时下调 MHC I 分子,形成 “免疫逃逸屏障”,导致部分患者早期出现疾病进展和免疫治疗失败3-4

因此,重塑免疫微环境,让免疫治疗“再起效“对于后续治疗至关重要。塔拉妥单抗(Tarlatamab)是一种靶向DLL3和CD3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正是瞄准了SCLC这一关键靶点,在不依赖 MHC I 的情况下,直接触发 T 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形成细胞溶解突触,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免疫功能,被视为SCLC二线治疗的突破性疗法。

实际上,塔拉妥单抗开展的DeLLphi系列临床研究备受瞩目,涉及SCLC治疗全线和全人群探索。DeLLphi-304 研究6是一项二线治疗的III期确证性研究,奠定了塔拉妥单抗二线标准治疗地位。研究结果于2025年ASCO大会重磅发布并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比塔拉妥单抗组和化疗组在复发或难治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 生存显著延长: 塔拉妥单抗组中位OS为13.6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8.3个月,OS延长5.3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0%(HR 0.60),在二线治疗中是非常亮眼的数据。

  • PFS显著改善:塔拉妥单抗组中位PFS为5.3个月,优于化疗组的4.3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29% (HR=0.71, P=0.002)。

  • 高缓解率与持久性:塔拉妥单抗组ORR为35%,显著高于化疗组的20%。塔拉妥单抗组中位DoR为6.9个月,长于化疗组的5.5个月。

  • 安全性更优: 塔拉妥单抗组≥3级TRAE发生率为27%,低于化疗组的62%,安全性良好。

此外,针对中国3L+SCLC患者的DeLLphi-307研究6数据显示,在接受过至少二线治疗(包括含铂化疗)后失败的ES-SCLC患者中仍有约40%的ORR,OS数据尚不成熟,中位OS数据值得期待。

DeLLphi-305研究7是一项探索塔拉妥单抗用于一线维持治疗的III期研究,针对已完成化疗+免疫诱导治疗的ES-SCLC患者,比较塔拉妥单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对比度伐利尤单抗单药。两药联合的强化维持能否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我们拭目以待。

现有数据充分表明,塔拉妥单抗是目前SCLC治疗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疗法。尽管塔拉妥单抗在中国尚未上市,但其优异的研究数据引起临床广泛热议。其全面的临床研究布局覆盖广泛人群和已公布的研究数据为二线和后线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未来将进一步重塑SCLC的治疗格局,同时也期待塔拉妥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的强强联合,让SCLC患者得到长期的生存获益。

总结

替雷利珠单抗RATIONALE-312研究的成功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夯实了一线治疗获益,随着新药研发,基于对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的深入了解,以塔拉妥单抗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蓄势待发,小细胞肺癌治疗即将迎来新的春天。从免疫到精准,从二线/后线到一线,SCLC的治疗正在经历由“长期生存”向“临床治愈”的划时代跃迁。随着多项研究的开展和数据公布,将进一步为SCLC患者提供可以信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Cheng Y,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4 Jul;19(7):1073-1085.
2.    Liu Q, Cell.2024;187:184-203e28.
3.    Sabari JK, et al. Nat Rev Clin Oncol. 2017;14:549-561.
4.    Yuraszeck T, et al. Clin Pharmacol Ther. 2017;101:634-645.
5.    Giannis Mountzios, et al. N Engl J Med. 2025 Jun 2. doi: 10.1056.
6.    Qian Chu, et al. 2025WCLC P3.13.34.
7.    NCT0621103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Bear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邓文普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24日
陈海峰
绍兴第二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良多继续学习
09月23日
尹青
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 | 病理科
替雷利珠单抗RATIONALE-312研究的成功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夯实了一线治疗获益,随着新药研发,基于对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的深入了解,以塔拉妥单抗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蓄势待发,小细胞肺癌治疗即将迎来新的春天。从免疫到精准,从二线/后线到一线,SCLC的治疗正在经历由“长期生存”向“临床治愈”的划时代跃迁。
09月23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针对中国3L+SCLC患者的DeLLphi-307研究6数据显示,在接受过至少二线治疗(包括含铂化疗)后失败的ES-SCLC患者中仍有约40%的ORR,OS数据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