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国际络病学大会 | 于金明院士:精准个体化,肿瘤防治的未来方向

2023年02月27日
整理:沈南风    
来源:中医肿瘤资讯

图1.JPEG

2023年2月24日-2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延续“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永久主题,以“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服务人类健康”为主旨,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走向精准化,在融合了我国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后,临床专家们逐渐探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恶性肿瘤防治之路。在本次大会的“络病理论创新转化高峰论坛”环节,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围绕“肿瘤精准防治新策略”进行了分享。【良医汇中医肿瘤资讯】小编对演讲的重点信息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基于流调差异的肿瘤治疗理念革新


恶性肿瘤发病率目前仍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肿瘤相关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癌症防治工作的不断进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愈加精细化,因此,如何更精准的对抗肿瘤,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目前癌症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美国及日本患者5年生存率为70%(CA 2022),而我国癌症患者生存率仅40.6%。我国癌症患者生存率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发达国家肿瘤的发病瘤谱与我国不同,美国以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为主,而我国则以肺癌和肝癌为主;

其二,发达国家体检和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患者罹患癌症风险;

其三,诊疗技术、水平及经济原因。

鉴于此,我们要将肿瘤治疗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化为“以健康为中心”。

图2.PNG


肿瘤异质性是肿瘤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


深入探索肿瘤治疗效果差的原因,主要由于肿瘤异质性和治疗抗拒性。单纯依靠临床试验和统计学差异并不能完全代表医学,细胞和动物实验结果也并不能等同于临床,更何况机体的复杂性、肿瘤本身的异质性以及医院和医生间对于肿瘤治疗认识的不同,这些都表明科学的必然性并不能完全包含医学的全部特殊性

受遗传、代谢、免疫、内分泌、感染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肿瘤发病机制呈现复杂的分子网络,没有哪两种肿瘤的基因突变完全一样,因此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复杂性。然而,精准医学就是要基于解决复杂关系背后的简单规律,“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肿瘤异质性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病人间、肿瘤间以及肿瘤内部都存在异质性。早在2011年发表在Nature和Cell上的文章就揭示了,群体细胞微环境以及单个细胞在分裂分化过程中均可导致异质性,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切不可盲人摸象,管窥一隅便以为是“全局视野”。


图3.PNG


肿瘤治疗手段呈现“抱团取暖”的联合趋势


目前肿瘤治疗主要基于五大手段,传统医学时代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然而以手术和放疗为主的治疗方式都在临床上遇到了疗效的瓶颈,因此在精准医学时代,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肿瘤诊疗的三次革命与技术手段和科学认知的不断革新紧密关联——从最早基于病理分型的化疗手段,到基于基因分型的靶向治疗,再到基于免疫分型的免疫治疗,以及目前三者融合阶段。

在2015年,ASCO就明确提出了肿瘤治疗应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复杂治疗应简单化,进行精准个体化的加法和减法。肿瘤治疗强调的不是单纯治疗这个“病”,而是治疗这个“人”,MDT+应充分联合诸如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以及血管靶向等多种治疗手段“抱团取暖”,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机体损伤以及克服耐药。

此外,对于肿瘤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疗策略不同。对于早期肿瘤患者而言,应当基于规范治疗的前提下,以治愈肿瘤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而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策略则略有不同,由于晚期肿瘤已经成为了一种“慢性病”,如何保证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成为了我们临床医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图4.png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选取有利于肿瘤精准化治疗的开展


受肿瘤机制复杂性的影响,肿瘤预后标记物以及相关治疗通道一定是具有多个而非一个。那么如何选取理想的肿瘤标记物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理想的肿瘤标记物应当具有指导肿瘤精准治疗的潜力,具有适宜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用于指导治疗的个体化,与肿瘤分期和负荷正相关,能代表所在器官特异性的特点,并且能够实现理想的预后及预测价值。因此,精准肿瘤学的愿景就是规范、精准与创新,能够把主观的研究客观化、客观的研究标准化、群体的研究个体化、个体的研究精准化、复杂的生命数字化。

归根结底,肿瘤精准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明确肿瘤的分子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对肿瘤微环境。新的时代背景对肿瘤科临床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集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技术手段,以“知行合一”指导和运用于临床。真正的肿瘤精准治疗应当是分子基因引导的私人定制的精准智疗——从病人的肿瘤及微环境中寻找潜在靶点,针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药物设计和临床应用。

图5.png


小结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教授对此进行了简要点评:于金明院士围绕肿瘤精准治疗的相关研究内容做了深入的解读,将高新技术与医学人文相结合,特别强调肿瘤精准预防和重心前移的关键性,现阶段应将智慧医学精准联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复杂生命数字化,精准、智能地从肿瘤的筛查、诊断到分类治疗渗透,并且强调肿瘤治疗要加强多学科联合交叉,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图片来源:专家演讲PPT)

责任编辑:Hester
排版编辑:Hester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