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 ASH抢先看】LBA重磅一睹为快!

2022年12月07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成立于1958年,是全球最大的关于血液疾病病因及治疗的专业协会,其使命在于促进血液病研究及诊治水平的提升。2022年12月10日~13日,第64届ASH即将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召开。作为血液学首屈一指的交流盛会,每年的ASH大会都会带来最前沿的血液学研究内容。让我们先看看今年入选LBA的研究,一起一睹为快吧!具体现场最新数据更新【肿瘤资讯】将后续为您报道。

微信图片_20221107094139.jpg

诱导治疗后MRD阴性的新诊断的B-ALL成人患者巩固治疗中加用贝林妥欧单抗可改善OS

题目: Consolidation Therapy with Blinatumomab Improves Overall Survival in Newly Diagnosed Adult Patients with 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 Negative Remission: Results from the ECOG-ACRIN E1910 Randomized Phase III National Cooperative Clinical Trials Network Trial
摘要号:LBA-1
汇报人:Mark R. Litzow

研究背景

新诊断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通过常规化疗(CC)可获得很高的完全缓解率(CR),但诱导治疗后即使可测量残余疾病(MRD)阴性,患者经常复发,生存也不理想。贝林妥欧单抗(blin)是双特异性T细胞连接分子,FDA批准其治疗复发/难治B-ALL或MRD阳性(>0.1%)形态学CR的患者。我们进行的这项III期研究中,患者随机接受CC±blin治疗以确定诱导化疗后MRD阴性(<0.01%)患者加用blin治疗是否可以改善预后。

研究方法

患者30-70岁,新诊断为BCR:ABL1阴性B-ALL,先接受2.5个月的联合诱导化疗,采用的是E2993/UKALLXII研究中类似BFM的方案,该方案诱导治疗时间更长,<55岁患者加用培门冬酶,CD20阳性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图1)。诱导缓解后(步骤1),如果患者达到形态学完全缓解(CR/CRi),则继续研究,接受高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培门冬酶的强化治疗,以预防CNS疾病(步骤2)。评估中心通过6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是否缓解和MRD状态,MRD阴性定义为<0.01%。然后患者随机接受4个周期巩固化疗或2个周期blin治疗(28天1周期)接续3个周期巩固化疗、第3周期贝林妥欧单抗、第4周期化疗和第4周期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步骤3),每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化疗周期和剂量。完成巩固化疗±blin治疗后,患者接受2.5年的POMP维持治疗(从强化治疗开始)(步骤4)。由患者的主治医生决定其是否进行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HCT),HCT时机在blin组为前2个周期blin治疗后,在对照组为强化化疗后的任何时间。2018年3月FDA批准blin治疗MRD阳性疾病,因此这项研究中强化治疗后MRD阳性患者进入blin组,不再随机分组。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blin联合化疗和单独化疗治疗的MRD阴性患者的总生存(OS)。需要至少190例MRD阴性患者,假设随访2年,使用单侧对数秩检验(显著性水平0.025),有80%效力检测到blin组与化疗组的风险比降低45%。使用Kaplan-Meier计算OS预估值。使用分层对数秩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以年龄、CD20状态、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以及患者是否拟接受HSCT作为分层因素,比较二组的OS。

研究结果

该研究于2013年12月17日启动,772例患者进入筛选,488例参加了第1步骤的诱导治疗,2019年10月15日研究停止招募。患者中位年龄51岁(30~70岁),224例MRD阴性患者随机分组,每组112例,每组有22例进行了同种异体BMT,诱导化疗后CR/CRi率81%。MRD阴性患者的第3次中期疗效分析显示,56例患者死亡,blin组17例,化疗组39例。如图2所示,中位随访43个月,blin组患者总生存显著提高并跨过了疗效分析上限(中位OS:未达到和71.4个月;风险比0.42,95%CI 0.24~0.75;双侧p=0.003)。

研究结论

强化治疗后MRD阴性的新诊断的B-ALL患者,巩固化疗中加入blin可显著提高总生存,且未发现重大安全性问题。30-70岁成人患者在巩固化疗中加入blin代表了BCR:ABL1阴性ALL患者新的治疗标准。
1.png

Apply-PNH研究:iptacopan单药治疗PNH的结果显著优于现有标准治疗

题目: Oral Monotherapy with Iptacopan, a Proximal Complement Inhibitor of Factor B, Has Superior Efficacy to Intravenous Terminal Complement Inhibition with Standard of Care Eculizumab or Ravulizumab and Favorable Safety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and Residual Anemia: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Active-Comparator-Controlled, Open-Label, Multicenter, Phase III Apply-PNH study
摘要号:LBA-2
汇报人:Regis Peffault De Latour

研究背景

静脉注射(IV)抗C5单克隆抗体(依库珠单抗[ECU]/ravulizumab[RAV])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标准治疗(SoC)。然而,高达60%患者即使SoC后仍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贫血,并继发C3介导的血管外溶血。Iptacopan是首个口服的选择性的补体因子B抑制剂,二项II期研究中治疗曾接受过抗C5治疗和初治的PNH患者,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以下报告的是关键多中心III期APPLY-PNH研究(NCT04558918;数据截止日期2022年9月26日)24周随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研究方法

接受稳定SoC治疗(ECU/RAV)≥6个月、平均血红蛋白(Hb)<10g/dL的成人PNH患者,8:5随机接受iptacopan单药200mg 2次/天治疗或继续SoC治疗24周。随机分层因素包括既往SoC治疗和随机之前6个月内的红细胞输注(RBCT)情况。二个主要终点是无RBCT情况下Hb较基线增加≥2g/dL和Hb≥12g/dL患者的比例。次要终点包括输血减少情况、Hb较基线的变化、慢性疾病治疗的功能评估-疲劳(FACIT-F)评分、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ARC)、乳酸脱氢酶(LDH)、临床突破性溶血(BTH)率、主要不良血管事件(MAVEs)和安全性。计划内检测程序进行多重校正;仅报告显著性终点的双侧P值。

研究结果

共97例患者,iptacopan组62例,SoC组35例,二组疾病基线特征平衡。平均年龄51岁,女性69.1%。随机之前6个月内57.7%患者接受了RBCT,64.9%和35.1%患者接受了ECU和RAV治疗,平均持续4年。研究的二个主要终点均达到,iptacopan单药治疗结果优于SoC(表);具有可评估/非缺失数据患者中,51/60例iptacopan治疗患者和0/35例SoC治疗患者的Hb水平较基线增加2g/dL,42/60和0/35例患者的Hb≥12g/dL(P<0.0001)。Iptacopan单药治疗在减少输血、Hb较基线变化、FACIT-F评分、ARC以及临床BTH率方面亦均更优(表)。Iptacopan组校正后的相较于基线的平均Hb变化(95%可信区间)为+3.59(3.32~3.86)g/dL,SoC组为−0.04 (−0.42~0.35)g/dL(差值:+3.63[3.18~4.08]g/dL);无论RBCT,24周的平均Hb(标准差)分别为12.6(1.4)g/dL和9.2(1.4)g/dL(图)。24周时,几乎所有iptacopan组患者(60/62)仍无需RBCT,而SoC组为14/35。二组均无死亡,也无严重细菌感染,iptacopan组1例患者发生MAV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为与iptacopan无关,仍iptacopan治疗中)。Iptacopan组有更多患者报告头痛(16.1%和2.9%)和腹泻(14.5%和5.7%),而SoC组有更多患者报告感染(38.7%和48.6%)和BTH事件(3.2%和17.1%)。SoC组2例患者发生严重溶血,iptacopan组无。无患者因不良事件停用iptacopan或SoC治疗。

研究结论

这项III期研究中IV抗C5 SoC治疗后仍有贫血的PNH患者,口服iptacopan单药治疗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获得具有临床意义的Hb升高和Hb≥12g/dL,主要源于血管外溶血缓解并维持对血管内溶血的控制。这些血液学获益与患者脱离输血以及具有临床意义的疲劳改善几乎完全相关。Iptacopan单药治疗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良好。对于IV抗C5 SoC治疗缓解不充分的PNH患者,iptacopan单药门诊口服治疗可能会改变临床实践,并有望成为溶血性PNH的首选治疗。

2.jpg

MATRix/IELSG43研究:PCNSL患者HDC-ASCT巩固治疗优于非清髓化学免疫治疗

题目:Effects on Survival of Non-Myeloablative Chemoimmunotherapy Compared to High-Dos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DC-ASCT) As Consolid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CNS Lymphoma -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MATRix/IELSG43)
摘要号:LBA-3
汇报人:Gerald Illerhaus

研究背景

目前适合强化治疗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是含高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免疫化疗进行诱导治疗,接续高剂量化疗和ASCT(HDC-ASCT)巩固治疗。目前尚不清楚常规剂量非清髓性免疫化疗(包括能穿过血脑屏障的无交叉耐药的细胞毒药物)是否能克服化疗耐药并消除微小残留疾病。我们进行的这项国际随机III期研究纳入的是新诊断的PCNSL患者,比较了HDC-ASCT和非清髓性巩固治疗(MATRix/IELSG43研究,NCT02531841),以下首次报告了该研究的主要终点结果。

研究方法

这项开放式随机III期研究在5个国家(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瑞士)的56个医学中心进行。主要纳入标准包括新诊断的PCNSL、HIV阴性、18-65岁(不论ECOG PS)或66-70岁(ECOG PS≤2和充足的器官功能)。诱导治疗包括4个周期的MATRix方案(利妥昔单抗375mg/m2/d第0、5天,甲氨蝶呤3.5g/m2第1天,阿糖胞苷2×2g/m2/d第2、3天,噻替帕30mg/m2第4天,21天1周期)。第2周期后进行干细胞采集。诱导治疗完成后至少部分缓解(PR)的患者随机接受R-DeVIC方案(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0天,地塞米松40mg/m2第1-3天,依托泊苷100mg/m2/d第1-3天,异环磷酰胺1500mg/m2/d第1-3天,卡铂300mg/m2第3天,A组)或HDC-ASCT(BCNU 400mg/m2第-6天,噻替帕2×5mg/kg/d第-5、-4天)(B组)。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P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包括随机治疗作为假设变量,分层变量缓解状态作为协变量。

研究结果

2014年7月至2019年8月,共招募368例患者,346例开始治疗,260例(75%)完成诱导治疗,115例和114例患者随机进入A组和B组,未随机的主要原因是毒性(n=87;25%)和疾病进展(n=36;10%)。随机患者的中位年龄59岁(21~70岁),22.3%≥65岁,二组患者特征分布平衡。所有招募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0.2~86),239/346例患者(69%)诱导治疗有缓解,27%完全缓解(CR),52%部分缓解(PR)。二种巩固治疗策略均耐受良好:分别有100(87%)和111(97%)例患者完成R-DeVIC和HDC-ASCT治疗,13例(3.8%)患者诱导治疗期间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其中11例死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感染。R-DEVIC或HDC-ASCT巩固治疗使得CR患者显著增加(A组65%,B组68%;p=0.71)。迄今共有79个PFS事件:67例患者随机后疾病进展(A组47例,B组20例),6例患者巩固治疗期间死于毒性(A组2例和B组4例),6例患者死于非相关原因(A组5例,B组1例)。二组的3年PFS(主要终点)差异显著:HDC-ASCT后79%(95%CI 71~86),R-DeVIC后53%(95%CI 43~62%)(HR 0.42;p=0.0003)。HDC-ASCT组的3年OS率86%(95%CI 78~91),R-DeVIC组71%(95%CI 61~78)(HR 0.47;p=0.01)。二组的神经认知功能无差异。

研究结论

这项国际随机III期研究表明,HDC-ASCT巩固治疗的结果明显优于非清髓性化学免疫治疗,且对神经认知功能无可测量的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风险获益比。对于适合的PCNSL患者,HDC-ASCT是标准的巩固治疗。

3.jpg

 BMT CTN 1703研究:PTCy/Tac/MMF也应成为RIC匹配移植GVHD的标准预防治疗

题目:Post-Transplant Cyclophosphamide, Tacrolimus, 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As the New Standard for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Prophylaxis in Reduced Intensity Conditioning: Results from Phase III BMT CTN 1703
摘要号:LBA-4
汇报人:Shernan G Holtan

研究背景

控制GVHD和疾病复发是同种异体造血细胞移植(alloHCT)成功的关键。三十年来,标准GVHD预防策略一直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Tac)+甲氨蝶呤(MTX)。近年已尝试多种方法改善Tac/MTX的治疗结果,但强化免疫抑制常常会增加严重感染或复发风险,而且即使急性GVHD发生率可降低,通常也不会影响慢性GVHD。血液和骨髓移植临床研究网络(BMT CTN)既往完成的一项II期研究中,对3种新的GVHD预防方案与Tac/MTX进行比较(BMT CTN 1203),以确定最有应用前景的新的减低强度预处理(RIC)时的GVHD预防。BMT CTN 1203研究中最有前景的GVHD预防方案是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PTCy/Tac/MMF)三药联合。以下报告的随机III期研究比较了PTCy/Tac/MMF和标准Tac/MTX治疗患者的alloHCT结果。

研究方法

纳入条件包括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8岁以上),接受了外周血干细胞供体6/6匹配相关(n=128)、8/8匹配无关(n=288)或7/8单不匹配(n=15)的RIC alloHCT,且器官功能和一般状态良好。患者1:1随机接受PTCy/Tac/MMF(n=214)或Tac/MTX(n=217)预防治疗,根据移植中心和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主要终点是无GVHD/复发或进展生存(GRFS),时间-事件结果定义为III-IV级急性GVHD、需要全身免疫抑制的慢性GVHD、疾病复发或进展,或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主要假设是PTCy/Tac/MMF组意向治疗人群的1年GRFS率较Tac/MTX组改善≥15%。次要终点包括急性和慢性GVHD、植入/嵌合、复发/进展、感染和生存的发生率/严重程度。

研究结果

二个研究组的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状态、疾病风险、合并症、供体匹配、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维持治疗均平衡(图A)。主要终点的多元Cox回归模型中,PTCy组的GRFS事件风险显著低于Tac/MTX组(风险比0.641,95%可信区间[CI]0.492~0.835,p=0.001),校正的1年GRFS率PTCy组52.7%(95%CI 45.8%~59.2%),Tac/MTX组34.9%(95%CI 28.6%~41.3%)(图B)。PTCy组GRFS事件比例较低是由于急性和慢性GVHD的减少,PTCy与Tac/MTX组100天的III-IV级急性GVHD率分别为6.3%和14.7%(p=0.001),1年的慢性GVHD率分别为21.9%和35.1%(p=0.005)。PTCy组和Tac/MTX组移植后的1年复发/进展率(20.8%和20.2%,p=0.9)或1年OS率(76.8%和72.6%,p=0.3)无差异。PTCy组的累积植入率较低(第+28天中性粒细胞≥500/mm3[90.3%和93.4%,p=0.03],第+100天血小板≥50000/mm3[79.5%和83.7%,p<0.001],1年淋巴细胞≥1000/mm3[47.1%和63.2%,p<0.001])。二组的3级感染率相似(12.2%和13.3%,p=0.08),PTCy组的2级感染发生率更高(33.7%和23.5%,p=0.002)。二组的CMV再激活率无差异(7.3%和7.1%,p=0.8)。第+100天时嵌合体比例(68.6%和67.8%为>95%供体,p=0.2)或继发移植失败率(2.9%和0.9%,p=0.2%)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

BMT CTN 1703研究达到主要终点,PTCy/Tac/MMF组的1年GRFS率高于Tac/MTX组,主要源于GVHD风险显著减少,复发或死亡风险未增加。PTCy/Tac/MMF已是不匹配移植GVHD的标准预防治疗,未来也应成为RIC匹配移植GVHD的标准预防治疗。

4.jpg

ALIFE 2研究:反复流产和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女性使用LMWH治疗并不增加活产率

题目: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Versus Standard Pregnancy Care for Women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 and Inherited Thrombophilia (ALIFE2): An Open-Label, Phase III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摘要号:LBA-5
汇报人:Saskia Middeldorp

研究背景

研究表明,反复流产与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之间存在关联,推测抗凝治疗可能会减少流产次数和不良妊娠结局,尽管缺乏确凿证据,但这一做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迫切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反复流产和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女性的疗效。

研究方法

ALIFE 2研究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国际开放式随机对照研究。荷兰负责荷兰、美国、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15家医院的招募工作,英国负责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26家医院的招募工作。研究方案得到所有参与医院的审查委员会以及英国、NRES、MHRA和HRA的批准。随机化前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该研究在荷兰研究注册中心(NTR3361)和EudraCT(英国:2015-002357-35)注册。

研究人群:女性(18-42岁)有≥2次妊娠失败并证实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因子V Leiden、凝血酶原20210A突变、抗凝血酶、蛋白C或蛋白S缺乏),积极尝试怀孕或怀孕不足7周。排除标准包括妊娠持续时间≥7周,妊娠期间有抗凝治疗的适应症、LMWH禁忌症、已知LMWH过敏或既往参加过这项研究。
随机分组和干预:1:1随机分组,尿液妊娠检测阳性后,每天一次皮下注射LMWH(依诺肝素40mg、达肝素5000IU、亭扎肝素4500IU或那屈肝素3800IU),或进行标准妊娠监测。怀孕<7周时启动LMWH治疗并持续到妊娠结束。

主要结果指标是活产率。次要结果包括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产科并发症(早产、先兆子痫、HELLP综合征、宫内生长受限)和先天畸形。安全性结果包括出血、血小板减少和皮肤对研究药物发生的反应。

研究结果

2012年8月至2021年1月,对10626例反复流产的女性进行评估,多数因无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而不符合纳入标准,最终共招募428例女性,326例怀孕并随机分组,LMWH组164例,标准监测组162例。平均年龄33岁,约1/3女性≥36岁,多数是白人(83%)。随机前中位流产数为3,70%女性有≥3次流产史,最常见的血栓形成倾向类型是杂合的因子V Leiden(56%)、凝血酶原20210A突变(25%)和蛋白S缺乏(14%),11%女性同时联用阿司匹林。LMWH组活产率116/162(71.6%),标准监测组112/158(70.9%)(校正OR 1.08(95%CI 0.65-1.78)(绝对差异0.7%[95%CI ~9.2%至10.6%])。LMWH组39例女性(23.8%)和标准监测组37例女性(22.8%)报告了不良事件。

研究结论

与标准监测相比,LMWH并未增加≥2次妊娠失败并证实患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女性的活产率。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不建议反复妊娠失败和确认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女性常规使用LMWH,也不建议反复妊娠失败的女性进行常规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检测。

ALPINE研究最终分析:泽布替尼治疗R/R CLL/SLL的疗效和耐受性均优于伊布替尼 

题目:Zanubrutinib Demonstrates Superi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Compared with Ibrutinib for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R/R CLL/SLL): Results from Final Analysis of ALPINE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摘要号:LBA-6
汇报人:Jennifer R. Brown

研究背景

CLL/SLL通常以反复复发为特征,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情况决定了其生存。虽然第一代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已成为标准治疗,但脱靶效应限制了其应用。与伊布替尼相比,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不但提高了疾病相关组织的BTK占有率,且具有更高的激酶选择性。随机3期研究(ALPINE;NCT03734016)中,头对头比较了泽布替尼和伊布替尼治疗R/R CLL/SLL的结果。计划内治疗反应分析显示,泽布替尼的总缓解率(ORR)更优,以下报告的是计划内最终PFS分析结果。

研究方法

接受过≥1种治疗且有可测量疾病的R/R CLL/SLL患者1:1随机接受泽布替尼或伊布替尼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毒性。分层因素包括年龄、难治状态、地理区域和del(17p)/TP53突变状态。由于主要终点ORR是泽布替尼更优,因此分级检验要求205个PFS事件时才能对关键次要疗效终点PFS进行非劣效检验,如果证实泽布替尼的PFS非劣效于伊布替尼,则可进一步检验泽布替尼是否优效于伊布替尼,如果双侧P值<.04996则表明泽布替尼更优。其他终点包括总生存(OS)、ORR(包括≥PR伴淋巴细胞增多[PR-L])以及安全性参数(包括房颤/房扑)。

研究结果

来自15个国家的患者(n=652)随机接受泽布替尼(n=327)或伊布替尼(n=325)治疗。二组的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平衡(年龄≥65岁[61.5和61.5%];男性[65.1和71.4%];未突变IGHV[73.1和73.5%];del(17p)[13.8和15.4%];TP53突变无del(17p)[9.2和7.7%])。二组的中位年龄为67岁和68岁,中位既往治疗数1。

中位随访29.6个月(数据截止于2022年8月8日),经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泽布替尼组ITT人群的PFS优于伊布替尼组(HR 0.65[95%CI 0.49~0.86];双侧P=.0024[图1]),研究者(INV)评估结果与之一致。IRC评估的伊布替尼组的中位PFS为35.0个月(95%CI 33.2-44.3),泽布替尼组尚未达到。计划内del(17p)/TP53突变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IRC评估的泽布替尼组的PFS优于伊布替尼组(图2)。无论是IRC还是INV,其他主要亚组(包括IGHV状态)的PFS均是泽布替尼更优。IRC评估的泽布替尼组ORR高于伊布替尼组(86.2和75.7%,nominal双侧p=0.007),≥PR-L的比率91.7%和83.1%(nominal双侧p=0.001)。

 泽布替尼组(26.3%)的治疗中断率低于伊布替尼组(41.2%),多数源于AEs(16.2和22.8%)或疾病进展(7.3和12.9%),心脏疾病导致治疗中断率分别为0.3%和4.3%。泽布替尼组≥3级AEs率(67.3%和70.4%)、严重AEs率(42.0%和50.0%)、剂量中断率(50.0%和56.8%)和剂量减少率(12.3和17.0%)均低于伊布替尼组。泽布替尼组的房颤/房扑发生率低于伊布替尼组(5.2%和13.3%),其他AEs发生率二组相似。泽布替尼组无5级心脏AEs,伊布替尼组有6例(1.9%)。泽布替尼组和伊布替尼组分别有48例(14.7%)和60例(18.5%)死亡(OS HR 0.76[95%CI 0.51~1.11])。

研究结论

ALPINE研究首次头对头比较了不同BTK抑制剂的疗效差异,泽布替尼治疗R/R CLL/SLL患者的ORR和PFS均优于伊布替尼,所有主要亚组(包括高危患者)泽布替尼治疗均有获益,且泽布替尼相较于伊布替尼亦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中断率较低,心脏疾病事件较少,包括导致死亡的心脏事件较少。这些数据表明,泽布替尼治疗R/R CLL/SLL的疗效和耐受性均优于伊布替尼。

7.jpg

参考文献

1.      Mark R. Litzow, et al. Consolidation Therapy with Blinatumomab Improves Overall Survival in Newly Diagnosed Adult Patients with 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 Negative Remission: Results from the ECOG-ACRIN E1910 Randomized Phase III National Cooperative Clinical Trials Network Trial . 2022ASH. LAB1
2.      Regis Peffault De Latour, et al. Oral Monotherapy with Iptacopan, a Proximal Complement Inhibitor of Factor B, Has Superior Efficacy to Intravenous Terminal Complement Inhibition with Standard of Care Eculizumab or Ravulizumab and Favorable Safety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and Residual Anemia: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Active-Comparator-Controlled, Open-Label, Multicenter, Phase III Apply-PNH Study . 2022ASH. LAB2
3.      Gerald Illerhau, et al. Effects on Survival of Non-Myeloablative Chemoimmunotherapy Compared to High-Dos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DC-ASCT) As Consolid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CNS Lymphoma -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MATRix/IELSG43). 2022ASH. LAB3
4.      Shernan G Holta, et al. Post-Transplant Cyclophosphamide, Tacrolimus, 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As the New Standard for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Prophylaxis in Reduced Intensity Conditioning: Results from Phase III BMT CTN 1703 . 2022ASH. LAB4
5.      Saskia Middeldorp, et al.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Versus Standard Pregnancy Care for Women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 and Inherited Thrombophilia (ALIFE2): An Open-Label, Phase III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2022ASH. LAB5
6.      Jennifer R. Brown, et al. Zanubrutinib Demonstrates Superi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Compared with Ibrutinib for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R/R CLL/SLL): Results from Final Analysis of ALPINE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 2022ASH. LAB6



责任编辑:Luna
排版编辑:Lun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