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精准医学高峰论坛】韩宝惠教授:基因检测助力精准医学

2018年11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10月14日,在上海召开的“精准医学高峰论坛”上,【肿瘤资讯】特邀上海市胸科医院的韩宝惠教授介绍精准医疗时代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韩宝惠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科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 血管靶向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理事会理事
亚太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基因检测和病理检测并驾齐驱

韩宝惠教授: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目前已经进入了精准医疗大时代。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确诊时除病理诊断外,基因诊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病理诊断只能明确是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细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或混合型。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制定出精准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因此,未来基因检测和病理诊断是并驾齐驱的,缺一不可。对于任何初诊患者,除非特殊情况下无法获得基因检测样本,我们都要求尽可能进行活检,如组织学、细胞学,部分患者可采用外周血来替代获得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精确诊断下的精准医疗。

基因检测提高免疫治疗疗效,助力预测标志物的探寻

韩宝惠教授:在晚期肺癌治疗领域,通过基因检测出驱动基因是精准医疗的范例。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发现驱动基因突变,然后使用特异性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是非常精准的治疗策略。目前新兴的免疫治疗,以及以多靶点抗血管为主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都是以精准医学为模板进行临床研究。虽然目前尚未发现与靶向治疗类似的分子标记物,这是免疫治疗和多靶点小分子药物治疗的困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科技手段在临床的应用,如全基因组测序的应用,我们能够克服过去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免疫治疗为例,单纯检测PD-L1表达,对疗效预测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完美。一些患者即使是阴性对免疫治疗也有效,而一些阳性患者却不一定有效,说明这一指标在精准度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还需要探寻一些其它指标。我们很高兴看到,通过Foundation Medicine的全面基因组测序,可以检测肿瘤的突变负荷,即TMB。这一综合指标反映了肿瘤的新抗原。如果新抗原高表达,我们就可能从免疫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获得生存获益。这就是如何综合使用深度测序肿瘤基因组学检测来指导临床筛选病人。同样,对于多靶点抗血管小分子酪氨酸基酶抑制剂,如我国最近上市的安罗替尼,我们在基础研究中发现通过检测肿瘤突变指数,即采用比较大的Panel检测外周血评估肿瘤突变指数,可以预测安罗替尼的获益人群。

对于这些治疗策略,未来生物标志物的发展方向是采用一套组合的标志物来筛选获益人群,指导临床实践。如多靶点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可能是聚焦到肿瘤新生血管相关的信号通路,可以通过组合相关的细胞因子、 DNA或其它分子的改变,建立一些组合来筛选出对这一治疗方法有效的患者,这不同于过去的研究思路。此外,免疫治疗是激活T细胞作用于肿瘤微环境的药物,不可能作用于某一点,因此我们要用一组标志物来筛选获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