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大咖携手,共聚秦淮,共话中国肺癌治疗新进展——第一届肺部肿瘤秦淮论坛暨肺癌诊治进展学习班

2022年07月28日
来源:肿瘤资讯

Honeyview_kv1920 x 1080.jpg

2022年7月23日,由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2022年第一届肺部肿瘤秦淮论坛暨肺癌诊治进展学习班”在南京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众多知名肺部肿瘤领域专家学者,聚焦于肺部肿瘤诊疗的最新学术创新进展,探索肺部肿瘤相关学科的整合之道,卓识聚慧,共同探讨肺部肿瘤诊疗的未来发展。大咖学者共聚秦淮河畔,思维碰撞,共享学术盛会!

大会主会场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束永前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陈亮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江苏省人民医院郭人花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王伟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占伊扬副院长、教育处处长朱滨海教授、胸外科科主任陈亮教授和肿瘤科科副主任郭人花教授在大会致辞中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肿瘤患者预后生存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需要整合多学科资源对肿瘤患者进行更好的诊治。

Honeyview_image3.jpg

主会场第一篇章:吐纳故新——众咖探索肺癌治疗未来之路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健康。近些年免疫治疗发展迅速,成为了肿瘤治疗的热点。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周存彩教授认为,目前,肺癌免疫治疗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肿瘤免疫的主要驱动因素,理解器官特异性肿瘤免疫,寻找肿瘤免疫治疗调控终点,最终实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标。免疫治疗是精准医学临床实施的典范,体现了从肿瘤细胞为中心向肿瘤生长微环境转换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实体瘤的疗效突破。特异性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取得可喜的疗效,但其获益有限,并存在许多困境,如耐药性增多、不良反应频发且不可控、费用高昂、疗效出现瓶颈、预防转移不明确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免疫治疗探索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Honeyview_image7.jpg

肿瘤液体活检是对患者外周血进行检测分析,获得患者肿瘤相关信息的一项新兴技术,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和外泌体。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介绍,以ctDNA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快捷、能反复获取、易于实时监控等优点,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液体活检技术可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用药指导和疗效预测、肿瘤耐药机制探索和克隆进化的研究、术后微小/分子残留病灶(MRD)监测和肿瘤早期诊断和筛查。王洁教授也提到,低丰度带来的灵敏度低是ctDNA临床应用的最大瓶颈,在将来我们需要提高CTC富集检测效能与单细胞测序质量以及解决生物学上的克隆性造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怎样利用新技术平台更好整合肿瘤和微环境因素建立有效的预测与后模型。

Honeyview_image8.jpg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非小细胞肺癌新进展解读,解读多项重要的临床试验结果,如NeoCOAST研究、GLOREY研究等。陆舜教授表示,对于PD-1≥50%的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汇总分析显示化疗+免疫组与单独使用免疫组的OS没有差异,而且化疗+免疫组与单纯化疗组之间PFS和ORR的差异,年龄≥75岁的老年人采用免疫单药方案可能有更好的OS和PFS结果。而且,陆舜教授表示efti+帕博利珠单抗在一线未经选择的PD-L1状态的NSCLC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值得进行后期临床研究。此外,陆舜教授表示,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在OS、PFS、ORR和DOR显示出一致的获益,观察到长期疗效,并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

Honeyview_image9.jpg

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茅国新教授的主持下,各位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姜维美教授表示,围手术期中,免疫治疗应用最佳时机尚需进一步探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王纯斌教授表示,肺癌中MRD检测无论对于早期还是晚期肺癌患者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红兵教授表示,新辅助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新辅助治疗相关问题依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如新辅助治疗的指征、类别与方案选择、是否联用靶向药物等等。

Honeyview_image10.jpg

主会场第二篇章:与时俱进——共话肺癌治疗新进展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侵袭性高,预后极差的肺癌类型。在第二篇章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佳蕾教授首先给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突破和探索”专题分享。王佳蕾教授表示,一线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ES-SCLC新的标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放疗联合模式治疗LS-SCLC值得未来探讨,而且新的免疫联合策略,基于分子分型的筛选可能在PD-1/PDL1联合化疗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Honeyview_image11.jpg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范云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版更新要点解析”的专题分享。范云教授对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检测、ⅡA、ⅡB期NSCLC的治疗、可手术ⅢA或ⅢB(T3N2M0)期NSCLC的治疗、EGFR敏感突变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后线治疗、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后线治疗、ALK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的治疗和治疗BRAF V600突变转移性NSCLC获批药物等的指南更新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

Honeyview_image12.jpg

来自中华医学杂志的吕相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中文医学期刊论著撰写及审核要点”的专题分享,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文论著撰写的要求以及中华医学杂志稿件审核的要点,以及介绍了投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我们中文论著投稿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Honeyview_image13.jpg

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蒋华教授的主持下,各位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与分享,泰兴市人民医院刘阳晨教授认为,我们未来研究可以多关注SCLC生物标志物以及优势人群的筛选,为临床提供更多指导。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吴小红教授认为,肺癌术后免疫治疗将会是未来提高肺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很好治疗策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二宝教授认为,撰写一篇高质量论文,题目、摘要、介绍、方法与材料、结果和结论等部分均需要体现出论文的创新点与重点,语言需要简明扼要。

20220723秦淮论坛主会场.mp4_042204.034.jpg

免疫治疗分会场——免疫治疗“乘风破浪”,造福肺癌患者

在免疫治疗分会场中,大会特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智弘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邀请了重庆新桥医院朱波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王立峰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刘歆茵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季枚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马佩教授等进行专题学术分享,各位专家学者围绕NSCLC和SCLC免疫治疗最新进展以及其临床应用展开热烈讨论与观点分享,并且分享了真实临床治疗案例,干货满满。 

“术免”之约:围手术期NSCLC免疫治疗进展

第一个话题在常州市肿瘤医院周彤教授的主持下顺利开始。重庆新桥医院朱波教授介绍的IMpower010是首个且唯一获批的早期NSCLC辅助免疫治疗阳性结果的临床III期研究,而Keynote091研究证实无论PD-L1表达水平,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手术切除及化疗后的IB-IIIA期NSCLC的辅助治疗,相较于安慰剂,能显著改善患者的DFS。

20220723秦淮论坛免疫治疗.mp4_003930.421.jpg
20220723秦淮论坛免疫治疗.mp4_004336.732.jpg

三生有幸:Ⅲ期不可切NSCLC免疫治疗进展

第二个话题是江苏省中医院钱军教授主持的《Ⅲ期不可切NSCLC免疫治疗进展》,讲者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王立峰教授。王教授认为:“免疫放疗”vs“放化疗”作为不可切除NSCLC治疗基石,可以通过联合其他药物进一步同时优化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NSCLC的生存获益。

铿锵有”例“MDT病例1:免疫新辅助治疗

在江苏省中医院俞同福教授的主持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歆茵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免疫新辅助治疗的病例。引入了对于III期不可切肺癌放疗何时介入和III期可切肺癌胸外科如何根据病情制定手术模式两个问题的讨论。

20220723秦淮论坛免疫治疗.mp4_014303.982.jpg

胸有成竹:SCLC免疫治疗进展/胸膜间皮瘤治疗进展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夏晓阳教授主持的是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的讲课环节。

沈波主任介绍:MPM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的肿瘤,双免疫对比化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MPM,可显著改善OS。未来治疗需要尝试新的联合,新的靶点或者治疗方式。

免疫治疗:特殊人群是“近在咫尺”还是“触不可及”?

下一个环节的主持是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何敬东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季枚教授介绍对于特殊人群,挖掘潜在的ICI治疗获益的人群可能是当下的研究挑战。

铿锵有”例“MDT病例2: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病例讨论环节轮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欣教授主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佩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第二个病例 。对于免疫不良反应诊治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20220723秦淮论坛免疫治疗.mp4_040108.539.jpg

靶向治疗分会场——靶向治疗时代,把控肺癌治疗先机

在靶向治疗分会场中,大会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凌翔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朝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邀请了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南通市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苏北医院新区医院(扬州市肿瘤医院)汪步海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全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等进行专题学术分享,各位专家学者围绕NSCLC靶向治疗的困境与突破、NSCLC靶向治疗临床研究最新进展、ADC药物在NSCLC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等热门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与观点分享。

求索不息:EGFR-TKI治疗NSCLC的困境与突破

开篇第一个课题由南京市第一医院谷伟教授主持。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从L858R靶点到共突变的治疗方案的讨论,后面介绍了三代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而免疫联合方案在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

曙光初现:少见靶点研究进展

徐州市肿瘤医院姜海英教授主持的是少见靶点的治疗进展环节。南通市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认为,在NSCLC少见突变的治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案仍是靶向治疗,有靶打靶,有驱动基因时靶向治疗优先才能让患者获益更多。

扬帆起航:ADC开启NSCLC治疗新篇章

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茅卫东教授的主持下,ADC药物开启了NSCLC治疗的新篇章。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介绍,目0220723秦淮论坛靶向治疗.mp4_020331.733.jpg前NCCN推荐TDM1/Dxd治疗HER2突变肺癌,TROP-2/HER3/MET靶点显示良好效果,但是仍要关注ADC药物的毒性,存在一定的挑战。

0220723秦淮论坛靶向治疗.mp4_013053.400.jpg


有迹可循:MRD在NSCLC的探索与应用价值

南京市第一医院魏晓为教授主持的是MRD环节。在他的主持下,苏北医院新区医院汪步海教授认为,从早期可手术患者的预后评估到晚期患者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ctDNA-MRD的应用应该覆盖肺癌的全病程,MRD的干预性研究也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方向。

立足前沿:新辅助靶向治疗NSCLC的机遇和挑战

泰州市人民医院韩高华教授主持的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全教授的新辅助靶向治疗环节。朱教授给我们提出了5个思考和挑战,他认为,肺癌治疗已经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精准化治疗时代,手术技巧精湛、精通肿瘤内科知识的复合型胸外科人才或许是未来的培养方向。

聚焦核心:NSCLC靶向辅助关键问题探讨

南京市第二医院王清波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对于NSCLC靶向辅助关键问题展开了探讨。 储教授期待在辅助靶向上TKI的药物能够很好的真正延长患者的OS,因为生命是不接受妥协的。在术后辅助的领域,太多问题亟待解决,但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最终能够很好地一个个被解决。

0220723秦淮论坛靶向治疗.mp4_040026.901.jpg

大会总结

2022年7月23日晚,第一届肺部肿瘤秦淮论坛暨肺癌诊治进展学习班正式落下帷幕。第一届秦淮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国内众多肺癌同仁的支持,在各位同道的积极参与下,针对肺癌领域的诸多问题,大家的思想深入交流,学术观念激烈碰撞。此次秦淮论坛作为肺癌领域的一个新平台,希望借助这个契机能够促进肺癌领域内外科诊疗思维交流融合,推动各学科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为肺癌临床诊疗的实践提供新视野、新方法、新理念。



排版编辑:HALO



评论
2022年08月03日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大咖携手,共聚秦淮,共话中国肺癌治疗新进展
2022年07月30日
韩月仙
寿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肺癌诊治新进展不断更新
2022年07月30日
梁卫
长春中医药大学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的STO-05研究20年随访数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