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启鸣教授:继往开来——血管靶向治疗的中国之路

2022年04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CACA APP

王启鸣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呼吸内科三病区主任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美国埃默里大学客座教授

美国AACR会员、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 会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卫健委)评审专家

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奖章获得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CSCO血管靶向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执行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中原千人计划—中原名医,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

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等30个SCI期刊审稿人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JCO中文版-肺癌专刊》编委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是一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导致肿瘤缺氧坏死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其主要类型包括三类:(一)小分子类,例如,安罗替尼、呋喹替尼等;(二)单抗类,例如,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等;(三)血管内皮抑制素,例如,恩度等。随着抗血管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其开启了中国之路的第一阶段——起源与兴起。当抗血管生成治疗探索不断推进、临床研究广泛开展之际,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中国之路逐渐步入第二阶段——学习与跟随。例如,BEYOND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中国人群获益显著;EGFR突变患者抗血管生成联合TKI可超越TKI单药地治疗疗效。探索不断,进步不止,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中国之路已迈入第三阶段——创新与超越。其中,国产药物安罗替尼,兼具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增值双重作用,在肿瘤治疗中做出独特贡献,特别是成为晚期肺癌治疗的重要选择。

血管靶向治疗中国之路从“起源与兴起”到“学习与跟随”,再到“创新与超越”,其中有什么样的重磅研究?又有什么样的创新药物?期待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启鸣教授带领大家一同梳理抗血管生成治疗中国史。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