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匡铭教授:肝癌消融治疗的优势与选择丨第十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

2021年11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11月5日—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抗癌协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在广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聚焦肝癌诊疗领域的新知识与新技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推动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探讨肝癌治疗新策略为主题。借此契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匡铭教授,就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优势及手段的选择经验进行分享。

 

               
匡铭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外科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肿瘤外科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消融治疗在肝癌早诊早治中显优势

匡铭教授:作为肝癌的根治性治疗之一,消融一般是指通过局部麻醉,在影像引导下将消融针穿入病灶,利用高温或冷冻的方法将肿瘤局部灭活的办法,住院时间短。消融治疗肝癌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和意大利的学者将无水酒精注射到肝癌内部,使肝癌达到局部坏死;继之,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此后还有冷冻消融以及现在的纳米刀等等。消融作为一种高效、微创的局部治疗,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肝内一个1~3cm的小肿瘤,消融的疗效可媲美手术切除,因此特别适合于早期肝癌,在肝癌的早诊早治体系中地位突出。譬如在部分国家如日本,肝癌患者就诊时多为小肝癌,首选治疗就是消融而非手术。事实上,消融作为一种在早诊早治基础上的微创治疗,已被列为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中的三大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理:MDT助力消融治疗手段选择

匡铭教授:消融包括射频、微波、冷冻等多种手段,临床治疗中并非千篇一律地选择某一种治疗方法,需针对患者进行多学科团队的会诊(MDT)进行选择。例如,射频消融对于靠近血管旁的病灶效果不一定很好,因为人体温度为37℃,血管内是流动很快的血流,若在其旁边进行消融,温度达不到灭活肿瘤所需的60℃,从而影响肿瘤的灭活效果。因此,对于这种位置的肿瘤可以选择功率更高的微波消融治疗。而对于一些病灶位置特别危险的肿瘤,如靠近心脏、胆囊的病灶,无论微波还是射频可能都风险较大,因此可以选择最为简单的无水酒精注射,或者选择纳米刀技术。由此可见,“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理的方法”,通过多学科会诊针对合适的患者,在合理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治疗,即为临床上常讲的“三合理”。

中国肝癌“共识”,引领中国特色肝癌综合治疗

匡铭教授:在樊嘉院士的领导下,2017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成功推出,规范引领可谓深入人心。目前,已有多部肝癌相关共识问世,最新的这部《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我国肝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瘤种,大部分患者存在乙肝背景,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这两大特点决定了中国肝癌的治疗与国外是有所不同。此外,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单纯外科切除后的五年复发率高达70%;单纯药物治疗的有效率约为20%,因此,单凭一种治疗方法或一个学科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联合治疗策略大大提高了治疗疗效,这就需要内科、外科、介入科等多个科室协同合作进行的MDT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以疗效为目的,而非根据一人之技术特长来选择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中,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基于循证医学的规范引领。此次推出的《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贴近临床实际,可操作性强,且基于中国肝癌特色,为中国肝癌患者带来利好。



责任编辑:Jelly
排版编辑:Daisy



评论
2022年05月13日
郭飞
丰城矿务局总医院 | 外科
本文分析不错,值得学习并分享一下
2022年01月16日
郭飞
丰城矿务局总医院 | 外科
本文分析不错,值得学习并分享一下
2022年01月15日
赵云
江苏省肿瘤医院 | 其他
匡铭教授:肝癌消融治疗的优势与选择,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