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黄志勇教授:从TIL到肝硬化分级“同济经验”再到“科学肝切除”—肝癌诊疗新进展与新观念丨第十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

2021年11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11月5~7日,第十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在广州隆重召开。本届大会邀请到国内肝胆肿瘤界名家,就肝癌转化与临床研究、外科微创治疗技术、药物治疗进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采访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黄志勇教授,黄教授谈了其团队在肝癌领域所开展的部分研究工作,并就肝癌治疗的新观念谈了自己的看法。

 

图片1.png                
黄志勇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

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理事

亚太肝胆胰协会(A-PHPBA)常务理事、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专业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感染与危重病学学组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获得者

近期,您带领团队开展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技术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在《临床外科杂志》上发表,作为最早研究TIL疗法的团队之一,能否请您结合研究成果谈谈TIL治疗肝癌的进展与前景?

黄志勇教授:关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有专家学者开始进行研究。1994年,在陈孝平院士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肝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后,即对自体肿瘤的杀伤应用方面开展了研究,初步的临床试验证明了其安全性,但因当时肿瘤逃逸中淋巴细胞的作用机制尚未突破,研究即停滞下来。

对于肝癌,术后复发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术后复发的最主要原因是肿瘤经血管的播散,这种播散在手术切除前可能已经存在,切除后在肝脏或者其他器官长出新的肿瘤,造成复发或转移。因此,我们设想在切除的肿瘤中提取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进行大量的扩增,再对病人进行自体回输。目前,抗PD1/PD-L1治疗给淋巴细胞自体回输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期望回输的淋巴细胞能够重新获得识别自体肿瘤细胞的机会,就如同在术后派“特遣队”到各个角落清扫残留的或者经血管播散的肿瘤细胞,以期最后获得根治。

今年,我们在《临床外科杂志》上发表了初步的研究报告。我们在临床上开展了4例病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应用,安全性良好,病人仅有轻微的临床不良反应。其中一例病人为术后发生肺转移,另一例为术后发生肾上腺转移,在这两位病人中均观察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肺上的转移灶基本消失,肾上腺的转移灶大部分坏死。目前,这两位病人尚在密切观察中。此次成果仅为初步报告,期望后续增加病例,进一步观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临床疗效。

肝硬化程度不同可直接影响肝癌切除患者的预后,您带领团队在术前术后患者肝硬化分级方面深耕多年,并形成了肝硬化分级的“同济经验”,借此机会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下? 

黄志勇教授:在中国,肝癌的发生绝大部分与乙肝相关,由乙肝引起肝硬化然后再发展为肝癌。临床上,我们在手术时发现,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但在国内外指南中,对于合并肝硬化的病人除了肝功能、储备功能等评估指标外,关于肝硬化程度对肝脏切除安全性和术后复发的影响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工作,发现病人的肝硬化是有程度分级的,但程度分级不一定体现在肝功能的变化上。因肝功能受肝脏的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在肝功能失代偿时,肝硬化可表现得较为严重,也可能是较为轻微的肝硬化合并有肝炎。肝硬化的分级主要是强调病理上的组织学变化,程度差异非常大。那么这种差异对手术结果、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有何不同?基于我们的研究资料,我们提出了同济的肝硬化临床分级,希望通过分级来指导肝脏切除的范围,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其对临床实践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分级是基于我们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同道的认可和共鸣。

此次大会上您进行了题为“肝细胞癌之科学肝切除”的精彩演讲,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认为进行科学切除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黄志勇教授:肝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但是无论采取怎样的切除方式,是解剖性的或是精准的或是大范围的,同样面临术后高达70%的复发问题。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肝炎肝硬化,肝硬化是发生肝癌的原因,肿瘤部位的肝切除后,肝脏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新的肿瘤,这叫多中心型发生;另外一种情况是,肝切除前肿瘤细胞已经经血管播散,肿瘤已由局部问题变成全身性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科学切除”这个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肝切除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武器,肝切除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做肝切除决策的时候,要进行权衡,与肝移植或消融这些根治性措施进行比较。肝移植消除了肝脏的基础病,效果要比肝切除好,但是肝脏资源比较宝贵,不可能广泛实施。对于一些严重肝硬化,甚至伴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肝脏移植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第二,目前临床上有一种趋势,即是强调规则切除、大范围切除,这种观念事实上是为了解决血管或微血管侵犯,以及血管播散的问题,从该方面而言,扩大肝切除范围的作用有限。既往临床研究发现,对于已经发生血管侵犯的患者,肝切除的范围再大也未能改善患者预后,对于这类患者,即使进行肝脏移植,术后的复发转移率依然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肝脏切除的适合范围。第三,目前,我们正处于新的靶免治疗时代,靶免治疗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这种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保护肝脏功能,因为只有肝功能足够好才能让病人在防止复发或复发后接受更多的有效治疗,比如局部治疗加靶免治疗,获得更好的生存。如果一味强调切除的范围要大,或者说所有的肝癌都应切除,这种观念即与现在的新进展、新研究不符了,因而切除要科学。



责任编辑:Jelly
排版编辑:Daisy



评论
2022年03月07日
刘兴银
宁夏中卫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肝癌发展速度快,一般都到晚期了
2021年11月15日
李占林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学习掌握提高临床疗效
2021年11月14日
王会宇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 放疗科
只有肝功能足够好才能让病人在防止复发或复发后接受更多的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