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聚焦MSI-H胃肠肿瘤诊治,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肠肿瘤大家说第二十二期圆满落幕!

2021年10月29日
来源:肿瘤资讯

MSI-H/dMMR是近年来免疫治疗领域的热词,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和肠癌的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如何?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肠肿瘤大家说第二十二期中,消化系统肿瘤领域的中青年专家结合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展开探讨。

关于胃肠肿瘤大家说二十二期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肠肿瘤大家说”(简称胃肠肿瘤大家说)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这一系列会议的开展获得消化肿瘤领域的广泛关注,赢得青年医师、行业领袖的一致认可。“胃肠肿瘤大家说”秉承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之“全面推动癌症防治的协同发展进程,全面提升我国癌症防治水平”的宗旨,旨在促进大众的胃肠肿瘤防治理念,通过分享临床案例、研究进展等,传递胃肠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更新。

123.png

李健 教授

       第二十二期胃肠肿瘤大家说在2021年10月26日以网络会议的形式举办,特邀中青年领袖、消化道肿瘤领域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张小田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在李健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序幕,他对为学术研讨会持续开展付出努力的专家教授表示感谢。第二十二期会议聚焦MSI-H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现状和最新进展等内容。

2、李明.png

李明 教授

3、王晰程.png

王晰程 教授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明教授王晰程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王正航教授依次带来“MSI-H胃癌临床研究及挑战”和“MSI-H结直肠癌治疗现状及耐药机制探索”的主题讲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齐长松教授张琪教授分别带来一例胃癌MDT病例分享和结直肠癌MDT病例分享。会议中,各位讨论嘉宾也针对主题讲座和病例分享展开精彩讨论。

MSI-H胃癌临床研究及挑战

4、彭智.png

彭智 教授

       目前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蛋白缺失(MSI-H/dMMR)肿瘤已获得免疫治疗相关药物的适应证,但不同瘤种仍有潜在的疗效差异。彭智教授详致地阐释了MSI-H/dMMR的检测、免疫治疗在MSI-H胃癌围手术期和姑息治疗阶段的应用以及精准筛选人群方面的最新进展,为MSI-H/dMMR胃癌目前的免疫治疗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MSI-H/dMMR检测策略推荐以免疫组化(IHC)手段作为初筛,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二代测序技术(NGS)技术为验证。此外,高龄、低分化、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等可能与MSI-H/dMMR状态相关,TCGA数据库显示,胃癌MSI-H/dMMR发生率在局部进展期约10%,在晚期约5%。人们对这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充分期待,但多项针对MSI-H胃癌围手术期的治疗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那免疫治疗在MSI-H晚期胃癌中的使用时机如何?如何更大化促进这类患者的免疫治疗获益?彭智教授结合适应证、指南推荐、临床研究、临床实践展开详细论述,指出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探索与验证仍是我们所需要的。

MSI-H结直肠癌治疗现状及耐药机制探索

5、王正航.png

王正航 教授

       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MSI-H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那么对于转移性MSI-H的肠癌,应采取单药PD-1单抗治疗还是联合治疗方案?王正航教授结合临床研究,对于转移性MSI-H患者,PD-1单抗联合其他治疗(CTLA-4单抗、化疗)的获益似乎优于单纯PD-1单抗。在使用时机上,转移性MSI-H肠癌PD-1单抗越早使用,似乎效果越好。

       而对于MSI-H的免疫耐药机制探索上,有研究发现,低肿瘤突变负荷(TMB)和PTEN基因突变可能MSI-H/dMMR胃肠道肿瘤PD-1单抗治疗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北肿的探索队列显示,AKT1和CDH1是PFS和原发耐药的独立预测因素。目前而言,了解耐药机制可能是针对性克服耐药的有效手段,但这一临床转化的实现尚需较为漫长的时间。且王正航教授指出,耐药研究结论的可重复较差,缺乏针对性的逆转策略。局部进展期MSI-H肠癌对免疫治疗反应更好,高pCR率为器官保留策略提供了基础,但是影像学评估和pCR之间的不一致性却会影响这一策略的使用。

精彩讨论1:聚焦研究进展,遇见真知灼见

6、曹宝山教授.png

曹宝山 教授

8、王崑教授.png

李忠武 教授

7、李忠武.png

王崑 教授

       两位教授的精彩授课后,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曹宝山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忠武教授王崑教授,以及大会主席李健教授从多学科视角探讨MSI-H人群的诊治,探索MSI-H/dMMR消化道肿瘤诊治新的临床可能。他们强调,单一的筛查手段已不足以支撑这部分患者的病理诊断,应结合多种手段/指标验证。这类患者的免疫联合方案仍存在很多可能,但哪种方案更优,我们仍在探索的路上。

MSI-H胃癌MDT病例分享

9、齐长松.png

齐长松 教授

       齐长松教授带来一例MSI-H胃癌的病例分享,患者确诊时局部分期晚,遂采取FOLT方案新辅助化疗失败;其后,基因检测示MSI-H,采取双免转化治疗成功,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达pCR,目前仍观察随访。至目前,患者持续无病生存状态达一年。对于这一病例,齐长松教授给出几大主题讨论方向,抛砖引玉,以引发讨论嘉宾的精彩讨论,内容涵盖全面病理/分子检测的重要性、MSI-H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最佳模式、免疫治疗的联合选择及疗效评价困境、以及不同治疗模式下的pCR的意义。

MSI-H结直肠癌MDT病例分享

10、张琪.png

张琪 教授

       张琪教授带来一例MSI-H结直肠癌病例分享,该患者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采取XELOX辅助治疗,一线治疗采取XELOX+贝伐珠单抗,二线治疗采取FOLFIRI+贝伐珠单抗,三线治疗使用瑞戈非尼。再次疾病进展后,入院病理会诊示低分化腺癌和部分印戒细胞癌;免疫组化示dMMR,遂四线治疗给予帕博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免疫治疗近2年,患者腹腔病变明显好转,MDT会诊建议行腹腔探查+肿瘤细胞减灭术,了解有无pCR可能及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其后,行腹膜转移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pCR。

       此外,张琪教授还结合北肿的相关研究进展分享了不同方案(PD-1单药或联合CTLA-4/化疗/贝伐珠单抗)对于MSI-H/dMMR的治疗的疗效,以及剖析了MSI-H/dMMR免疫治疗影像学疗效评价和术后病理的一致性,讨论了肿瘤标志物、CT、MRI、PET/CT、活检、ctDNA及影像组学在疗效评价中的提示作用。

精彩讨论2:立足临床实践,探索最佳决策

11、冷家骅教授.png

冷家骅 教授

12、严冬教授.png

严冬 教授

13、张晓燕教授.png

张晓燕 教授

       在王晰程教授的主持下,各位讨论嘉宾就两例病例的诊治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冷家骅教授解释了该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的考量。他总结道,这些病例带来了以下两点思考:其一,启示NGS检测在肠癌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其二,对于肿瘤长时间控制的患者,腹腔镜再分期的使用及时机值得探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潞河医院严冬教授认为,胃肠肿瘤的MSI-H患者的免疫治疗已成共识,但单药还是联合仍存在争议;此外,如何筛选真正能从免疫治疗获益的MSI-H患者仍值得思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燕教授则从影像学角度讨论了MSI-H胃肠肿瘤的免疫治疗评价,她分析临床完全缓解(cCR)和病理完全缓解(pCR)确实存在不一致性,期待影像组学、人工智能的发展可弥补这一差异。大会主席张小田教授给予上述分享高度评价,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独到见解,尤其强调了MSI-H胃肠肿瘤的围手术期治疗,强调了外科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

小结

14、张小田.png

张小田 教授

       本期会议中,在会议主席李健教授张小田教授的引领下,各位中青年专家基于临床实践及研究进展两个维度、从多学科视角出发,深化MSI-H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在激烈讨论和积极分享中,迸发临床新思。【肿瘤医生】欢迎中国肿瘤诊治事业的中坚力量、肿瘤领域的同道们持续关注本系列会议,关注消化肿瘤诊治进展,共同学习成长!

(点击此处,观看往期精彩内容)


责任编辑:Yoly
排版编辑:杨曦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2年04月07日
李丽
山西白求恩医院 | 肿瘤内科
MSI-H/dMMR是近年来免疫治疗领域的热词,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和肠癌的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如何
2022年04月05日
李丽
山西白求恩医院 | 肿瘤内科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肠肿瘤大家说第二十二期中,消化系统肿瘤领域的中青年专家结合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展开探讨。
2022年04月04日
李丽
山西白求恩医院 | 肿瘤内科
MSI-H/dMMR是近年来免疫治疗领域的热词,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和肠癌的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