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规范先行,转化为基,精益求精,携手同行 | 2021年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盛大召开!

2021年08月03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7月24日~25日,由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省肿瘤医院承办的“2021年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MDT研讨会”在福州盛大召开。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和林根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着重传播肿瘤规范化诊疗,同期举办免疫转化研究论坛、肺癌罕见靶点诊疗协作组启动会等多个会议,集各专业肿瘤专家于一堂,全方位、多角度探讨了不同瘤种内科治疗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主会场:规范先行

黄诚教授和福建省肿瘤医院刘景丰书记致辞表示,肿瘤内科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近年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取得了瞩目进展,肿瘤内科治疗的地位不断提升。感谢各位专家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奉献,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将分享最前沿的学术进展,希望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学术部分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安汉祥教授、漳州正兴医院吴晓安教授主持下进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带来“精准医学时代晚期肺癌诊疗策略”的分享。精准医学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也改变了临床治疗策略,如同病异治(对某一种肿瘤的细分)、异病同治(相同驱动基因的不同肿瘤)、动态监测、肿瘤突变负荷(TMB)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精准医学的发展还改变了临床研究的设计思路。但是,精准医学也存在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困境,比如更精准的检测、恶性肿瘤克隆多样性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元教授盘点了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免疫治疗进展,包括免疫单药治疗,以及“双免”治疗、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总体而言,免疫治疗改变了晚期NSCLC的治疗结局,提高了疗效,但目前仍面临人群优化、疗效预测和免疫治疗超进展的困惑。重庆新桥医院朱波教授对肺癌内科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与展望。分子病理诊断方面,经历了部位、病理、基因到免疫特性的发展,也从单点到动态,组织到液态,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带来颠覆。治疗方面,希望发现更多新的驱动基因和相应药物,干预方法上基因编辑或可在未来带来突破。治疗模式方面,围手术期、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的治疗都开展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进步。人才培养方面,多学科协作凸显特色医疗,基础、转化、临床融合发展,才能实现肿瘤内科的优质发展。

第二环节由福建省立医院崔同建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陈武进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陈樟树教授共同主持。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讲解了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晚期乳腺癌诊疗规范,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氟维司群是一线或二线治疗的优选,也可氟维司群单药;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优选曲帕双靶,吡咯替尼一线治疗失败后的首选方案,奈拉替尼、DS-8201表现不俗,DS-8201对HER2低表达的晚期乳腺癌也有良好的活性;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除传统铂类药物外,还有新药优替德隆、艾立布林、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免疫治疗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文教授深入解读了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为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的临床检测及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及指导,加强对分子标志物机制、意义的认识,合理应用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提高二代测序(NGS)等技术的应用,是现阶段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必备技能,也是未来临床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方向。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榕波教授带来国内外胃癌诊疗指南解读,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晚期胃癌,可以一线选择免疫单药治疗;对于微卫星稳定型(MSS)患者,需区分HER2阳性或阴性,无论患者HER2状态如何,化疗都为治疗基石,三药化疗为先,也可联合阿帕替尼或免疫治疗,对于HER2阳性患者,可联合曲妥珠单抗±免疫治疗。胃癌维持治疗方面,目前仍未有定论。

第三环节由漳州市医院许慎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贤和教授共同主持。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奕贵教授从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癌痛评估、治疗,以及患者和家属宣教随访等方面介绍了癌痛规范化诊疗,强调了全程管理的理念和药物治疗的应用,尤其是阿片类药物的规范应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天文教授带来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诊疗的主题分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肿瘤治疗领域的新利剑,但其引起的irAE需要重视。了解irAE的机制和特性,学习指南结合病例,做好预防、评估、检查、监测、治疗五个环节,才能让患者安心的使用免疫治疗。

第四环节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馨教授厦门弘爱医院吕晓君教授共同主持。福建省肿瘤医院郭增清教授从营养诊断、营养干预和疗效评价三方面,对临床营养评估及处置展开介绍,更推荐营养科的管理模式采取H(Hospital)C(Community)H(Home)模式,全程无缝对接,更好的服务患者。莆田市第一医院廖圣银教授结合CSCO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指南,带来化疗相关性呕吐诊疗规范的分享,强调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处理原则,应以提前使用,全程管理为核心,合理选择止吐方案,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关注引起呕吐的其他因素。

分会场4:免疫转化研究论坛

该论坛由林根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刘小龙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院张秋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黄鼎智教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余宗阳教授担任共同主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褚倩教授带大家领略了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长生存之路,并介绍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主要终点的金标准及其替代终点;刘小龙教授介绍了肿瘤新生抗原免疫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其安全性、可控性良好,新生抗原疫苗联合ICI是提高肝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策略;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教授从不良反应看免疫治疗长生存,认为合理管理irAE对于最大限度提高NSCLC患者免疫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新颖的开展了药物治疗在超早期肺癌中的应用探索,报告了全球首个PD-1抗体治疗早期磨玻璃样多原发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此外,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潮教授、张秋玉教授、朱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卉教授分别对驱动基因阳性肺癌新辅助免疫临床及转化性研究、从系统免疫到免疫微环境、肿瘤基础-转化-临床研究案例、免疫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进行经常分享。多位专家参与热烈讨论,思维碰撞,促进基础-转化-临床的闭环发展。

肺癌罕见靶点诊疗联盟科主任论坛

福建省肺癌多学科诊疗联盟日益壮大,会上新成立的福建省肺癌罕见靶点诊疗协作组正式启动。福建省肿瘤医院陈传本院长致辞表示,福建省肺癌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于2017年,目前已扩大至66家单位,是福建省内参与单位最大的联盟。多学科诊疗模式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希望联盟内部加强沟通、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推进肺癌规范化、同质化诊疗。黄诚教授回顾了肺癌多学科诊疗联盟历史,本次新加入的中心共43家;新成立的肺癌罕见靶点诊疗协作组共70家医院,是肿瘤领域最大的协作组,通过庞大的协作组,可以更好的开展少见/罕见靶点相关研究,临床意义重大。规范先行,让罕见靶点诊疗有章可循;规范基因检测,提高检测精度;数据共享,让信息平台助力疾病诊治;深化患教,为生命开绿灯;推动临床转化研究。陈传本院长、刘景丰书记、孙阳副院长、黄诚教授为各成员单位授牌。

学术环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概述了肺癌罕见靶点临床诊疗及研究的难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宗阳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何志勇教授、厦门海沧医院冯水土教授、崔同建教授对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ALK、ROS1、RET、MET各靶点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北京吉因加公司陈蓉蓉教授分享NGS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和临床误区。会上,原研领航,沃创精准,中国首个MET抑制剂赛沃替尼上市会启动。

本次大会上,各位学者就不同瘤种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讲解,专家们围绕免疫、靶向、转化研究进展分享最新前沿知识,发表各自真知灼见。会议精彩纷呈,相信为临床实践带来启示,推动肿瘤内科规范化诊疗的开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J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晓栋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8月03日
王会宇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 放疗科
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2021年08月03日
戴夕春
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1年08月03日
张歌
广东祈福医院 | 肿瘤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带来“精准医学时代晚期肺癌诊疗策略”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