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推动规范进程,促进诊疗发展——第七届乳腺癌内科规范化治疗与进展学习班圆满举行

2021年06月28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促进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提高我国乳腺癌诊疗水平。6月26日,第七届乳腺癌内科规范化治疗与进展学习班隆重举行。众多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聚线上,打造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共计一万三千余次观看,令观众收获良多。

大会开幕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担任名誉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杨俊兰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邸立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频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佟仲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会议伊始,首先由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张鹊秘书长开场致辞。张秘书长表示很高兴参加会议,虽然不能现场目睹大咖风采,但可以线上相聚,送上祝贺和祝福,希望会议圆满成功。

随后,由杨俊兰教授致辞,杨教授表示学习班已经连续举办7年,会议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相信会对临床有所帮助,推动乳腺癌规范化进程,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早期乳腺癌

本部分由张频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万冬桂教授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韩磊教授主持。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共识与争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程琳教授讲解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降期手术或保乳,降低腋窝淋巴结清扫比例,筛选出预后不佳患者行后续强化治疗,动态观察患者治疗敏感性,及时调整方案,病理完全缓解(pCR)提示预后良好。对于非pCR患者,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可采用术后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双靶新辅助治疗的HER2+患者可采用T-DM1强化治疗。对于pCR患者的后续治疗降阶梯还是维持原方案还缺乏强级别证据。

TNBC新辅助治疗以蒽环联合紫杉为基础,新增TP方案,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免疫方案成为治疗推荐。GeparSixto研究和WSG-ADAPT-TN研究显示含铂联合方案改善了TNB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PARP抑制剂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具有潜力。新辅助化疗联合PD-1/PD-L1抗体可显著改善pCR。

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Ⅰ级推荐为TCbHP和THP方案,Ⅱ级推荐为抗HER2单抗联合紫杉类为基础的其他方案。PHER-GAIN研究显示早期反应允许进行个体化治疗。ADAPT HER+/HR-研究证实了双靶降阶梯方案的潜力。

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规范与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王涛主任梳理了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规范。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绝经前患者可使用他莫昔芬(TAM)治疗,可通过延长治疗时间至10年,或加强治疗强度如卵巢功能抑制(OFS)来提高疗效。对于低危患者可使用TAM治疗5年,对于中危患者考虑OFS+TAM,高危患者行OFS+芳香化酶抑制剂(AI)。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行后续强化内分泌治疗。绝经后患者Ⅰ级推荐为AI,对于高危患者可延长AI治疗或换用TAM。规范是根本,应依据循证医学证据。

阿贝西利强化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更加精准和个体化治疗是发展方向。TAILORx,CTS5等基因工具有助于进行复发风险评估。

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及靶向治疗规范与进展

卫生部北京医院张永强教授介绍了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HR+乳腺癌中,高危患者推荐使用AC-T或ddAC-ddT方案,复发风险较低患者推荐AC或TC辅助化疗。高危TNBC患者Ⅰ级推荐为AC-T或ddAC-ddT方案,化疗后可考虑序贯卡培他滨治疗,低危患者Ⅰ级推荐为AC或TC方案。BCIRG-005研究显示AC-T和TAC疗效相近,但毒性更低。中低危患者TC较AC疗效更优。新辅助治疗未达到pCR的TNBC患者,基于CREATE-X和CBCSG-10研究可使用卡培他滨强化辅助治疗,SYSUCC-001研究显示卡培他滨节拍维持化疗具有获益。免疫治疗则带来了更多选择,多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HR+/HER2-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对于HER2+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阳性及淋巴结阴性但伴有高危因素患者的Ⅰ级推荐为AC-THP和TCbHP,低危患者的推荐是TC+H。曲妥珠单抗是最早带来获益的抗HER2靶向药物,双靶治疗带来进一步改善,ExteNET研究显示奈拉替尼强化治疗带来获益。KATHERINE研究证实新辅助治疗未达到pCR的患者T-DM1强化治疗可改善预后。

晚期乳腺癌

本部分由佟仲生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樊再雯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管静芝教授主持。


HR+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解放军总医院杨俊兰教授梳理了HR+晚期乳腺癌的整体治疗情况。6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为HR+/HER2-。HR+患者即便存在内脏转移,依旧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一线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的客观反应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可比,联合CDK4/6抑制剂后优于化疗。一线治疗方面,内分泌单药治疗氟维司群优于AI优于TAM,CDK4/6抑制剂的联合可显著延长PFS。

二线治疗选择增加了mTOR抑制剂、PI3K/AKT抑制剂、HDAC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其中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取得了最佳PFS数据。

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邸立军教授讲解了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多项研究奠定了曲妥珠单抗一线标准治疗地位。CLEOPATRA研究建立了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一线标准治疗地位。三阳性乳腺癌治疗中,PERTAIN研究显示双靶+AI疗效更优,SYSUCC-002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内分泌治疗不劣于化疗。

二线及后续治疗中,T-DM1,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奈拉替尼,DS-8201等均显示有效。一线治疗进展后,T-DM1,TKI+卡培他滨及双靶治疗再使用都是可选治疗策略。对于脑转移患者,奈拉替尼、吡咯替尼等小分子TKI具有良好疗效。

晚期TNBC治疗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系统讲解了晚期TNBC的规范化治疗。对TNBC治疗的探索在不断进行。紫杉醇,铂类,贝伐珠单抗等均带来PFS的获益。优替德隆显著改善总生存(OS)。PARP抑制剂单药改善晚期TNBC预后。TNBC具有免疫治疗潜在靶点,乳腺癌免疫治疗主要集中在TNBC。IMpassion130和KEYNOTE-355研究显示PD-1/PD-L1抑制剂可显著改善PF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PARP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等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会议最后,杨俊兰教授进行会议总结,表示感谢各位讲者的辛勤付出,期待今后能够延续规范化治疗,期待学习班大家带来更多收获。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ack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9月24日
杜馨娥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 药剂科
努力学习,提升能力
2021年09月23日
杜馨娥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 药剂科
努力学习,提升能力
2021年09月22日
杜馨娥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 药剂科
努力学习,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