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1 CGOG 前辈引领丨岁月积淀,十年磨一剑,沈琳教授分享CGOG发展及青年肿瘤医师成长心路

2021年06月26日
来源:肿瘤资讯

6月20日,2021年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年会在首都北京落下帷幕。会议期间,在畅谈学术之余,一部凝集了17位当今肿瘤界行医20年以上的女医师对于医疗、生命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的新著——《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隆重发布。

作为CGOG创始人及新书主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身肩多重角色。在沈琳教授的团队中,青年才俊、中流砥柱辈出。在新书发布会上,几乎所有在列的女医师都真诚感谢了沈琳教授在理想之路上的引领作用。 【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沈琳教授,请她分享关于本次CGOG年会以及多年行医之路的心得、体会。

               
沈琳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
2019年北京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理事会轮值理事长

自您创立CGOG以来,CGOG已走过十年历程,2021年正是其第二个十年的起点。能否请您谈谈CGOG成立的初衷、这十年间的发展盛况,以及未来目标?

今年是CGOG成立的第11年,在2010年CGOG成立之初,国际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中国相关研究非常薄弱,我国胃肠道肿瘤的治疗进展明显滞后。

CGOG最初旨在借助临床研究协作组与国际中心合作进行研究,并且基于中国人群特点开展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这是我们协作组成立的两大目标。由于当时国内多数中心对临床研究全过程的了解有限,因此,我及其他创始人在协作组成立之后的五年间一直致力于临床试验项目的基础培训,如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等。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各中心广泛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我国胃肠道肿瘤诊治在十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关研究有了质的飞跃。在各种国际、国内会议上,国内学者能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研究数据,解读最新进展与前沿动态,并且碰撞思维火花,寻找共同的科学问题,再度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以实践诠释初心,沈琳教授对十年的发展盛况做了如上总结。

历经十年发展,CGOG逐步实现了创立之初提出的两大目标。沈琳教授对此表示,CGOG的初心不改,未来依旧要继续砥砺前行。

作为会议的东道主,能否请您阐释会议主题“创新、传承、协作”的内涵,及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1 CGOG年会精彩花絮

相较于其他实体瘤,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胃肠道肿瘤在转化研究及临床研究上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患者提供了很多治疗选择以及创造了生存希望,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发展的步伐较慢。基于以上背景,沈琳教授提出了“创新是胃肠道肿瘤研究的第一要务” ,因此,CGOG一直以来都在秉承创新理念,通过运用创新手段、创新药物及模式,进行相关临床研究,真正满足患者需求及解决国际性的临床难题。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梯队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断档无疑会对行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沈琳教授对此表示,现阶段的年轻医生起点较高,他们接受了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培训,对国际信息的接受度较高,视野开阔,通过传承前辈们的细致、认真、责任心等优秀品质,将会进一步助力我国胃肠道肿瘤治疗的发展。

CGOG的第三大宗旨是协作,“创新、传承、协作,是CGOG年会的会议宗旨,同时也是CGOG一直以来的工作宗旨。国内临床医生更喜欢单打独斗,但是对于临床研究过程,我们不仅需要团队工作,还需要多中心协作。协作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又一个核心。在本次CGOG年会的会议期间,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希望开展更多临床研究合作的愿景,因此,临床与科研都离不开协作精神。”沈琳教授如是说。

请您结合您的经验谈谈,您是如何做好青年医师的培育的?此外,您组织撰写《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这本书是本着怎样的初心?

《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新书发布视频花絮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从青年阶段成长起来的,当时正值高考恢复,我们称之为新三届(1977届、1978届、1979届),我们的老师在经历了文革的长时间沉寂之后,新时代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断层,这对我们这代人的医学教育和培养也带来了一定影响。”沈琳教授回忆道。

如今肿瘤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业界正处于信息爆炸和临床实践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沈琳教授同样提到,“这个时代为这一代青年人创造了很好的先天优势,但目前临床中的事务大大增加,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尽量为年轻人营造宽松的学习、工作环境,这不仅是我们的传承责任,也是社会责任。在老三代肿瘤人的带领下,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因此,我们需要将助力青年人成长的传统传承下去,为他们搭建、提供更好的学术、临床平台。”

沈琳教授主编的新书《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在会议期间隆重发布,对此,沈琳教授将组织撰写的初衷和希冀一一道来。“在关注医学水平提高、科技发展的同时,肿瘤医生也需要与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罹患肿瘤是一个家庭的巨大变故,我们在诊疗过程中都需要和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这背后其实涉及诸多文化影响,包括价值观、人生观、生死观等。在患病初期及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医者的关心,还需要更多人文关怀。因此个人认为,我们今后要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肿瘤医生应当去除工作中的烦躁,与患者实现彼此平等的交流沟通。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基于此,我组织了17位肿瘤女医师,邀请她们谈论从业20年来自身的成长经历、生活与家庭,尤其是与患者、家属交流当中的体会和体验,以此搭建桥梁,增进医者与患者之间的了解,同时为青年医生提供丰富的经验介绍与分享,作为他们今后工作的借鉴参考。”沈琳教授如是说。

 您认为,一个青年医师如果想要发展成为优秀临床/科研型人才,应具备哪些要素?

沈琳教授和其团队一直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是国内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与综合治疗引领者之一,对于肿瘤科青年医师,沈琳教授一直寄予厚望。“青年医师需要成为综合型的人才,我国更需要纯粹的临床医生,解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当青年医师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后,需要对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善于学习,将业余更多时间投入到文献复习和临床实践总结中,才能成为一位研究型的医生。”沈琳教授解释道。

诚然,这是一件说易行难的事情。沈琳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型人才不仅要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需要整合整个国际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归纳总结,这需要青年医师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与开阔的视野。青年医师同样需要良好的平台、强大的团队支撑,帮助其进行相关研究。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临床医生而言,我们也同样要善于归纳总结,并以此改善自身临床实践,规避错误及问题,吸取教训。这也是一种研究。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而言,每一位医生都是一位研究者,但是不同的医生,其研究的关注范围不同。”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o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Gao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06月29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CGOG发展及青年肿瘤医师成长心路
2021年06月28日
章耀鸿
潮州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必须重视青年医生的培养!
2021年06月28日
张英卫
邢台市第九医院 | 肿瘤内科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双靶治疗方案进入中国后,已经获批用于BRAF V600突变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或不可切除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且均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标志着国内BRAF突变黑色素瘤治疗迈入双靶治疗时代。2021年6月26日,由诺华肿瘤医学部举办的“第二届诺华黑色素瘤峰会——MASTER”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