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罗迪贤教授谈ctDNA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与挑战

2019年12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12月6-8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在湖北武汉联合主办“2019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本次大会突出“创新转化、合作、共享”主题,紧密围绕肿瘤标志物领域基础与转化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规范化应用、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罗迪贤教授,就新型肿瘤标志物ctDNA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价值和挑战、及核酸内切酶在ctDNA突变检测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做一专访。

               
罗迪贤
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生导师,留美归国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次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获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获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中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从事肿瘤分子诊断交流访问。现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病理医学中心主任、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执行所长、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医学分子诊断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主要从事肿瘤分子诊断转化医学和临床检验诊断学。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鼻咽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ctDNA专家委员会常委、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免疫学会免疫学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发表SCI收录30余篇;参与编写《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转化医学在中国:五年回顾与展望》、《鼻咽癌标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主持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专项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3项。出版专著6部,申请专利15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

ctDNA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罗迪贤教授:ctDNA能够反映肿瘤的全部基因突变信息,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ctDNA在肿瘤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无创性,不需要穿刺或者手术获取组织,只要采取外周血即可进行检测;第二,可动态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全过程以及疗效;第三,ctDNA 是不同部位的组织不同的细胞分泌或者是凋亡之后释放到血液里面的DNA,更能够全面反映肿瘤遗传突变信息的全貌,而组织活检我们一般获取的是肿瘤的某一个部位,不能代表肿瘤的整体状态;第四,在肿瘤早筛或监测复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组织活检只能在肿瘤长大之后或者肿瘤复发长大之后再进行检测。综上可见,ctDNA在诊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ctDNA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挑战和探索方向

罗迪贤教授:ctDNA是目前非常热的一个领域,但也有其局限性。第一,ctDNA检测技术的灵敏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ctDNA在血液里含量低,检测的片段大小不一,且不但有突变还有甲基化修饰等,目前的很多技术不能够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目前的伴随诊断,应用现有的二代测序以及ddPCR能够很好地进行检测,但是对于低频的突变,例如肿瘤的早筛早诊及早期监测复发,目前常规的技术很难实现。因此,我们需要提高ctDNA检测的灵敏度,特别是针对低频突变,把肿瘤ctDNA的应用范围从目前的伴随诊断延伸到肿瘤早筛早诊及监测复发等方面。第二,ctDNA甲基化或其他修饰的检测技术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突破发展。第三,目前没有统一的ctDNA评判标准来判断肿瘤的发生、复发及疗效如何,需要进行全球多中心的研究来制定这一标准。此外,如何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规范不同的检测的方法,达到检测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核酸内切酶在ctDNA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罗迪贤教授:液体活检涉及的肿瘤突变种类非常多,涉及的肿瘤突变频率高低不一。ctDNA是来源于血液,而血液样本中的ctDNA本身含量是非常低的,ctDNA的突变频率本身也低。传统的或者现在流行的检测方法(包括PCR、二代测序等)灵敏度都不高,如NGS一般能做到两千分之一,ddPCR最高也就万分之一,且成本高。那么如何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检测灵敏度?我们课题组利用测序跟PCR两种方法相结合,再加上核酸内切酶,不断富集突变的基因,这个信号被不断放大。我们能够做到的最低频突变是十万分之一,是检测频率最低的一种技术了。这个技术对于ctDNA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是肿瘤的早筛和肿瘤的复发监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患者指南系列丛书,点我领取>>
查看详情

评论
2020年03月17日
陈海英
其他 | 销售部
学习
2019年12月19日
姜育川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 肿瘤科
生物标志物需要更精准预测肿瘤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和预后
2019年12月19日
魏奇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肿瘤科
目前只是临床研究,距离诊疗还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