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例肝践影,创享新篇——China Voice·HCC Forum撷英

2019年11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以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为代表的肝细胞癌(HCC)系统性治疗药物的问世,为无数患者带去了希望和新生。而靶向药物的发展也使肝癌的综合性全程管理不断前行,日趋完善。2019年11月16日,拜耳携手肝癌同道以例肝践影,创享新篇为题,在上海举行了China Voice·HCC Forum,以专家演讲和病例分享的形式,结合当下热点,探讨肝癌全程管理策略。【肿瘤资讯】撷会议精华与读者分享。

图片 1.png

大会主席致辞:肝癌诊疗任重道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在大会开幕致辞中指出,癌症是十九大以后国家层面所提出的攻坚课题,而攻克肝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仍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因此,要达到国家所要求的全面小康之后的全面健康,依旧任重而道远。我国肝癌发病率高,今天的大会众位专家济济一堂,期待大家分享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

2.png

蔡建强教授 

邢宝才教授:谋势全局,多维度探讨肝癌综合性全程管理

3.png

邢宝才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邢宝才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死亡率高居第二。在既往10余年的肝癌诊疗历程中,尽管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仍然难以让人满意。手术、介入、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已达瓶颈,肝癌整体疗效的提升有赖于系统性全身治疗的进展。

邢教授认为,肝癌治疗应以延长患者总生存为目标,不同阶段肝癌多维度综合治疗是延长总生存的关键。首先要聚焦基础肝病,并贯穿全程管理的始终。我国的肝癌发病多与基础疾病HBV感染有关,多种抗癌治疗手段均可引起肝癌患者HBV再激活,因此乙肝预防和抗病毒治疗应贯穿肝癌预防和治疗全过程。第二,要聚焦局部治疗,助力完善全程管理理念。外科技术的持续进步推动了患者术后生存率的提高,然而,术后复发转移仍是临床上面临的严峻挑战,迄今仍无公认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肝癌非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基于TACE的综合治疗模式,即将其与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全身系统性治疗联合,可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已有研究表明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可显著延长伴微血管侵犯(mVI)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OS),索拉非尼联合TACE或肝动脉灌注化疗亦可延长伴门脉癌栓(PVTT)患者的生存。最后,要聚焦系统治疗,为肝癌诊疗全程“保驾护航”。近年来,肝癌系统性治疗取得突破性发展,2007年索拉非尼获批肝癌一线治疗,开启了肝癌的靶向治疗时代;2017年瑞戈非尼肝癌适应证获批,也是第一个肝癌二线药物,此后其他靶向药物如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等的Ⅲ期研究也相继获得成功,但迄今在中国获批的肝癌二线治疗药物仅瑞戈非尼。基于Checkmate 040和KEYNOTE-224的Ⅱ期研究数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获FDA批准肝癌二线治疗适应证,但两药的Ⅲ期研究Checkmate 459和KEYNOTE-240均宣告失败,由此可见Ⅱ期研究的结果尚待Ⅲ期研究进一步验证。因此2019 ESMO指南推荐BCLC C期肝癌患者采用靶向药物一、二线序贯全程管理,不再推荐免疫治疗。

杨树军教授:瑞意非凡,晚期肝癌系统治疗二线药物选择

4.png

杨树军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的杨树军教授指出,如今,肝癌患者的OS在逐渐延长,后线治疗是OS延长的重要因素。在真实世界的研究中,仅有50%~70%的患者能够进行二线治疗,随着肝癌二线治疗的蓬勃发展,应使更多患者接受二线治疗,延长生存。RESORCE研究开启了肝癌二线靶向治疗的先例,确立了肝癌二线靶向治疗的标准,瑞戈非尼二线治疗后患者中位OS达10.6个月,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的OS长达26个月,与其他靶向药物相比,瑞戈非尼降低死亡风险更低(图1)。在真实世界的研究中,一线索拉非尼序贯二线瑞戈非尼的OS均超过26个月,甚至达28个月。

拜耳会议报道.png

图1. 瑞戈非尼与其他二线靶向药物相比,死亡风险降低更显著

瑞戈非尼的卓越表现,得益于其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在索拉非尼的基础上,瑞戈非尼引入了氟原子,使得其生化活性和药理活性更强。肝癌血管生成依赖于多条促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的激活,而瑞戈非尼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和外周细胞多个激酶及下游信号通路,全面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靶点。在免疫方面,瑞戈非尼通过抑制CSF-1R和VEGFR,可分别解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起到与PD-1/PD-L1单抗协同的抗肿瘤作用。2019 ASCO年会公布的瑞戈非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MSS型肠癌的REGONIVO研究的成功已经初步证实了这一点。瑞戈非尼作为多靶点药物,潜力巨大。

会中从不同视角请王葵教授和朱晓黎教授分别介绍了联合治疗及基础治疗的研究数据及临床现状,从以患者为中心的角度出发,与嘉宾及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

王葵教授:联合当先,聚众之势抢占治疗先机条件   

5.png

王葵教授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王葵教授回顾了HCC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疗效有限,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新趋势。从药物的作用机制角度来看,抗血管生成与免疫治疗具有协同作用,为黄金搭档。肿瘤血管新生参与肿瘤免疫调控,其异常血管生成抑制肿瘤免疫,靶向药物可抗肿瘤血管生成,使血管正常化。已有研究表明肿瘤血管正常化后可增强肿瘤免疫。基于此,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在肝癌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基于研究数据, 王葵教授指出,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应严格筛选患者,应思考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患者如何进行联合治疗,并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来为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选择优效方案。 

朱晓黎教授:基础当先,循序渐进让全程管理 “行稳致远”

6.png

朱晓黎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朱晓黎教授以设问开题:“在HCC系统性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今天,系统性治疗应该如何排兵布阵?”朱教授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应循序渐进、合理选择一、二线系统治疗药物,让全程管理“行稳致远”。当前,免疫联合靶向的研究尚在初期阶段,而免疫单药Ⅰ/Ⅱ期与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相差较大,Ⅲ期研究宣告失败,提示免疫单药在肝癌一、二线难当大任,且免疫联合靶向的毒性也要予以关注,临床实践中肝癌治疗要首先保证患者的安全。TKI靶向治疗仍是晚期HCC治疗的中坚力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应用,已成为一、二线标准治疗方案,TKI序贯治疗的OS获益并未被免疫联合治疗超越,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全程治疗已获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而且,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王葵教授和朱晓黎教授的讲题相得益彰,两位教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以基础当先,联合和序贯治疗应如何选择。两位教授认为,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是医者一以贯之的原则。

屏幕快照 2019-11-20 11.47.07.png

杜锡林教授、崔凯教授、陈漪教授

病例分享:接力续航,多模式联合,助力生命线

来自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杜锡林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的崔凯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陈漪教授进行了病例分享,三位教授通过不同的病例展示出了瑞戈非尼在序贯和联合治疗上的优越性。在讨论环节中,专家们对肝癌的手术时机、局部与全身治疗的联合方式、MDT合作模式等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畅抒己见,与会者获益匪浅。 

总结

邢宝才教授总结指出,如今是肝癌治疗最好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研发为患者提供了多样的治疗选择,各位专家在大会上分享的病例,充分体现了局部治疗和系统性治疗的全程管理探索。在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层面,国家出台了系列利好政策,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的医保纳入及降价为患者的可持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支持,肝癌治疗的未来会愈加美好。

8.png             

评论
2019年11月26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了
2019年11月25日
李军
绵阳市肿瘤医院 | 放射治疗科
肝癌治疗的希望
2019年11月24日
冉凤鸣
湖北省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