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七届CSCO上海国际肺癌论坛精粹!

2016年04月02日

Session 1

在首个学术交流环节,丁健院士、于金明院士、Heather A. Wakelee教授、吴一龙教授等知名专家分别就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抗肿瘤药物、精准医学时代的肺癌放射治疗进展、肺癌耐药的驱动基因、科学推动肺癌的进展:个性化医学做了学术报告,报告内容精彩纷呈,下面是部分精彩内容。

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精准医疗的核心内容是开展个性化药物研究,实现药物针对特定疾病亚型的精准化。

世界上对肿瘤分子分型及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如火如荼。丁健院士介绍国内由上海药物所牵头并联合中科院相关所,形成的“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先导专项提议方案也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其目的是以肿瘤和代谢性疾病为核心,针对中国人群高发的肝癌、胃癌、2型糖尿病,发展个性化药物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建立我国个性化药物研发新模式,进行疾病的分子分型,研发一批个性化药物,最终提高用药效率,提升用药安全,减轻患者负担。

20160403-2.jpg

最后,丁院士强调,“6R” 原则是肿瘤精准治疗永恒的主题,即Right Targets,Right Molecules,Right Biomarkers,Right Patients,Right Combination and Right Dosing&Schedule。

2015年肿瘤界有三个非常热的关键词,分别是“精准医学”“免疫治疗”和放疗的“远隔效应”。那么,为何我们需要精准医学?从2015年ASCO的数据上我们知道,15年来小细胞肺癌的五年生存没有任何提高,30年来非小细胞肺癌上也仅仅是提高了4%。就放疗而言,这些年来的一些尝试也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以RTOG0617研究为例,无论是将单次照射剂量从60Gy提高到74Gy,或者是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均未能提高病人生存,而毒性却有所增加。PROCLAIM研究比较了PP方案和EP方案同步放疗后加与不加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癌的疗效,结果同样令人失望。可以说当今的肿瘤治疗已经触到了天花板。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又一次的改变,为了解决肿瘤异质性即肿瘤遗传不稳定性与分子基因自身的多样性的问题,基于大规模组学研究的精准医学概念得到提出。

20160403-4.jpg

据于金明院士介绍,放疗方面,SBRT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则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与化疗一样,放疗同样不能完全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出现解决了肿瘤治疗上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临床前研究表明,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如抗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CTLA-4)和抗PD-L1抗体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放疗增加肿瘤了相关抗原的表达,产生了明显的远隔效应(对非照射部位肿瘤的生长抑制效应)。国内首个比较手术和SBRT治疗可手术Ⅰ期NSCLC的临床疗效(RTOG 3502)的研究也正在进行。

Heather A. Wakelee教授总结了目前对EGFR-TKI耐药机制及克服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重点:1.一线EGFRTKI治疗仍是EGFR突变型肺癌的标准治疗。2. EGFRTKI联合贝伐单抗的潜在作用。3.原发性耐药(BIM)和继发性耐药(T790M和其他机制)4.克服耐药的可能性(阿法替尼/西妥昔单抗)5.US批准osimertinib用于治疗既往接受EGFRTKIs治疗后仍存在继发性T790M突变者。6.三代药物耐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C797S肿瘤异质性,小细胞转化)7.新耐药机制的发现。

吴一龙教授重点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肺癌研究的进展,以液体活检技术为例,吴教授高度评价了液体活检与NGS技术的结合,认为其在平行多基因检测、耐药机制的发现、疾病过程实时监测、少见突变的发现、肿瘤的时空异质性和突变负荷等多个方面大大拓展了精准医疗的探索空间。

Session 2

本环节中,陆舜教授介绍了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王瑞医生讲述了以多发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腺癌外科治疗地位,Stahel教授总结了肺癌靶向治疗的罕见驱动基因,郑莹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肺癌和吸烟的流行病学研究,Sai-Hong Ignatius Ou教授重点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中抗ALK靶向治疗的应用, 陈克能教授介绍了手术在IV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身治疗后的应用,以下是部分精彩内容。

20160403-5.jpg

据陆舜教授介绍,免疫治疗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作用于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如EGFR单抗等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当前人们常常提到的是作用于免疫系统本身的主动免疫治疗,其不同于其他治疗方式,其通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来杀灭肿瘤,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肿瘤本身。

陆教授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了当前研究最热的免疫关卡点研究:“打仗的时候,往往会在边界设置哨卡点。有敌人进入,他就能查到,把他们抓起来。癌症会贿赂哨卡点哨兵,让哨卡点认为这是自己人,把他们放进来了。” 

陆教授其后回顾了多个肺癌免疫治疗方面的已有研究,KEYNOTE-010研究比较了PEMBRO单抗比多西他赛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虽然在总患者中未见理想结果,但对于PD-L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MBRO单抗比多西他赛有更好的总生存获益。对于PD-L1强阳性的患者,与多西他赛相比,PEMBRO单抗可以更好的改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POPLAR研究对比了抗PD-L1单抗atezolizumab和多西他赛在晚期NSCLC患者二、三线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D-L1表达的升高,atezolizumab治疗获益趋势显著。 

由于在这些二线研究中的良好表现,PD-1抑制剂开始被尝试用于一线治疗。从CheckMate-012中期分析等数据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明显的效果。可以相信,当前PD-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疗效已经可以和化疗相媲美,期待未来的头对头研究。

陆舜教授最后总结道,免疫疗法治疗NSCLC已经是获得批准的正式治疗方法,大量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准确评价免疫治疗在NSCLC的作用。当前的研究正在努力寻找评估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性标志物,而对于肺癌领域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免疫治疗令人鼓舞,相关进展不断更新!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郑莹教授介绍了吸烟与肺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吸烟与多种肿瘤的发病有密切联系,然而如何量化吸烟行为则需要考虑平均吸烟量、吸烟的暴露时间、戒烟前持续时间、开始吸烟年龄、烟草的种类和吸入方式等多种情况。

郑莹教授还介绍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在非吸烟者的肺癌患者中,驱动基因例如EGFR变异的比例与吸烟者肺癌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美国,28%的非吸烟者肺癌存在EGFR突变,而吸烟者肺癌中,此比例仅有5%。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肺癌是否有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这点值得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表现为局灶性GGO(磨玻璃密度影)的早期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特别是在年轻、女性以及非吸烟人群中。上海市胸科医院的王瑞医生介绍了以多发磨玻璃结节为表现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认为多发GGO倾向多原发肿瘤,值得进一步研究,就目前来说,手术,即便是局部切除,都能使此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获益。

更多精彩内容,请期待肿瘤资讯后续报道!

患者指南系列丛书,点我领取>>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16年04月04日
六安市中医院 | 肿瘤内科
2016年04月03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内科
很好的总结性干货,太棒了,赞
2016年04月03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内科
都是肺癌研究界的首脑们,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