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SCO GI】2017年ASCO-GI 十二项重磅研究摘要 - 轻松提前看!

2017年01月20日

整理:邓艳红 审校

来源: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

2017年ASCO GI大会正在进行中,让我们看一下本次大会上的几个重要的研究结果吧!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的邓艳红教授及团队为大家总结并翻译了本次大会重要的12项研究结果。

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加或不加Vemurafenib的随机临床研究(SWOG1406)

ScottKopetz, et al.

译者:吴泽华

背景:BRAR V600位点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使用BRAF抑制剂客观反应率较低。使用Vemurafenib阻滞BRAF V600可以反馈性上调EGFR,而EGFR信号通路活性可被西妥昔单抗抑制。一项IB前期研究显示在BRAF V600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联合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和Vemurafenib方案有更高的抗肿瘤活性。


方法:BRAF V600突变和RAS全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输注,每14天1次),西妥昔单抗(500mg/m2,静脉输注,每14天1次),两组加或不加Vemurafenib(960mg,口服,每天两次)。入组患者前期接受一线或二线治疗中接受过抗EGFR治疗者需排除,但前期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者可入组。疗效评价进展者可由对照组交叉至实验组。主要研究终点为PFS,90%检验效能,HR值为0.5,双侧检验,I类错误为5%。


结果:2014年12月到2016年4月总共入组患者106例,其中试验组54例,PS评分均小于1分。中位年龄62岁,59%为女性,前期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比例为39%。加入Vemurafenib组PFS提高(HR=0.42,95%置信区间为:0.26-0.66,p<0.001),中位PFS分别为4.4月(95% CI: 3.6 – 5.7)对比2.0月(95% CI: 1.8– 2.1)。缓解率为16%对比4%(P = 0.09),疾病控制率为67%对比22% (P < 0.001)。试验组3到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8%对比7%),贫血(13%对比0%),恶心(15% 对比0%)。皮肤毒性和乏力的发生率没有差异。没有观察到新的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约50%病人疾病进展后交叉至实验组。交叉部分的生存以及安全性数据尚未完成。


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上Vemurafenib可延长无进展生存以及提高疾病控制率,提示联合EGFR和BRAF抑制剂方案在BRAFV600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


临床试验注册信息:NCT02164916

CheckMate 142更新:微卫星不稳定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MichaelJ. Overman, et al.

译者:吴泽华

背景:4%转移性结直肠癌属于微卫星不稳定(MSI-H),提示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dMMR/MSI-H结直肠癌肿瘤抗原载量以及免疫细胞浸润较高,因此有假设认为可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CheckMate142(NCT02060188)评估了Nivolumab (nivo)在dMMR/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一线或一线以上治疗进展或不耐受的dMMR/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接受nivo治疗,3mg/kg,每两周一次。主要研究终点为由研究者评估(INV)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独立的放射检查委员会评估(IRRC)的客观缓解率。其他探索性的研究终点包括安全性,PFS,OS 以及标志物定义的人群有效性。


结果:接受nivo治疗的病人(总共74例),84%前期接受了二线或二线以上的治疗。客观缓解率为31%(INV) 和27%(IRRC),疾病控制率为69%(INV)和62% (IRRC)。中位起效时间为2.7个月(INV/IRRC)。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48.4% (INV)和45.6%(IRRC)。持续缓解时间和总生存尚未达到。6个月和12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3.4%和73.8%。无论PD-L1表达水平高低、KRAS以及BARF突变与否、是否为林奇综合征患者中均观察到疾病缓解。3-4级治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TRAEs)发生率为20%。发生TRAEs而导致治疗中断的包括急性肾损伤、谷丙转氨酶升高、结肠炎、口腔炎(每项均有1例发生)。治疗组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


结论:nivo在接受过较多前期治疗的dMMR/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中有持久的缓解以及疾病控制,且治疗的耐受性较好。


临床试验注册信息:NCT02060188

FOLFOX+贝伐单抗+/-伊立替康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随机对照II期研究AIO(KRK 0209)的最终结果

Hans-JoachimSchmoll, et al.

译者:邓儒、张剑威 

背景:TRIBE研究表明,4药联合方案FOLFOXIRI+Bev优于FOLFIRi+Bev (TRIBE F.Loupakis, NEJM 2014)。CHARTA研究旨在探索4药联合方案FOLFOXIRI+Bev对比FOLFOX+Bev的疗效。

 

方法:入组25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A组接受标准的FOLFOX+Bev 和B组 FOLFOXIRI+Bev 治疗,给药剂量和时间间隔参照TRIBE研究,若不可耐受,必要时可减量25%。研究纳入标准:ECOG 0-2,≥1个可测量病灶(> 1cm); 根据ESMO分组,组1,2,3进行分层随机;诱导治疗:6个月,随后采用卡培他滨+贝伐单抗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最多维持12个月,可以根据个体化治疗决定是否重新再诱导。主要研究终点:显著提高9个月的PFS率(p <0.1,双侧Fisher精确检验)。次要研究终点:RR率,PFS,OS,二次手术切除率。

 

结果:可评估患者241例(1例不合入组条件,8例方案违背),男女比例65%vs.35%,中位年龄61岁(21-82),左右半:左半结肠癌:A组51例(5%),B组48例(5%);右半结肠癌A组占45%,B组占55%。ECOG评分:0-1分占96%,2分占4%。ESMO分组1/2/3/分别占29%/55%/16%。研究结果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显著提高了9个月的PFS率,两组分别为56%vs. 68% (p= 0,086),初步中位PFS分别为9,76vs. 12,0 月 (HR 0.77, p=0.61),和TRIBE相同:9.7 vs. 12.1。有效率(A/B):CR: 5/5%, CR/PR 60/70%, SD 25/21%, PD 14/9%;二次手术切除率: 21/23%。

亚组分析并无显著差异, 除了 两组左右半的CR/PR率:左半结肠癌 59%/68%, 右半结肠癌63%/73%; 左半PFS分别为10.4/12 月(HR0.69, p=0.03), 右半结肠癌PFS: 8.2/10.7月; 在ESMO分组组3的患者(HR 0.51),RAS野生型患者(HR 0.67), Koehne-评分高风险组 HR 0.58; ECOG评分 1: HR 0.69. 均无显著改善。QL-Global-健康量表评分: A稍差, vs. B组有提高. 剂量强度 <70%/ 70-90%/ >90% (A/B): 39/37%/ 18/26%/ 41%/36%; 17% 的患者初始剂量有下调。毒性:低至中度毒副反应,A和B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除了3-4级型腹泻12/16%,嗜中性粒细胞下降14%/20%,胃肠道反应 12%/20%。

 

结论:4药联合方案的有效性更优,结果与TRIBE研究结果相同,耐受良好。初始剂量下调并未影响预后,且改善了生活质量。最终PFS,OS数据和详细的亚组/多变量分析,包括生活质量数据等即将大会公布。

国际直肠癌Watch&Wait数据库(IWWD)更新

MaximeVan der Valk,et al.

译者:罗双灵

背景:EURECCA和Champalimaud 基金会在2014年建立了国际直肠癌Watch&Wait数据库(IWWD)。该数据库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关于直肠癌器官保留策略的获益、风险及肿瘤安全性的证据。数据注册从2015年4月开始。


方法:这是一项国际多中心的观察性研究,由各参与中心采集数据,并由获得NEN7510认证及加密的的研究数据服务器严密保存,每个中心对各自的数据享有完全的所有权。


结果:至2016年8月,数据库收集了来自11个国家35家机构的775名患者数据,其中90%(697名)的患者因出现临床完全缓解而被纳入,而出于其它原因采取Watch and Wait策略的病例被排除在此项分析之外。如表1所示,评估诱导治疗后的反应情况的检查方法存在差异。其中90%的患者接受了包括放化疗的诱导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6年(0-24年)。局部复发率为25%(n=167),其中84%发生在随访的前两年。局部腔内复发占96%(n=161),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占4%(n=7),远处转移率为7%(n=49)。总体的3年生存率为91%,其中有局部复发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87%。


结论:这是目前最大样本量报道直肠癌诱导治疗后不进行手术的研究。目前的数据显示出了诱导治疗策略及评估方法的不同,并提供了一些初步的结果。还需进一步的数据验证等待-观察策略的肿瘤学安全性。这些结果可能会对国际上直肠癌的分期、治疗共识和随访指南产生影响。

直肠癌与左半结肠癌的分子差异

JohnMarshall,et al.

译者:曹泰源

背景:CALGB80405研究最近的分析表明,左半结肠癌(LT)对生物制剂的应答与右半结肠癌不同,这或许与两者之间的分子差异有关。目前左半结肠癌与直肠癌的分子差异尚未明确,在此,本文报道了研究者对于两者差异的有关探索。

 

方法:研究纳入了脾曲结肠至降结肠肿瘤(SFT)、乙状结肠肿瘤(SgT)、直肠肿瘤(RT),并使用了蛋白表达、基因扩增和NextGen sequencing(NGS)技术。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通过PCR方法测定。肿瘤突变负荷(TML)仅通过体细胞非同义突变方法计算。对照分析使用X平方检验(Chi-square tests)。


结论:总的来说,研究对1457份原发肿瘤样本进行检测,其中结肠脾曲至降结肠肿瘤(SFT)125份,乙状结肠肿瘤460份,直肠肿瘤872份。当与结肠脾曲至降结肠肿瘤(SFT)比较,直肠肿瘤(RT)有着更高频的TP53 (71% vs. 57%, p = 0.03)和 APC (66% vs. 49%, p = 0.01); 更低频的PIK3CA(11% vs. 22%, p = 0.02), BRAF (3% vs. 15% p = 0.0001), GNAS (0.9% vs. 4%, p =0.04), HNF1A (0.7% vs. 5%, p = 0.01)和CTNNB1(0.3% vs.4%, p = 0.003);更高表达的TOPO1 (52% vs. 31%, p = 0.0001),ERCC1 (29% vs. 15%, p = 0.03)和 MGMT (64% vs. 53%, p =0.048).当与乙状结肠肿瘤(SgT)比较,直肠肿瘤(RT)有着更高表达的TLE3 (33% vs. 23%, p = 0.007),TOPO1 (52% vs. 35%, p < 0.001), TUBB3 (41% vs. 28%, p = 0.003)和MGMT (64% vs. 54%, p = 0.003).研究表明SFT、SgT和RT之间在以下方面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5%, 2%, 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PD-1表达 (54%, 42%, 42%),或者Her-2表达(1%, 2%, 3%)和扩增 (3%, 3%, 5%)。MSI见于7%的SFT,4%的SgT和0.7%的RT.中位肿瘤突变负荷(TML)为23,6.5和7(mut)/MB,而TML>17(mut)/MB的肿瘤比例在SFT,SgT和RT中分别是9%,1.6%,4%。在所有三个队列里,TML> 17 mut/MB与MSI高度一致。在RT中PD-1和TML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SFT与SgT未发现。PD-L1和TML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来源于直肠的肿瘤可能存在不同于左半结肠的基因变异。更好的认识疾病的生物学层面,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药物作用靶点以及发展更先进的精准医疗。

结直肠癌的解剖学位置可以作为预后的替代标志物                  

IritBen-Aharon,et al.

译者:杨柳

背景:目前的证据表明,在转移性结直肠癌(CRC)中,原发灶的解剖位置与生存相关,左半结肠比右半肿瘤显示出更好的生存。包含12个结肠癌基因的Oncotype DX基因芯片,已在临床证实可预测II期结直肠癌的复发风险。既往研究表明,CDX-2阴性的结直肠癌常常与不良预后因素相关。最近研究结果显示,未接受辅助化疗的II期CRC患者,CDX-2阴性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较CDX-2阳性者低。我们旨在评估这两个已被验证的具有预后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与原发灶位置是否相关,以及原发灶位置是否可预测II期肠癌预后。

 

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进行了12基因芯片检测、T3同时微卫星稳定型(MMR-P)的II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病理报告评估原发灶肿瘤部位和CDX2免疫组化情况,并通过两者评估复发风险评分(RS)。

 

结果:该分析纳入了1087例MMR-P 的II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位年龄69岁,范围29-93岁),结肠肿瘤分布如下:右半结肠46%(n = 500)(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左半结肠54%(n = 587)(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与左半结肠肿瘤相比,右半结肠肿瘤的复发风险评分更高(p = 0.01)。从右半结肠到左半结肠,肿瘤复发风险评分逐渐减少(盲肠 - 最高分,乙状结肠- 最低分,p = 0.04)。 而且CDX2-阴性更常见于右半肠肿瘤患者(p = 0.07)。

 

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MMR-PII期的结直肠癌,右侧结肠肿瘤比左半肿瘤预后更差。原发肿瘤部位可作为预后因素纳入复发风险评估和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的考虑中。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姑息手术用于不可治愈晚期胃癌所致恶性胃出口梗阻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价

Kazumasa Fujitani,et al.

译者:谢晓煜 

背景:由于生活质量是癌症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策是否进行姑息手术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我们进行的这项研究旨在探讨对不可治愈的晚期胃癌所致恶性胃出口梗阻的患者,姑息手术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纳入标准:(1)完全禁食或仅摄入液体而需要肠外营养;(2)年龄≥20岁;(3)可耐受手术;(4)ECOG PS评分0-2分;(5)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进行姑息性远端/全胃切除术(DG/TG)或胃空肠吻合术(GJS)。治疗选择由医师酌情决定。使用生活质量验证工具(EORTC QLQ-STO22和欧洲QoL-5D)评估患者基线、姑息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生活质量,两个研究终点(术后口服进食改善情况、手术安全性)也将接受评价。


结果:共纳入104例患者,其中男性71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68岁。23例患者接受了姑息性远端胃切除术(DG),9例接受了全胃切除术(TG),70例接受了胃空肠吻合术(GJS),并有2例接受了剖腹探查术。基线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完成103例(99%)。104例患者中,分别有98例(94.2%)、100例(96.1)、81例(77.9%)完成了术后2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的随访调查。基线EQ-5D平均评分为0.74(标准差,0.21)。在随访期间,平均评分与基线评分保持一致,误差指数在0.05以内。许多患者在术后2周开始进食固定食物并保持耐受(从基线的0例至术后2周82例、术后1个月85例、术后3个月75例)。CD分类≥3级的总体死亡率和术后30天死亡率分别是9.6%(10例)和2.0%(2例),平均住院天数13天,再次手术率3.9%(4例)。


结论:晚期胃癌所致的恶性胃出口梗阻患者,通过姑息手术治疗可以维持其生活质量,改善固定食物摄入,且具有可接受的手术安全性。

 

临床试验注册信息:UMIN000023494

侵犯浆膜下(SS)/浆膜(SE)胃癌接受网膜囊切除术的III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JCOG1001)

MasanoriTerashima,et al.

译者:谢晓煜

背景:网膜囊切除术包括手术切除胰腺被膜和横结肠系膜前叶,其预防胃癌腹膜转移的作用效果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为一项3期临床试验,评估网膜囊切除术对侵犯浆膜下(SS)/浆膜(SE)的胃癌的疗效。患者纳入至2015年3月已完成。


方法:入选标准为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胃腺癌,cT3(SS)或cT4a(SE)。患者在术中被随机分为非网膜囊切除术组和网膜囊切除术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总体生存率。需要纳入1200例患者以得出检测风险比为0.77,并符合单侧α值5%、检验效能80%。


结果: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共纳入来自57个医疗单位的1024例患者(非网膜囊切除术组602例,网膜囊切除术组60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手术方式均衡。患者纳入结束后,2016年9月进行第二次中期分析,观察到54%(196/363)的预期事件。非网膜囊切除组和网膜囊切除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6.0% (95%CI, 82.7 to 88.7)和83.3% (95%CI,79.6 to 86.3)。网膜囊切除组的风险比为1.075 (98.5%CI: 0.760 to1.520),最后分析预测有利于网膜囊切除的概率为12.7%。该结果使得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提前终止了此项研究。网膜囊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更长(中位数222分钟 vs 254分钟),失血量更大(230ml vs 330ml),而两组术后接受输血得比例无统计学差异(4.8% vs4.5%)。虽然网膜囊切除组的胰腺瘘管发生率略高于非切除组 (2.5% vs 4.8%) ,但对于3级或者更高级别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并没有差别 (11.6% vs 13.3%)。非网膜囊切除组和网膜囊切除组院内死亡数分别为5例和1例。


结论:虽然网膜囊切除术可以安全施行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但是并不推荐其作为cT3或cT4胃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

 

临床试验注册信息:UMIN000003688

Ramucirumab(RAM)治疗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两项全球3期临床试验的年龄亚组分析

KeiMur, et al

译者:梁小霞

背景:REGARD和RAINBOW是两项3期临床试验,其结果均证实了晚期胃癌(GC)患者二线接受RAM治疗较安慰剂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和可接受的毒性。本研究评估年龄因素(≤45, 45-70, ≥70, ≥75 years)对这部分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RAM 8 mg/kg + 最佳支持治疗(BSC) 或安慰剂 (PL) + BSC (REGARD); 或者按 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 RAM 8 mg/kg + 紫杉醇 (PTX) 或PL + PTX (RAINBOW)。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方法得到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亚组治疗效果模式图(Subpopulation treatment effect pattern plot,STEPP)方法评价年龄亚组间不良反应(AEs)的发生率。


结果:基线特征在两组的各年龄亚组中基本平衡。疗效结果总结于表格中。STEPP分析显示,以年龄因素作为风险分析,各组间未显示出疗效和副作用(任何级别或>3级)的明显差异。


结论:与安慰剂相比,RAM的疗效在各年龄组间均显示出优势,且有相似的副作用发生率。虽然因某些年龄亚组的样本数较少而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这项探索性的亚组分析研究支持RAM用于GC的治疗,而不受年龄的影响。


临床试验注册信息:NCT00917384 & NCT01170663

紫杉醇联合或不联合依维莫司治疗经含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后进展的胃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RADPAC)

Salah-EddinAI Batran, et al.

译者:李珊珊

背景:目前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我们亟需探索有效的二线或二线以上方案,尤其是开发有效的新药。在本临床研究中,我们评估了紫杉醇联合RAD001(依维莫司)在经含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后进展的胃癌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纳入经含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后进展的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至A组接受紫杉醇(80mg/m2,d1,d8,d15)联合安慰剂治疗,或B组接受紫杉醇(80mg/m2,d1,d8,d15)联合依维莫司(10mg/d,d1-d28),两组方案均28天重复。研究方案可作为二线、三线或四线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OS),次要研究终点是最好的总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PFS)和毒性。

 

结果:研究共纳入300例患者(中位年龄62岁,中位治疗线数是2线),并随机将其分至2组(其中A组150例,B组150例)。紫杉醇联合依维莫司组的缓解率(包含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8.0% (95%CI: 4.2%-13.6%),紫杉醇联合安慰剂组的缓解率为7.3%(95% CI: 3.7%-12.7%),两组差异不显著(p=0.4)。两组的中位PFS(安慰剂组2.07个月 vs 依维莫司组2.2个月,HR 0.88, p = 0.3)和中位OS(安慰剂组5.1个月 vs. 依维莫司组6.1个月,HR 0.92, p = 0.48)均无显著差异。紫杉醇联合依维莫司方案毒性耐受良好,但安慰剂组的毒性(任何级别)明显更少:黏膜炎(15.8% vs. 37.2%),发热(10.3% vs 20.7%),白细胞减少(11.6% vs. 21.4%),中性粒细胞减少(13.0% vs. 27.6%),血小板减少(2.1% vs 14.5%)。

 

结论:在紫杉醇基础上联合依维莫司并不能显著改善经治的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预后。对于那些有获益的患者亚组,我们将进一步进行生物标志物的探索。


临床试验注册信息:NCT01248403


CALGB80803研究的初步结果:一项基于PET指导食管癌综合治疗选择的II期随机对照研究

KarynA, et al.

译者:翟晓慧

背景:在可切除的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GEJ)腺癌患者中,依据诱导化疗后的18F-FDG-PET评估结果,改变术前放化疗中的化疗方案能否提高食管腺癌和GEJ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

 

方法:研究入组符合标准的257名患者,基线PET扫描之后随机分成两组:1.m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盐,5-氟尿嘧啶)组,第1,15,29天用药。2.卡铂/紫杉醇(CP)组,第1,8,22,29天用药。第36-42天复查PET,评估SUVmax值的改变。与基线PET结果相比,SUV值下降小于35%为PET无应答组(PET-NR),PET-NR者放化疗时交叉更换对侧组方案化疗(放疗剂量为50.4Gy/28 次)。SUV值下降大于35%者定义为PET有应答组(PET-R),放化疗时继续使用原来的化疗方案。放疗结束后6周进行手术。评估入组病人的手术(如进行手术切除)、疾病进展(PD)、疾病特异死亡、不可切除以及严重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主要研究终点是诱导化疗后PET-NR组交叉更换化疗方案后的pCR率。

 

结果:诱导化疗后PET预评估数据,以及放化疗和手术结束后pCR数据见表格。在PET-NR组,放化疗时更换化疗方案后,pCR率为15.6%,95% CI (0.08,0.26)。

 

结论:在食管腺癌和GEJ腺癌患者中,诱导化疗后PET评估无应答组,在放化疗时交叉替换化疗方案能够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接受卡铂/紫杉醇(CP)方案诱导化疗,并且在放化疗时继续使用CP方案化疗的患者反而会有较低的pCR率。

Nivolumab单抗(ONO-4538/BMS-936558)在二线以上化疗后进展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AGC)挽救治疗的研究:一项III期、双盲随机临床研究

Yoon-Koo Kang, et al. 

译者:翟晓慧

背景:最近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一线二线的化疗是进展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AGC)的标准治疗。但是,AGC的预后仍然较差。Nivolumab (ONO-4538/BMS-936558)是人单克隆IgG4抗体,是PD-1受体的阻断剂。本研究探讨Nivolumab单抗在标准化疗失败后的AGC患者中作为挽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493名不可切除的进展或复发的AGC患者,年龄大于20岁,PS 0-1分,已经接受2种或以上化疗方案均治疗失败,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每2周3 mg/kg nivolumab (N=330)或者安慰剂 ( N=163) 的治疗,直到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是ITT人群的总生存(OS)。

 

结果:数据统计截止2016-8-13,最后一个病人入组5.6个月。中位OS,nivolumab组是5.32个月,安慰剂组是4.14个月(HR 0.63; 95% CI 0.50-0.78; p<0.0001), 6个月和12个月的总生存率在nivolumab 组分别是46.4%和26.6% ,在安慰剂组分别是34.7% 和10.9%。Nivolumab组的总有效率(ORR)是11.2% (95% CI, 7.7-15.6),而安慰剂组的ORR是0% (95% CI, 0.0-2.8),p<0.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nivolumab 组是1.61个月,安慰剂组是1.45个月 (HR, 0.60; 95% CI, 0.49-0.75;p<0.0001)。3级以上的不良事件(AEs),nivolumab组是11.5 %,安慰剂组是5.5 %。其中, nivolumab组2.7%和安慰剂组2.5%因发生不良事件终止治疗。

 

结论:Nivolumab单抗作为AGC的挽救治疗是有效的,相对于安慰剂组,显著了提高OS、PFS和ORR。 


临床研究注册信息:NCT02267343

参考文献:

2017 ASCO GI ABS book

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患者指南系列丛书,点我领取>>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17年01月20日
157****5485
界首市砖集中心卫生院 | 妇产科
值得学习,值得分享!
2017年01月20日
157****5485
界首市砖集中心卫生院 | 妇产科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