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TONG0901研究结果未能证实厄洛替尼临床疗效优于吉非替尼

2015年09月14日

CTONG0901(一项比较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安全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8号下午6点正式公布了结果,汇报研究者为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杨衿记教授。这是国内外第一个在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进行的前瞻性头对头比较一代EGFR-TKI药物的研究,令人期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在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该临床研究的主要终点并未达到,未能证实厄洛替尼临床疗效优于吉非替尼。

专家观点

美国时间9月8日该研究在2015WCLC公布后的当天,PI吴一龙教授在回答专家提问时指出: “ 本研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无论是PFS,ORR和OS,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两组的疗效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吴一龙教授特别指出:“虽然本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二线治疗时厄洛替尼的疗效似乎略优于吉非替尼,但亚组的样本量较小,不能过度的解读,有待未来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CTONG研究结果不能改变目前的临床实践”。

研究背景

CTONG0901在ClinicalTrial上登记(NCT01024413),是一项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牵头的单中心研究。研究于2009年启动,当时的靶向人群为21外显子突变,在2013年WCLC壁报交流,报道了ORR结果。CTONG0901在2010年修改了研究方案,包括研究靶人群、主要终点、统计假设以及样本量计算等。

研究设计变更后的临床研究结果在今年WCLC上进行了口头汇报。

研究设计

2009年的研究设计为:

测序法证实的exon21晚期NSCLC患者,一线/二线接受EGFR-TKI治疗,1:1随机分配接受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主要终点为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统计学假设为II期临床研究假设。样本量为70例。

2010年修改了方案,研究设计变更为:

增加入组测序法证实的exon19患者;

主要终点由ORR变更为PFS(假设厄洛替尼vs.吉非替尼 14.0 vs. 9.5个月);

统计学假设更改为III期临床研究假设,样本量增至256例。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本研究没有达到主要终点,不论在EGFR exon19或exon 21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厄洛替尼并没有较吉非替尼更优的有效率和生存期,且两者毒性类似。同时,无论采用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EGFR exon19较exon21有明显更优的RR和OS 。

研究解读

1.本研究主要终点并未达到,未能证实厄洛替尼临床疗效优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在总人群中的PFS, ORR, OS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截止目前,尚未有任何一个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得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的结论。

2.主要终点未达到的临床研究,其亚组数据解读须非常谨慎

在各亚组分析中,仅二线及以上PF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但并非预设亚组,每组的样本量也较小,以上因素均可能导致亚组结论的片面,故对二线及以上疗效的解读必须非常小心,这只是一个信号,需前瞻性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该研究总人群OS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均未得到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有统计学差异的结论。

3.在有效性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厄洛替尼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但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