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后报道】第2届滨江肿瘤整合学术会议丨乳腺癌专场

11月27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11月26日,由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南京滨江肿瘤研究院主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滨江肿瘤整合学术会议——乳腺癌专场暨2025年鼓楼肿瘤教学研讨会”在南京盛大举办。本次会议以“协同·传承·创新”为核心理念,不仅汇聚了国内乳腺癌诊疗领域的顶尖专家,深度剖析了外科、内科及放疗的最新前沿进展,更别开生面地设立了医学教学研讨专场,旨在探讨专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共同塑造乳腺癌医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医教协同,共塑未来  第二届滨江肿瘤整合学术会议乳腺癌专场暨2025年鼓楼肿瘤教学研讨会圆满召开282.png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由大会执行主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茹恬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指出乳腺癌作为多学科诊疗(MDT)需求极高的大病种,此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对年度诊疗进展的重要盘点,更是推动整合医疗与时俱进的关键契机。随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姚永忠教授回顾了科室独立建制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在完善MDT团队及全流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研讨夯实人才梯队的重要性。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赵晓智教授则高度评价了肿瘤中心在繁重的医疗科研任务下,依然主动承办教学主题会议的情怀与远见,这对提升医院整体教学水平具有示范意义。

李茹恬教授

刘宝瑞教授

姚永忠教授

赵晓智教授

学术前沿:乳腺外科与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在学术交流的第一篇章,江苏省人民医院刘晓安教授受邀担任主持。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以《乳腺外科进展及乳腺人才培养》为题进行汇报。王永胜教授结合自身团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实战经验,分享了在前哨淋巴结活检、内乳淋巴结微创示踪及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模式预测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时,他激励临床医生应具备“大局观”和超越“国家队”的学术追求,从临床瓶颈中挖掘科研突破口,最终实现从“Me too”到“Me best”的跨越。

刘晓安教授

王永胜教授

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张伟杰教授的主持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盛湲教授深度梳理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规范与精准化发展。盛湲教授回顾了H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演变,重点剖析了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早期治疗相对平稳,但晚期复发风险持续存在”的特点。他结合SOFT/TEXT及NATALEE等重磅研究,强调“延长治疗”与“强化治疗”的策略,并指出未来的治疗将更加依赖于多基因检测及靶点导向的精准筛选,为高危患者制定更优化的个体化方案。

张伟杰教授

盛湲教授

规范化培训管理:经验分享与医教相长探讨

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聚焦放射肿瘤学的规范化培训。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蔡楠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波教授分享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肿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经验。陈波教授强调,放射肿瘤科医生的培养不应局限于靶区勾画,应更注重临床思维、阅片能力及风险预知能力的构建,并展示了严谨的全流程考核体系。

蔡楠教授

陈波教授

随后,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婷婷教授的主持下,山东省肿瘤医院范秉杰教授分享了山东省肿瘤医院放射肿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挑战与创新。他提出利用考前冲刺课、公开课直播及“一分钟教学法”等手段,以此破解教学形式主义难题,切实提升学员的临床胜任力。

刘婷婷教授

范秉杰教授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谢丽教授邀请本院的陶金秋教授、姜燕教授、王伟教授吴楠蝶教授,围绕如何在临床诊治中落实教学任务、实现“医教相长”展开了热烈探讨。

讨论嘉宾

ESMO会后进展:HR+与HER2+乳腺癌

精准治疗新策略

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庄晓明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袁渊教授详细解读了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后的HR阳性乳腺癌前沿进展。袁渊教授指出,随着新药研发的井喷,H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已发生深刻变革:在早期阶段,CDK4/6抑制剂的辅助强化地位已无可撼动,显著降低了复发风险;而在晚期阶段,治疗已全面进入“生物标志物驱动”的精准时代。她特别强调了针对PI3K/AKT/PTEN通路突变及ESR1突变的靶向干预策略,并提出通过循环DNA(ctDNA)动态监测实现从“被动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的新理念,为晚期患者的慢病化生存提供了有力武器。

庄晓明教授

袁渊教授

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马晶晶教授的主持下,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虞浩教授分享了2025 ESMO会后HER2阳性乳腺癌的进展。虞浩教授以“逆袭”概括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指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彻底重塑了该亚型的诊疗格局。他通过梳理ESMO大会上的多项重磅研究,展示了ADC药物如何从晚期后线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挑战传统标准方案,并向早期新辅助及辅助治疗阶段全线挺进。

马晶晶教授

虞浩教授

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曹萌教授的主持下,同院杨芳教授、孙雨露教授、杨艺琦教授徐睿涵教授围绕晚期乳腺癌的精准排兵布阵及新药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的思维碰撞。

讨论嘉宾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姚永忠教授进行总结。他将医生的职业生涯比作建造摩天大楼:院校教育与规范化培训是决定高度的“地基”与“框架”,而前沿技术的学习则是锦上添花的“装修”。他寄语年轻医生,在追求ADC药物、免疫治疗等新进展的同时,切勿忽视基础理论与临床思维的“地基”建设——只有根基稳固,学科大楼方能屹立不倒。本次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医教协同理念与乳腺癌前沿诊疗技术的交融,必将为区域诊疗水平的提升注入坚实动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