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ASH大会前瞻】屈晓燕教授深度解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维持治疗

11月27日
编译:应婉婷医师
点评:屈晓燕教授
来源:肿瘤资讯

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是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2025年第67届ASH年会于12月6日~9日在美国奥兰多召开,会议将公布最顶尖的血液学领域研究摘要,分享和探讨全球前沿的研究进展和突破性临床研究成果及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摘要一经公布,【肿瘤资讯】第一时间邀请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屈晓燕教授,就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移植后的维持治疗进行点评,内容如下。

屈晓燕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罕见病学组成员
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青年学组第一届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南京医学会血液病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浆细胞疾病协作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瘤骨髓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成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浆细胞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分会委员
江苏省 “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南京医科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 “333工程”科研项目等多项基金
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对比来那度胺单药维持治疗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患者微小残留病动态分析:AURIGA研究结果

原标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dynamics in post-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who received daratumumab plus lenalidomide versus lenalidomide alone a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the auriga study

摘要号:abs25-11816

作者:Alfred Chung, Larry Anderson, Laahn Foster, et al.

研究背景

对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后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来那度胺(R)维持治疗。在3期AURIGA研究(NCT03901963)中,对于ASCT后微小残留病(MRD)阳性且未接受过抗CD38治疗的患者,在R维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达雷妥尤单抗(DARA SC)(D-R方案)改善了MRD转阴率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了更好地理解维持治疗期间MRD状态的变化及其对长期结局的影响,本文报告了AURIGA研究中的MRD动态数据。

研究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NDMM患者年龄在18-79岁;在接受至少4周期不含抗CD38药物的诱导治疗和ASCT后至少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且MRD阳性(10-5;NGS);并在ASCT后6个月内入组。患者根据细胞遗传学风险分层,并按1:1随机分配接受最长36个周期(28天为1周期)的R维持治疗联合或不联合DARA SC,直至疾病进展(PD)、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退出研究。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的第12、18、24和36个月通过NGS评估MRD。主要终点是维持治疗开始后12个月时的MRD转阴率(10-5)。

研究结果

总计200例患者被随机分组(D-R组99例,R组101例)。两组基线特征均衡。中位随访40.3个月时,在10-5水平,D-R组和R组的总MRD转阴率分别为60.6%和28.7%(OR, 3.92 [95% CI, 2.16-7.14]; P<0.0001);在10-6水平,MRD转阴率分别为36.4%和13.9%(OR, 3.59 [95% CI, 1.78-7.23]; P=0.0003)。在10-5水平,D-R组相较于R组在12个月时的MRD转阴率更高(49.5% vs 18.8%),在18个月和24个月时也观察到相似趋势。在10-5和10-6水平达到MRD转阴的患者中,D-R组相较于R组显示出PD或死亡风险降低的趋势(10-5水平MRD转阴:n=6/60 vs n=4/30; HR, 0.69 [95% CI, 0.20-2.47];10-6水平MRD转阴:n=1/36 vs n=3/14; HR, 0.23 [95% CI, 0.02-2.27])。然而,在此分析截止时仅达到10-5水平(未达到10-6水平)MRD转阴的患者或仍为MRD阳性(10-5)的患者中,未观察到风险降低的趋势。

在10-5水平,D-R组和R组的持续≥12个月MRD阴性率分别为29.3%和7.9%(OR, 4.88 [95% CI, 2.09-11.38]; P=0.0001);在10-6水平,持续≥12个月MRD阴性率分别为19.2%和2.0%(OR, 11.75 [95% CI, 2.65-52.01]; P<0.0001)。在达到持续≥12个月MRD阴性(10-5)的患者中,D-R组未发生PFS事件(n=0/29),而R组25%的患者发生PFS事件(n=2/8)。

在初始达到10-5和10-6水平MRD阴性后,分别在26.7%(n=16/60)和16.7%(n=6/36)的D-R组患者以及30.0%(n=9/30)和38.5%(n=5/13)的R组患者中观察到MRD阳性复发(发生在PD或后续治疗之前)。在仅达到10-5水平(未达到10-6水平)MRD阴性的患者中,D-R组有54.2%(n=13/24)、R组有41.2%(n=7/17)经历了MRD阳性复发。在经历MRD阳性复发(10-5水平)的患者中,D-R组有31.3%(n=5/16)观察到PD,R组有11.1%(n=1/9)观察到PD;在这5例D-R组PD患者中,根据IMS标准,有3例在诊断时为细胞遗传学高危,且有4例在7个月内出现MRD复发,这反映了这些患者的功能性高危状态。在D-R组中,从MRD阳性复发出现到发生PD或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5.9个月(范围:5.6-19.2月),而R组为13.1个月。分别有1例D-R组患者和2例R组患者在10-6水平MRD阳性复发后经历了PD或死亡。

结论

与单用R维持治疗相比,D-R维持治疗通过提高MRD阴性率(尤其是在10-6水平)带来获益,具体表现为MRD转阴率提高了2.5倍以上,持续MRD阴性率提高了近10倍。与仅达到10-5水平(但未达到10-6水平)MRD转阴的患者相比,达到10-6水平MRD转阴的患者发生MRD阳性复发的可能性更低,并且D-R组患者发生MRD阳性复发的可能性低于R组患者。与出现MRD阳性复发或从未达到MRD阴性的患者相比,达到更深层次MRD阴性(10-6水平)或持续MRD阴性(10-5或10-6水平)的患者显示出PFS改善的趋势,并且在达到MRD转阴的患者中观察到的PD事件很少。此外,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与单时间点的MRD阴性结果相比,持续MRD阴性可能是预测MRD阳性复发的更好指标,并且与R相比,D-R治疗可能提供更好的持续疗效。最后,AURIGA研究中观察到的MRD阳性复发率高于PERSEUS研究,可能是由于AURIGA研究的诱导治疗中未使用抗CD38药物。总体而言,这些数据强调了D-R维持治疗在实现和深化MRD阴性方面的价值。

屈晓燕教授点评

该研究聚焦于ASCT后仍为MRD阳性(10⁻⁵)且未接受过抗CD38治疗的NDMM患者,采用NGS进行MRD监测,以MRD转阴率(10⁻⁵)作为主要终点,并进一步分析更深层次的MRD阴性(10⁻⁶)和持续MRD阴性率,符合当前骨髓瘤治疗中“深度缓解”作为替代终点的趋势。该研究为在ASCT后MRD阳性患者中升级维持治疗策略(即加用达雷妥尤单抗)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并且系统地阐述了MRD动力学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动了MRD从“静态”标志物向“动态”管理工具的演变。研究结果支持将D-R方案作为符合条件患者的标准维持治疗选择,并强调了将MRD深度和持续性纳入临床决策和未来研究设计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dynamics in post-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who received daratumumab plus lenalidomide versus lenalidomide alone a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the auriga study


责任编辑:Grady
排版编辑:Grad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