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聚焦前沿,共话革新:绝经前女性乳腺癌患者中OFS治疗的优化之策

10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7月26日,为深化乳腺癌领域的国际协作并加速前沿成果的临床落地,一场高规格的乳腺癌学术会议圆满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圣加仑国际乳腺癌研讨会(SGBCC)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承办,由我国著名肿瘤学专家宋尔卫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会议荣幸地邀请到包括奥地利Michael Gnant教授及多位国内外权威学者,汇聚一堂,聚焦乳腺癌诊疗领域的核心难点、研究热点与前沿进展,展开了多层次、建设性的深度交流。


大会学术议程设计兼具前瞻性与系统性,议题横跨分子分型系统性治疗、外科手术精进革新以及新型药物战略布局等多个关键维度,成功地为与会临床医师构建了一个融汇全球智慧与中国经验的交流平台,为全面提升我国乳腺癌综合诊疗水平注入了新的动能,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学术基础。【肿瘤资讯】在此对该会议部分精华内容报道,以飨读者。

图片1.png

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优化

该专题讲座由享有国际盛誉的Michael Gnant 教授进行汇报。Michael Gnant 教授不仅是维也纳医科大学综合癌症中心主任、维也纳医科大学外科主任,更是圣加仑(St.Gallen)乳腺癌国际共识会议的主席、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IH客座科学家,同时兼任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是欧洲及国际肿瘤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Michael Gnant 教授在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长久以来,内分泌治疗始终是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治疗策略中的基石。因此,临床专家及学术界必须高度重视对内分泌反应的精准评估。针对 HR+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普遍支持芳香化酶抑制剂(AIs)的疗效略优于他莫昔芬。此外,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升级/降级和治疗持续时间必须严格遵循个体化风险评估原则。对于绝经前患者,教授明确建议将卵巢功能抑制(OFS)纳入治疗升级的首选考虑方案。最后,主动且精细的不良反应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支持其完成全程治疗至关重要。

外籍讲者.jpg

OFS 策略的优化:戈舍瑞林微球的创新优势

在探讨 OFS 治疗的升级策略时,Michael Gnant 教授重点介绍了戈舍瑞林微球Goserelin microspheres)在药代动力学(PK)方面所展现出的显著优势。

教授指出,戈舍瑞林微球在设计上与传统的亮丙瑞林微球(Leuprorelin microspheres) 和曲普瑞林微球(Triptorelin microspheres) 相比,表现出更低的初始突释(burst release)现象。这一特点意味着药物在注射初期快速释放至血液循环的药量极少,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与药物浓度急剧升高相关的潜在不良反应风险。

进一步地,在与经典的戈舍瑞林植入剂(Goserelin implants)进行比较时,戈舍瑞林微球的优势则在于其血浆浓度的波动性更小,能够提供更为平稳且持续的药物暴露。通过药代动力学曲线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亮丙瑞林微球和曲普瑞林微球在给药初始阶段均存在明显的药物浓度高位突释,随后浓度呈下降趋势;而戈舍瑞林植入剂也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释放曲线不甚理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戈舍瑞林微球呈现出低初始突释的特征,并在后续周期内保持稳定持续的释放。因此,戈舍瑞林微球的制剂特点被概括为无显著突释释放,并能维持近似“零级释放”(Zero-Order Release)的稳定血浆浓度。

图片2.png

戈舍瑞林微球实现“零”级释放

“零级释放”背后的技术革新:三大核心制备优势

戈舍瑞林微球之所以能实现接近“零级释放”的理想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基于其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星型结构的 PLGA 原料、创新的二代水包油包固(S/O/W)微球制备工艺,以及全面符合 FDA 标准的高质量现代化制药生产工艺水平

首先,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因其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的成囊、成膜物理延展性,被广泛应用于缓释微球制剂。然而,传统 PLGA 多为线型结构。戈舍瑞林微球创新性地采用了星型结构 PLGA 原料。这种多支化的“发散性”结构赋予了药物递送系统诸多线性聚合物不具备的优势:其较大的疏水空腔显著提升了载药量,使得药物与聚合物的结合更紧密;同时,星型结构在保持较小粒径的前提下增加了亲水性。最终,星型结构的 PLGA 原料显著提升了药物载体的稳定性和均一性,为戈舍瑞林微球的有效和恒定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戈舍瑞林微球采用创新的 S/O/W(水包油包固)双重乳化工艺,成功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困扰药物的突释问题,确保药物可以稳定、持续地缓慢释放,实现了对“零级释放”标准的逼近。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双层乳化包裹体系:首先将药物颗粒分散在油相中形成初乳(S/O 相),再利用外部水相基质对这一初乳进行二次封装,最终形成“水相、油相、固相”的三层隔离结构。这种结构设计对于保护多肽类药物活性至关重要,因为多肽在高温高压下易发生水解断裂。油相在体系中充当了一道重要的物理隔离屏障,有效阻止了内部固体药物与外部水相的直接接触,从而保障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缓释性能。

第三项技术突破,在于其生产工艺全面符合 FDA 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均一性。该微球凭借先进的 S/O/W 双重乳化技术,不仅实现了缓释结构的稳定性,还将药物的包封率提升至 90% 以上。依托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剂的批次间差异极小,质量均一性高,完全符合 FDA 与 NMPA 的相关规范。通过扫描电镜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戈舍瑞林微球的微球形态致密、结构均匀,进一步佐证了其生产工艺的成熟性与可靠性。

图片3.png

实现“零级释放”背后的三大核心技术优势

戈舍瑞林微球临床优势:学药稳定性与深层抑制

凭借上述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戈舍瑞林微球独特的缓释特性在临床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单次给药后血药浓度平稳可控,初始 2 天内的突释量被严格控制在 2% 以下,有效避免了传统制剂中常见的血药浓度急剧波动;此外,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给药 28 天后仍能检测到有效血药浓度,充分证实了其具有持续稳定的药物释放能力。这种特性确保了在传统 GnRHa 方案 28 天给药周期内治疗的持续有效性,且平稳的药物释放曲线降低了患者个体差异对疗效的影响,从而显著提升了治疗依从性[1-3, 4]

此外,戈舍瑞林微球在抑制雌激素(E2)方面展现出高效且深层的特性,特别适用于卵巢功能活跃的绝经前患者群体[3]。头对头对比戈舍瑞林微球与传统戈舍瑞林植入剂的 III 期临床研究——303 研究提示,戈舍瑞林微球组和戈舍瑞林植入剂组患者在第 29 天至第 85 天维持雌二醇(E2)在绝经后水平(≤30pg/ml)的概率达到了非劣效标准。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年龄< 45岁的亚组分析中,戈舍瑞林微球展现出更为优越的 E2 抑制维持率(第 29-85 天:92.8% vs 84.3),提示其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可能具有额外的临床获益。

图片4.png

中国III期临床研究证实戈舍瑞林微球卓越临床获益

总体而言,现有证据表明戈舍瑞林微球在药物释放稳定性、突释控制以及雌激素抑制方面均表现出明确的制剂学优势,为 HR+ 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优化且可靠的治疗新选择,期待戈舍瑞林微球能够助力更多绝经前 HR+ 乳腺癌患者跨越治疗困境,实现更长期的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 Li, Xuebing, et al. Materials Horizons 11.12 (2024): 2820-2855.
[2] Qi, Pan, et al.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16.8 (2019): 3502-3513.
[3] Wang, **aoyi, and Diane J. Burgess.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78 (2021): 113912.
[4]Yutong, Mao, et al.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studies of a novel goserelin acetate extended-release microspheres in rat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4 (2023): 112525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