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第六届大连星海淋巴瘤学术会议圆满落幕:聚焦前沿,共绘淋巴瘤诊疗新蓝图

11月14日
来源:肿瘤资讯

a4925030eb86f94ab9ecb507fcd48648.jpg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辽宁大连——在金秋十月的星海湾畔,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二科承办的“第六届大连星海淋巴瘤学术会议”隆重召开。作为国内血液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以“创新、融合、突破”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血液病专家学者,共同聚焦淋巴瘤诊疗的最新进展,为推动我国血液病研究与临床实践注入新动能。【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dsc06803-748663578.jpg

同启盛会,共话未来|大会主席致辞

本次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波教授主持,大会主席团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共同领衔马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淋巴瘤诊疗已进入精准分层时代,本次会议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

dsc06871-748907980.jpg

 朱军教授

朱军教授结合国内诊疗现状,呼吁加强多中心协作与青年人才培养;李建勇教授则从转化医学角度,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思路。

执行主席王晓波教授与孙秀华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详细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及学术亮点,为参会者勾勒出清晰的学术脉络。

 王晓波教授


孙秀华教授

宋玉琴教授则从临床实践出发,呼吁加强多中心合作与青年人才培养,共同提升我国淋巴瘤整体诊疗水平。执行主席王晓波教授、孙秀华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详细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及学术亮点,为参会者勾勒出本次学术盛宴的清晰脉络。

前沿视角,破解临床难题

会议特邀12位国内权威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内容覆盖淋巴瘤全诊疗链条。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以《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进展》为题,聚焦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针对《边缘区淋巴瘤诊治规范》展开阐述,结合真实世界数据解析诊疗误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带来《惰性淋巴瘤转化研究新进展》,揭示微环境调控在疾病进展中的关键作用。

李志铭教授


徐兵教授

李小秋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朱华渊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邹德慧教授分别围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微环境”“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精准诊疗”“CART细胞治疗长期随访数据”等议题作专题报告,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讲者们通过病例分享、数据解读与指南解读,将国际前沿进展与国内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内容深入浅出,引发强烈共鸣。

张薇教授


朱华渊教授


邹德慧教授

思想碰撞,深化实践应用

会议设置6轮专题讨论,由来自全国18位专家组成的讨论嘉宾团,针对临床热点问题展开激烈交锋。首轮讨论由赵丽娜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申莲玉教授(锦州市中心医院)主持,议题聚焦“霍奇金淋巴瘤年轻患者放疗时机选择”;单欣教授(丹东市第一医院)与刘文霞教授(营口市中心医院)则围绕“边缘区淋巴瘤维持治疗策略”展开辩论。
张蕊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吕丽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病理诊断角度,探讨“惰性淋巴瘤亚型鉴别难点”;刘悦教授(辽健集团抚矿总医院)与高九青教授(阜新矿务局总院)结合基层实践,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毒性管理”。讨论环节气氛热烈,专家们各抒己见,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多维度思考。

聚焦观点,迈步新程|大会总结

会议闭幕式由执行主席王晓波教授与孙秀华教授共同主持。王晓波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通过‘主题报告+互动讨论’形式,累计报告时长6小时,讨论问题32个,既传递了国际前沿进展,又解决了临床实际困惑。”孙秀华教授补充表示,会议收集参会者反馈问卷286份,满意度达98%,充分体现了平台的价值。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第六届大连星海淋巴瘤学术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推动我国淋巴瘤诊疗规范化与个体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淋巴瘤领域需进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深化区域协作与数据共享,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dsc06807-74865719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