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杨衿记教授&田杏护士长:医学人文与规范诊疗的融合,促进多学科协作下的肺癌全病程管理实践

11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诊疗已全面迈入精准医学时代。以早期筛查、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为核心策略,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随着治疗模式向慢性病管理加速转型,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命质量已获得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医学人文关怀也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关键。基于此,【肿瘤资讯】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杨衿记教授和田杏护士长,就如何将规范化诊疗与医学人文关怀深度结合,以及多学科协作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衿记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肿瘤医院 肺内一科主任

曾留学丹麦和美国
擅长肺癌的精准治疗和转化研究
2018年度“广东好医生”
2019年度“国之名医”
2023-2025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田杏
护士长 主管护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内一科护士长 主管护师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肺癌分会常委
专注于肿瘤护理、疼痛管理及肿瘤医学人文护理
曾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国癌痛全程管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广东省第一届癌痛全程管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广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德医风十佳工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十佳护士”等称号

初心与信念:品牌项目践行医学人文理念

Q1:我们了解到“肺事讲Lung Talk”和“心身门诊”这两个项目已陪伴大家许久,想问问当初推动这两个活动落地的初衷是什么?在长期运营中,又以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团队一直坚持下来的呢?听闻杨教授11月8日还有一本新书即将推出,希望通过新书为大家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价值呢?

杨衿记教授:创立这两个项目的初衷,核心在于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跨越。

“肺事讲Lung Talk”是我们践行肺癌科普与医学人文的品牌项目,它的口号是“讲好中国老百姓抗击肺癌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故事化的传播方式,传递正确的抗癌理念和正能量,帮助患者和家庭获得更规范的治疗,并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讲堂内容涵盖了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要点,如营养、运动、睡眠、心态恢复与情绪管理等,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程的医学人文关怀。

另一个项目是肺癌心身医学多学科门诊(简称心身门诊),于2023年2月15日发起,整合了临床大夫、药学专家和心理科医生等多方力量。普通门诊往往只关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忽略了患者伴随的心理情绪问题。心身门诊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提供精准的心身同治,确保患者在获得规范诊疗的同时,身心问题也能得到专业的疏导和促进。两年多来,正是“科技以人为本”、“医病医身医心”的信念,支撑着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坚持运营,力求将这种理念推广至全社会。

关于新书,它将“肺事讲Lung Talk”中优秀主人公的抗癌精神和故事进行了系统整理,旨在为广大肺癌患者和家庭发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更深入地还原老百姓真实的抗癌历程,提供正确的抗癌思路,为每年百万级的新发病例群体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和实用的指导,真正起到造福社会的积极作用。

规范与人文:构建个体化的诊疗体系

Q2: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化诊疗是保障医疗质量的核心准则,而人文关怀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想问问您在日常接诊、制定治疗方案时,通常会通过哪些具体做法将两者结合起来,既不偏离诊疗规范,又能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怀?

杨衿记教授:在高强度、高标准的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往往容易过度关注医疗指标和质量考核,而将医学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匆匆带过甚至忽略。要做到两者的结合,首先需要将人文精神培养成团队的常规做法和习惯。

人文关怀并不难,它体现在三个简单的动作中:一个微笑、一个握手、一个拍拍肩膀。这些细微的肢体语言能迅速拉近医患距离,给予患者安全感和力量,帮助他们树立抗击疾病的斗志。更深层次的结合,则需要我们学会倾听。医务人员必须有同情心和共情能力,倾听患者的心声、故事和情绪。只有将规范的诊疗指南与患者个体化的情感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提供恰如其分的个体化诊疗和护理。我们不能仅仅将患者视为一个生物体,而应视为一个拥有情感、家庭伦理和社会属性的完整的人。只有在整个诊疗、护理和康复的全过程中,让患者体会到这种人文关怀,我们的抗肿瘤治疗才称得上是整体的、有效的,真正落实了“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分治七分护:医护协作下的有温度照护

Q3:常说“3分治7分护”,医护协作是发挥医学人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关键,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科室护理团队会通过哪些具体的协作与医生配合,让患者既能获得精准诊疗,又能感受到身心层面的关怀?

田杏护士长:“3分治7分护”精准地指出了在医疗过程中,技术与人文关怀融合的重要性。护理团队不单单是治疗方案的一线执行者,更是患者情绪和病程变化的观察者与情感的连接者,是将冰冷的治疗方案转化为有温度、有疗效的全程照护的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以下具体措施来加强医护协作和人文关怀:

1. 联合专业力量,提供情感支持:我们联合医务社工和志愿者,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特别是针对首诊患者的恐惧和不安,我们通过问卷了解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并制作了首诊患者宣教手册,同时联合社工定期开展谈心活动。

2. 营造温暖环境,增强归属感: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我们会举办患者联谊或游园会等活动,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治疗环境。

3. 建立鼓励机制,激发抗癌信心:我们在科室设有“表扬墙”,这里的表扬信不仅仅是患者对我们护理工作的肯定,也包含我们对患者的鼓励,表扬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抗癌的勇气。此外,主任的每一期“肺事讲”我们也会同步在科室直播,希望通过病友的抗癌故事,鼓舞正在抗癌路上的患者。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护理团队有效地配合了医生的规范化诊疗,共同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我们希望在未来能更好地发挥医、护、社工协作的协同增效作用,使患者在获得精准治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身心层面的全面关怀。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07日
周晓灿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药店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