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SMO 中国之声|张会来教授:基于共有免疫特征的新型液体生物标志物有望引领DLBCL精准治疗之路

10月14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是欧洲最负盛名的肿瘤学会议,在全球肿瘤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25年ESMO年会将于欧洲中部夏令时间10月17日~21日在德国柏林召开。本届大会将继续呈现肿瘤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诊疗策略,为推动临床实践变革、引领科研探索方向提供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
在2025年ESMO年会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团队以口头报告(Mini oral)的形式,公布了基于循环免疫单细胞图谱探寻可预测R-CHOP与抗CD19 CAR-T细胞疗法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重要研究成果。【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0.png

摘要号:1246MO

英文标题:Single-cell atlas of circulating immunity identifies shared specific DLBCL signatures for predicting response to R-CHOP and anti-CD19 CAR T therapies

中文标题:循环免疫单细胞图谱识别共有的DLBCL特异性特征,用于预测R-CHOP和抗CD19 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

讲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思聪教授

研究背景

DLBCL的免疫异质性同时涉及肿瘤微环境与外周免疫系统。然而,目前尚缺乏基于血液的免疫特征分析,以系统性评估机体全身免疫状态并预测治疗反应。

研究方法

该研究(NCT06149169; NCT06479356)前瞻性纳入新诊断DLBCL患者队列、接受抗CD19 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性(R/R)DLBCL患者队列(采样长达365天)以及健康对照者,并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纵向血液样本。研究团队采用22标志物单细胞光谱流式细胞术、算法引导的分析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细胞因子定量,全面绘制循环免疫图谱,构建用于鉴别难治性DLBCL的机器学习模型,并进一步探究治疗相关的免疫特征变化。

研究结果

研究共鉴定出39个细胞亚群。DLBCL患者表现出外周免疫细胞比例失调,具体表现为先天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及T细胞亚群失衡。值得注意的是,两个CXCR5+ T细胞亚群与一个CD4+ NKT细胞亚群在健康个体中比例非常低,却在DLBCL患者中显著扩增。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包含三类特征标签(HLA-DRhi PD1hi CD127 TFH1细胞、经典单核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s])的预测模型,在区分原发性难治性与治疗应答的DLBCL患者方面展现出高准确率/F值,且这些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进一步对CD19 CAR-T细胞治疗队列纵向分析显示,免疫稳态的有效恢复与患者较长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并呈现一致性与异质性共存的动态模式。所有患者在淋巴细胞清除前至输注后第365天均出现CXCR3+ CD4+ Th1细胞的持续性扩增;终末分化的CD8+ TEMRA细胞则在输注后第90天达峰值,之后逐渐回落。此外,单采前及输注后第90天时出现的特定免疫表型——包括HLA-DRhi PD1hi CCR7 CD127 TFH1细胞、经典单核细胞、Tregs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升高,以及CCR6+ CD4+效应记忆T细胞(TEM)与CD8+初始T细胞降低——与较差的PFS显著相关,这与原发性难治队列中观察到的结果相似。

研究结论

该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外周免疫特征,揭示难治性DLBCL患者可能具备共有的免疫特征。上述基于系统免疫状态的新型液体生物标志物有望转化为临床工具,用于在诊疗过程中预测疗效及监测治疗反应。

参考文献
1246MO - Single-cell atlas of circulating immunity identifies shared specific DLBCL signatures for predicting response to R-CHOP and anti-CD19 CAR T therapies


责任编辑:Grady
排版编辑:Grad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14日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基于共有免疫特征的新型液体生物标志物有望引领DLBCL精准治疗之路
10月14日
张晓妮
荣成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