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焦龙教授:从RALPP到机器人手术,拓展肝癌外科治疗边界

09月19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9月11~13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肝癌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协办的“2025年肝癌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肝癌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汇聚国内外肝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肝癌诊疗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采访了焦龙教授——来自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在英国率先建立首个机器人肝胆胰中心的国际知名肝胆胰外科专家,与他深入探讨机器人手术、RALPP技术、基础研究以及多学科协作在肝癌治疗中的创新实践与未来方向。

焦 龙 教授
教授

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医学博士、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
帝国理工学院外科教授、皇家马斯登医院肝胆胰外科主席
焦龙教授在皇家马斯登医院担任机器人辅助肝胆胰外科的主任。在皇家马斯登医院建立机器人辅助肝胆胰外科之前,焦龙教授曾在哈默史密斯医院工作。这两家医院不仅在英国享有极高的声誉,也是国际上知名的癌症治疗机构。1998年,焦龙教授在马德里举行的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世界大会上,提出并发表了头一篇关于射频消融的临床论文。焦龙教授还组建了一个强大的转化研究团队,专注于胰腺癌中的小分子RNA (microRNAs),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肝癌和胰腺癌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以及肝脏再生。焦龙教授领导的团队首次描述了存在于胰腺癌或结肠癌局部器官中的CTCs,并确定了3种mRNAs以区分良性和恶性前期的胰腺囊性肿瘤,以便早期检测胰腺癌。焦龙教授临床专长是是外科创新和肝脏和胰腺微创手术,在英国建立了第一个机器人辅助肝胆胰(HPB)项目,并进行了大量的腹腔镜和机器人胰腺和肝脏手术,包括英国第一个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s)和机器人辅助同步切除术,完成了超过1000例机器人辅助肝胆胰手术。

您在英国率先建立了首个机器人肝胆胰中心,并实施了英国最大量的微创肝脏和胰腺手术。在您看来,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未来5到10年将如何改变肝癌的治疗范式?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曾被认为无法手术的复杂晚期病例时,它将带来哪些具体的突破?

焦龙教授: 我认为,这无疑是外科领域,特别是肝胆胰外科领域一项重大进展。回顾以往,我们进行手术时需要大范围切口,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适。而微创手术,尤其是当前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引入,彻底革新了我的手术实践和治疗范式,实现了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再到机器人手术的转变。毫无疑问,机器人手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借助机器人手术,我现在能够将30%的肝脏切除术作为日间手术完成,患者通常可在术后24小时内或入院24小时内出院,这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成本。

展望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患者通过微创技术,即机器人技术接受手术,这将逐渐取代其他微创技术在大型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因此,许多伴有合并症、不适合开放手术的患者,将有机会被考虑进行肝脏切除术及根治性切除。凭借机器人器械的优势、更清晰的视野和更精细的操作灵活性,我们有理由相信,机器人手术将最终取代所有其他类型的肝脏切除术。

您所开创的RALPP等创新手术技术,通过术前诱导肝脏再生,为原本无法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手术机会 。您认为这项技术在临床上全面推广面临哪些挑战?在哪些特定类型的肝癌病例中,它最能发挥其价值?

焦龙教授:RALPP,即“射频辅助肝脏离断联合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Radiofrequency-Assisted Liver Partition with Portal Vein Ligation Stage Liver Resection)”。这项技术最初由德国团队提出,并在阿根廷举行的 IHPBA(国际肝胆胰协会)大会上进行了报告。很快,该技术便广受欢迎,因为德国团队随后发表了完整论文,报告了一系列在进行大肝切除术前使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期肝切除术(ALPPS)诱导肝脏肥大的病例。遗憾的是,最初的 ALPPS 技术在第一阶段手术中存在显著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因此,尽管它是肝脏外科的一项重大创新,但并未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普及,实际上也引发了许多对该技术本身的质疑。

此后,我个人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即不再对肝脏进行物理分割,而是进行虚拟分割,即利用射频消融技术创建一个消融区,同时结扎右侧门静脉分支,诱导肝脏肥大。这项技术本身的并发症率极低,第一阶段手术的死亡率为零,随后在两周后进行第二阶段手术。这是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来诱导肝脏肥大,而不会使患者面临重大风险。

然而,这项技术本身实施起来颇具挑战性,特别是如果采用开放手术方式,将使第二阶段手术的难度显著增加。此外,开放手术方式将导致患者至少需要2到4周才能从手术中恢复。目前,大多数病例都采用腹腔镜进行,而我越来越多地采用机器人技术。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或肝实质正常(即无明确肝硬化)的患者。不幸的是,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再生能力显著下降,因此我不建议肝硬化患者采用 RALPP技术。

RALPP技术对于增加适合进行大肝切除术的患者数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该技术已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在大肝切除术前的2周内,将肝脏体积增加超过83%或86%。展望未来,我希望大多数需要进行大肝切除术的患者,尤其是那些需要分期肝切除术的患者,都应考虑采用这项技术。尽管我已将其作为常规实践,但仍需鼓励更多同行采纳这项技术,以惠及更多需要肝切除的患者。

您的基础科学研究首次描述了存在于局部器官内的循环肿瘤细胞(CTC),这为了解癌症转移提供了新见解。您如何看待这些基础研究成果与外科治疗手段的未来结合,从而实现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肝癌综合治疗?

焦龙教授: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的治疗主要基于影像学评估,但我们对癌细胞的自然病程知之甚少。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了存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和胰腺癌患者肺和肝局部器官中的CTC。利用这一发现,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减少CTC的数量,从而预防癌症在成功治疗和管理(无论是通过切除术还是肿瘤化疗)后复发。我们期望这项技术能够作为常规方法应用,但目前成本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肝癌的治疗日益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在您的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如何与其他学科(如肿瘤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紧密协作,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焦龙教授: 在我工作的医疗机构中,多学科团队(MDT)会议是强制性的,我们每周都会讨论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通常,我们会有30到40名癌症患者需要讨论,涵盖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情况,例如手术后,我们会讨论最终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以指导后续治疗。这是所有涉及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包括肿瘤医生、放射科医生和我作为外科医生,都必须参与的环节。这是一种普遍的实践。只有通过这种协作方式,我们才能为患者制定出最优化、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化疗、手术、放疗以及现代非侵入性靶向治疗技术,以期提高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我注意到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病例通过 MDT讨论。鉴于病例数量庞大,我认为在中国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在西方,这已是管理任何类型癌症患者的成熟方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