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全球首个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口服小分子TKI抑制剂宗艾替尼被美国FDA批准,同月26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该药物的获批主要基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Beamion LUNG-1的积极数据,其在疗效、安全性和颅内控制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为HER2突变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肿瘤资讯特别邀请Beamion LUNG-1研究的中国leading PI——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以及中国生物制药首席执行长谢承润先生,从临床价值与研发战略双重角度,深入解读宗艾替尼获批后的临床影响与创新药企未来的全球布局。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IASLC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中国医师协会(CMDA)副会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GDMDA)会长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首席专家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
2018-2024年临床医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长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市政协委员
全国青联委员
陕西省青联副主席
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委员
香港政协青年联会副会长
宗艾替尼疗效卓越、安全耐受,破局HER2m NSCLC治疗困境
肿瘤资讯:宗艾替尼作为全球首个口服HER2小分子TKI,先后于8月被FDA、NMPA批准。其获批主要基于全球国际多中心Beamion LUNG-1研究的积极数据。作为中国leading PI,想请您解读一下此项研究的数据优势。
吴一龙教授:肺癌的精准治疗发展至今已历经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分子异质性的疾病,其中HER2突变作为驱动基因变异之一,日益引起重视。该突变可促进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且常伴随较高的转移倾向及恶性程度,因此,针对HER2突变的药物研发已成为科学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口服靶向药物 “宗艾替尼”逐渐进入临床研究视野。在其研发路径中,首先开展的是Ⅰ期临床试验,该阶段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二是探索其最佳给药剂量及该剂量下的初步疗效。
在Beamion LUNG-1 Ib期研究中,共入组75例患者。研究人员初步对比了120mg QD与240mg QD剂量组的疗效差异,最终确定120mg QD为推荐剂量。在该剂量下,宗艾替尼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71%。这一数据在靶向治疗药物中属较高水平,通常ORR超过50%即被认为具有良好前景,而超过70%则表明其疗效显著。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完全缓解(CR)率达到7%,即近一成患者实现影像学上肿瘤完全消失。
此外,宗艾替尼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6%,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肿瘤生长得到有效控制。在疗效持久性方面,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2.4个月,超过一年,意味着50%远远超过12.4个月。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亦达到14个月,显示出该药物可持续控制疾病进展.
宗艾替尼在控制颅内转移方面同样表现优异。研究显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病灶具有显著活性,颅内缓解率达到50%,为伴有脑转移的HER2突变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在安全性方面,宗艾替尼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这是近几年,继第三代EGFR TKI之后看到的安全性最好的药物。≥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仅17%,因不良事件导致剂量调整的比例仅为7%。常见不良事件如腹泻、皮疹等多为1-2级,程度较轻,临床可控。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该药物在研究中未观察到任何间质性肺病(ILD),而ILD是众多靶向药物常见且可能致命的不良反应,其零发生率为宗艾替尼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宗艾替尼在有效性、颅内控制及安全性三大维度均表现出色,符合高标准靶向药物的特征。宗艾替尼目前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为中国HER2突变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宗艾替尼的临床价值与研发战略布局
肿瘤资讯:宗艾替尼的研发仅花了4年,获批上市仅用8个月,足以见得此药物对临床的需求价值,想请吴教授从临床角度谈谈宗艾替尼的获批将会对HER2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带来哪些影响?请谢董事长从企业研发角度谈谈如何进一步优化药企在同类靶点药物上的开发策略,从而更系统地满足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吴一龙教授:针对HER2靶点的药物研发,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技术路径:一是开发口服小分子抑制剂,二是研制经静脉给药的全身性药物,如新型化疗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
ADC药物已获批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然而,该类制剂在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定挑战,除传统化疗常见的骨髓抑制等毒性外,还普遍伴随全身性乏力等不良反应。相较之下,小分子靶向药物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响应率和更优的安全性特征,其在中国的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与耐受性。
在此背景下,当前临床实践面临两个关键问题:其一,如何在临床中合理应用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与ADC药物,优化治疗策略;其二,能否将此类药物进一步前移至一线治疗阶段。这些问题的解决需依靠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以明确不同药物在不同临床场景中的适用性与优选顺序。
我们已启动一项Beamion LUNG-1研究队列9,在注册队列(队列1)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入组要求,旨在进一步积累宗艾替尼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数据。我们预期,在未来半年内,随着该研究结果的陆续产出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实证依据的用药指导和治疗建议,从而更有效地支持 HER2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决策。
谢承润董事长:宗艾替尼的成功不仅代表了一项临床研究的突破,更是新药研发战略布局的一个成功典范。
首先,从药物研发的角度来看,应致力于避免同质化竞争,践行差异化创新与快速跟进的精准研发策略。宗艾替尼作为一种口服制剂,其给药途径本身以及基于机制的特异性和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已体现出显著的差异化优势。其次,从研发管线的整体布局出发,需从前线治疗探索、联合方案开发以及下一代药物的规划等多维度综合考量靶向药物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设计思路。最后,宗艾替尼优异的研发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精准靶向治疗的临床价值与发展趋势,同时对制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综上所述,宗艾替尼不仅是一款具有高度创新性的药物,也是HER2靶向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彰显了我国在新药研发策略与实施能力上的进步。
中国创新药企以临床价值为驱动提升全球竞争力
肿瘤资讯:正大天晴近年来在肿瘤领域,尤其是在肺癌创新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正大天晴对肿瘤领域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研究布局是怎样的?
谢承润董事长:中国医药创新正经历从“跟随者”向“并行者”乃至成为“领跑者”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创新药市场持续活跃,海外授权交易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体现了行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早期的6%增至目前的近20%,并已将超过80%的研发资源集中于创新药物领域,聚焦临床上尚未满足的需求,致力于开发具备国际创新性与竞争力的产品。
在肺癌治疗领域,我们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源头创新为驱动,立足全球视野,致力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迫切的未满足需求。具体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坚持聚焦创新。我们致力于通过药物技术本身的创新实现突破,已在多个靶向药物、联合疗法及新型技术平台等领域进行深度布局。例如,在HER2双抗ADC TQB2102、EGFR/c-Met双抗TQB2922以及第四代EGFR抑制剂 TQB3002等项目中,从分子设计阶段就注重差异化布局与全球竞争力。
今年,公司在资本层面完成了对礼新医药的收购,花费10亿美金,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全球创新研发和first-in-class药物的战略布局。此前,一项涉及PD-1与EGFR的授权交易金额达8.88亿美元,标志着中国创新药获得国际认可,也向海外布局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其次,深耕肿瘤治疗领域。在我们的后续管线中,包括CLDN18.2、CCR8等多个靶点,以及基于肿瘤微环境(TME)平台开发的项目,均显示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近几个月来,多个新立项的项目也呈现明显的首创新药特征,并在降低现有产品毒副反应提升安全性方面取得进展。通过整合礼新医药以及中国生物制药的产业化能力,我们将形成协同效应,全面加速创新与国际业务拓展。
在肿瘤领域,尽管优秀企业众多,但以全球视野和长远布局衡量,真正能够持续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的中国企业仍属有限。中国生物制药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将深耕肿瘤领域作为核心战略。随着肿瘤治疗日益精准化,我们的王牌产品如多靶点TKI安罗替尼、PD-L1抑制剂贝莫苏拜单抗等广谱抗肿瘤及辅助药物升白针亿立舒等,已成为公司的基石。我们还在ALK、ROS1、KRAS G12C、HER2等靶点领域持续推进精准布局,致力于开发同类最佳(best-in-class)与首个创新药(first-in-class),让更多国产抗肿瘤药物惠及中国患者。
最后,高度重视国际化合作。作为本土企业,中国生物制药是目前极少数与国际跨国药企达成战略合作的公司之一。我们与勃林格殷格翰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为中国大陆市场带来创新的肿瘤疗法。双方将合作勃林格殷格翰多个处于临床开发晚期阶段的创新肿瘤产品。宗艾替尼是其中合作的产品之一。通过“引进来”模式,跨国药企将其创新产品引入中国,与本土企业强大的临床和商业化能力相结合,为中国市场带来前沿治疗方案,并丰富本土研发管线。
此外,对外授权已成为公司核心战略之一,显著扩展了中国生物制药的国际业务版图,开辟了业绩第二增长曲线。公司目前位列全球制药企业第39位,正朝着进入全球前20的目标迈进,致力于以更多创新成果造福全球患者。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乐乐






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4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