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WCLC | BRIGHTSTAR研究最终分析:布格替尼联合局部巩固治疗将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推向66个月新高度

09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ALK重排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尽管ALK-TKI能带来显著的肿瘤缓解,但约95%的患者会表现为不完全应答,导致体内存在疾病残留,这可能成为后续获得性耐药的来源。因此,如何有效清除或控制这些残留病灶,以延迟耐药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是当前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采用放疗或手术等局部巩固治疗(LCT)来清除残留病灶,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解决策略。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BRIGHTSTAR研究公布了其最终分析结果。该研究评估了在初治的ALK重排晚期NSCLC患者中,使用布格替尼联合LCT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该联合治疗策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至66个月,为ALK阳性晚期NSCLC的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该研究的重要意义与临床启示。

ALK-TKI治疗后面临病灶残留与耐药挑战

对于ALK重排的晚期NSCLC患者,ALK-TKI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期。然而,即便在初始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也普遍存在疾病残留的现象。这些残留的肿瘤细胞是疾病进展和产生获得性耐药的根源,限制了患者的长期获益。因此,在有效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联合LCT以期清除残留病灶,从而延缓耐药发生、改善临床结局,成为一个合理的治疗策略探索方向。

BRIGHTSTAR研究前瞻性探索“布格替尼诱导+局部巩固”新模式

BRIGHTSTAR是一项单中心、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NCT03707938),旨在评估在初治的ALK重排晚期NSCLC患者中,布格替尼联合LC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研究纳入了未经TKI治疗的、存在寡转移或多发转移的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其治疗模式为:患者首先接受为期8周的布格替尼诱导治疗,若影像学评估为非疾病进展(non-PD),则对残留病灶进行LCT(放疗和/或手术),随后继续使用布格替尼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布格替尼联合LCT的安全性与耐受性。次要目标包括PFS、总生存期(OS)和非LCT病灶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其中,PFS从开始使用布格替尼时计算。探索性目标包括评估治疗前、LCT前和LCT后液体活检作为预后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效用。

tYsg4jwY8AlgjSMQSMF89fJR4pkftgSA.jpg图1.BRIGHTSTAR研究设计

患者基线特征与治疗执行情况

研究共纳入34例患者。基线数据显示,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97%)。患者群体肿瘤负荷较高,82%(n=28)的患者在入组时存在多发转移性疾病(>3个转移部位),41%(n=14)的患者存在脑转移。在治疗执行方面,34例患者中有32例(94%)成功接受了预先计划的LCT。

UBZhl7VQMJxJO5J3zRhX9RVKqUwdN9CP.jpg图2.患者特征

p5dEUMzMMk8LYPBjRd4nnXgTMdeccDeC.jpg图3.LCT详情

h252GkeHTgFwBa8cufaCn3C1xi7Q7TrO.jpg图4.放疗和手术

安全性分析显示联合方案整体耐受性良好

布格替尼联合LCT的方案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LCT相关的≥3级不良事件包括支气管肺出血(n=1)、贫血(n=1)、肺炎(n=1)、食管炎(n=1)、呕吐(n=1)和恶心(n=1)。未发生与LCT相关的5级(死亡)不良事件。

图片12.jpg图5.≥3级LCT相关不良事件

疗效分析:中位PFS达66个月,刷新生存获益记录

在有效性方面,所有入组患者的中位PFS达到了66个月(95%CI: 27.4-未达到)。5年PFS率高达51%(95%CI: 27.4-未达到),3年PFS率为61%。而在ALTA-1L试验中,接受布格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29.4个月。BRIGHTSTAR研究的3年PFS率(61%)在数值上也高于ALTA-1L研究中布格替尼单药组的数据(47%)。

图片13.jpg图6.mPFS,IIT(n=34)

图片14.jpg图7.BRIGHTSTAR研究和ALTA-1L研究的1年、2年、3年PFS率

关键亚组分析揭示优势人群

研究通过多变量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接受全面LCT(对所有残留病灶进行巩固)的20例患者,其中位PFS尚未达到;而接受部分LCT的12例患者,中位PFS仅为26个月(p<0.001)。

基线时的循环肿瘤DNA(ctDNA)状态和肿瘤体积是重要的预后预测因子。ctDNA阴性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阳性患者(中位PFS未达到 vs 28个月)。同样,基线总肿瘤体积较小(≤56.2 cm³)的患者,其中位PFS也未达到,显著优于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中位PFS 27.5个月)。

图片15.jpg图8.亚组分析

专家点评

赵军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 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胸膜间皮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肺癌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委会肺癌学组 组长

当前,ALK-TKI是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其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改善。然而,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因耐药而出现疾病进展,其根源在于TKI治疗后体内的疾病残留。因此,临床实践迫切需要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清除残留病灶、延缓耐药并延长生存的创新策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BRIGHTSTAR研究首次前瞻性地评估了在一线ALK-TKI治疗中联合LCT这一策略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研究报告的中位PFS为66个月,5年PFS率达到51%。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结果是在一个肿瘤负荷较高的患者群体中取得的,其中82%的患者在研究开始时就存在多发转移性疾病(>3个转移部位)。作为历史对照,ALTA-1L试验中布格替尼单药治疗的中位PFS为29.4个月, BRIGHTSTAR研究的数据展示了联合策略的显著优势。接受全面LCT的患者中位PFS尚未达到,而接受部分LCT的患者中位PFS为26个月,强调对经TKI治疗后残留的病灶进行全面的局部巩固是最大化患者获益的关键策略。此外,数据还提示基线ctDNA阴性或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预后更佳,其中位PFS也均未达到,有望用于筛选最能从该强化治疗模式中获益的患者群体。

从临床意义上看, BRIGHTSTAR研究为“布格替尼诱导后联合LCT”这一治疗模式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方案在初治ALK+晚期N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这可能推动临床实践的转变,即从单一的全身药物治疗,转向一种更为积极的、旨在清除所有残留病灶的系统与局部联合治疗模式。期待未来开展更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确立该治疗模式在临床治疗中的标准地位,为晚期肺癌的治疗目标——追求慢病化甚至临床治愈——点亮前行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Yasir Y Elamin, Saumil Gandhi, Hui Xu,et al. BrightStar: LCT With Brigatinib 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Naïve ALK-Rearranged Metastatic NSCLC.2025 WCLC abstract OA07.0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u

版权声明
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本资讯提供的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作者及武田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