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肺长TALK-CROWN研究者说】周清教授&刘晓晴教授:中国人群5年数据闪耀CSCO,洛拉替尼开启晚期肺癌“临床治愈”新时代

09月1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CSCO年会上,CROWN研究亚洲亚组数据以口头报告形式重磅更新,首次详细呈现了中国人群的5年随访数据:在中国人群中,洛拉替尼一线治疗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达70%,数值上超越了全球人群与亚洲亚组;对于基线无脑转移的中国人群,5年脑转移累积发生率为0%,可有效预防新发脑转移;客观缓解率(ORR)高达90%且缓解持续时间(DOR)仍未达到,显示出卓越且持久的全身缓解


此前2024年ASCO年会上,CROWN研究以60%的5年PFS率,在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树立了里程碑。在2024年ESMO年会上,CROWN研究亚洲亚组数据以口头报告形式亮相,其63%的5年PFS率更是令人振奋。这些强有力的数据,也为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走向“临床治愈”点亮新希望。【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CROWN研究的中国主要研究者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周清教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晓晴教授,深度解读CROWN研究亚洲亚组和中国人群5年数据亮点,及这些数据背后的临床意义。

周清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肺内二科主任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国际事务委员会(International Affairs Committee)委员
擅长领域: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与转化性研究

擅长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肺癌精准治疗有深入研究

刘晓晴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
擅长肺癌精准化、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造诣深厚,经验丰富
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女医生协会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前所未有,中国患者5年PFS率高达70%,与全球获益高度一致

周清教授:本次CSCO年会中,CROWN研究亚洲亚组(CROWN Asian)的5年随访结果以口头报告形式重磅更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CSCO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术平台之一,以口头形式展示,本身体现了中国学术界对CROWN Asian研究价值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本次也是我们首次在学术会议中详细呈现中国人群的5年长期随访数据,结果非常惊艳,再次验证了与全球人群获益的高度一致性。

具体于数据层面,随访5年,亚洲亚组中洛拉替尼组的中位PFS尚未达到(95%CI:64.3–NR),5年PFS率为63%,对比克唑替尼降低了78%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HR 0.22;95%CI:0.13-0.37);更加令人惊艳的是,中国人群的5年PFS率高达70%,数值上高于全球和亚洲亚组,中位PFS同样尚未达到(95%CI:19.4-NR),对比克唑替尼降低了81%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HR 0.19;95%CI:0.05-0.75),显示出前所未有的PFS获益。

而且,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洛拉替尼持续展示出更优的PFS获益,亚洲亚组和中国人群中洛拉替尼组的5年PFS率分别为64%和75%

图片1.png

图1. 亚洲亚组和中国人群的PFS曲线

图片2.png

图2. 基线无脑转移患者的PFS(亚洲亚组和中国人群)

洛拉替尼有效预防新发脑转,
基线无脑转移患者5年脑转移累积发生率0%

周清教授:值得一提的是,洛拉替尼作为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穿透性的第三代ALK抑制剂,其预防新发脑转移的效果在亚洲亚组也得到了再次验证。随访5年,亚洲亚组中洛拉替尼组中位至颅内进展时间(IC TTP)仍未达到(95% CI, NR‒NR) (克唑替尼组则为14.6个月;HR=0.01,95%CI:<0.01–0.11),随访5年仅有1例患者发生颅内进展,5年无颅内进展率达98%(95% CI, 84–100) ,克唑替尼组则为16% (95% CI, 4–36)。尽管每8周进行一次肿瘤评估,包括头颅影像学 (MRI) 检查,洛拉替尼组颅内进展发生率仍很低。

图片3.png

图3. 研究者评估的至颅内进展时间

对于基线无脑转移患者,洛拉替尼组的5年脑转移累积发生率为0%,显示了对于新发脑转移的有效预防。

图片4.png

图4. CROWN研究亚洲亚组中基线无脑转移患者脑转移累积发生率

在中国人群中,5年随访数据显示,基线无脑转移患者中,洛拉替尼5年脑转移累积发生率同样为0%,该结果与全体人群一致,显示出洛拉替尼在中国人群中同样可有效预防新发脑转移。

洛拉替尼全身缓解卓越且持久,ORR高达90%,DOR仍未达到

周清教授:经过5年随访,亚洲亚组中洛拉替尼经确认的ORR为81%(95%CI:69-90),此外我们还首次看到了令人振奋的新数据,中国人群中洛拉替尼经确认的ORR高达90%(95%CI:55.5-99.7)。且在亚洲亚组和中国人群中,洛拉替尼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仍未达到,显示出洛拉替尼肿瘤缓解的卓越和持久性。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亚洲亚组中,随着治疗和随访时间增加,洛拉替尼组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安全性与全体人群保持一致,大部分不良反应经过剂量调整可有效控制或恢复,洛拉替尼组中仅5%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导致永久停药。

CROWN ASIAN 闪耀CSCO,进一步支持洛拉替尼作为亚洲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首选治疗

周清教授总结:本次CROWN研究亚洲亚组数据在CSCO大会上惊艳的更新结果,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洛拉替尼在中国患者中的长期疗效、预防新发脑转移及全身缓解与全球和亚洲亚组高度一致的获益,也为晚期NSCLC靶向治疗树立了新标杆。此次更新的分析进一步支持洛拉替尼作为亚洲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首选治疗。

从脑转移的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中国人群的强有力证据引起治疗理念转变

刘晓晴教授:本届CSCO年会上公布了CROWN研究中国人群的5年随访数据,我们中心亦是该研究的参与方之一。此次中国人群的长期随访数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本土证据,在中国患者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中国的临床实践更具参考价值,该数据的公布为洛拉替尼在中国的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首选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研究中特别关注了脑转移的数据。ALK阳性NSCLC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有效控制或预防脑转移的发生,对于改善该患者群体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本次数据显示,对于基线无脑转移的中国患者,洛拉替尼一线治疗5年脑转移累积发生率为0%,提示了洛拉替尼的一线治疗在预防脑转移方面的重要价值,该数据将有望变革当前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关于预防脑转移的管理模式。

既往对于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临床上常在一线治疗进展后,换用新一代具有更强血脑屏障穿透能力的ALK-TKI。然而,研究结果提示,传统的ALK-TKI序贯治疗模式对于脑转移患者的获益有限。将洛拉替尼置于一线治疗,对于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而言,在预防脑转移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此次研究成果的公布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它启示我们:在一线治疗阶段,若能为患者选择一款兼具高效抗肿瘤活性、优越血脑屏障穿透能力的ALK抑制剂,通过对脑转移主动管理的前移,将有望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获益。

长生存时代下的患者管理转型,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

刘晓晴教授: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群体中,ALK阳性NSCLC患者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率先进入“慢病化管理”阶段的。特别是洛拉替尼CROWN研究5年随访数据的发表为晚期NSCLC靶向治疗创造了新标杆,患者一线治疗mPFS将有望达到8至10年,患者的长期管理模式也从“慢病化”逐渐走向“临床治愈”。患者的长期管理理念也将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被动应对的管理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医患共策主动规划的管理模式。

首先,在随访策略方面,对于PFS可能长达八至十年的患者而言,如果要求他们遵循传统模式每两至三个月定期复查,那么频繁出入医院无疑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未来的长期随访模式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应考虑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与设备,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远程评估工具。患者可在必要时,通过线下方式接受医生的当面评估,从而优化随访体验。

此外,长期管理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高龄或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随访中应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MDT)。针对患者不同的合并症,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实施科学的多学科管理。部分患者在使用ALK抑制剂期间,其肺癌本身可能控制得非常稳定,但其健康状况乃至生命可能受到其他共病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关注点不能仅局限于肺癌本身或药物的安全性,而必须着眼于患者的整体状况,通过医护人员持续的随访与监测,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

持续探索个体化诊疗、耐药机制与治疗阵线前移,全力迈向肺癌“临床治愈”全新目标

刘晓晴教授:尽管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已拥有一代、二代及三代ALK-TKI药物,总体疗效显著,但耐药问题仍难以避免。因此,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与全程管理是亟待深入探索的首要领域。阐明患者的耐药机制,将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其次,对于接受了根治性手术的早期ALK阳性患者,尽管肿瘤已完全切除,但由于ALK突变的高驱动特性,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依然较高。因此,针对这部分患者的全程管理及术后辅助治疗同样是重点研究方向。目前,已有二代ALK-TKI被批准用于IB-IIIB期NSCLC切除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未来,三代及其他二代ALK-TKI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也值得探索。此外,新辅助治疗的探索也至关重要,即对于肿瘤负荷较大、初始无法手术的患者,通过术前治疗创造手术机会。

最后,未来的肿瘤治疗将融合更多创新疗法,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等。如何在ALK阳性NSCLC患者的全程管理中,将靶向治疗与这些新兴疗法进行有机、合理地结合,是我们未来需要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期望通过不断地探索与进步,能够为ALK阳性NSCLC患者带来更长久、更高质量的生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15日
陈俊红
磁县肿瘤医院 | 肿瘤外科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新时代开启
09月15日
陈俊红
磁县肿瘤医院 | 肿瘤外科
洛拉替尼治疗晚期肺癌
09月15日
乐凌云
余姚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