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9.10每日资讯:2025 WCLC | 祝贺!周彩存教授接任IASLC主席!;循证有例|乳腺癌的“胃肠隐匿转移”:一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术后胃肠转移病例启示

09月0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2025 WCLC | 祝贺!周彩存教授接任IASLC主席!

2. 循证有例|乳腺癌的“胃肠隐匿转移”:一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术后胃肠转移病例启示

3. 顶刊文献荟选——肝胆肿瘤(2025年8月)

4. 争议中的演进:筛查与否?疗效几何?乳腺癌脑转移筛查争议与新药展望

5. Oncogene丨李鹏/庞俊联合发现YAP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诱导免疫耐受的新调控机制

1. 2025 WCLC | 祝贺!周彩存教授接任IASLC主席!

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巴塞罗那举行的盛大会议上,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顺利完成主席交接。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胸外科专家Paul Van Schil教授正式卸任,中国著名肺癌专家、上海市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接任新一届主席。

周彩存教授作为IASLC首位来自中国的主席,他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四大战略方向:强化国际多学科协作、推动创新临床研究、缩小全球医疗差距、提升肺癌防治人文关怀。他郑重承诺:"我将引领IASLC朝着本世纪征服肺癌的共同愿景迈进,让肺癌成为世界各地每位患者都可治愈的疾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循证有例|乳腺癌的“胃肠隐匿转移”:一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术后胃肠转移病例启示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占浸润性乳腺癌的 5%-15%,是第二大常见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学亚型,其远处转移以骨、肺、肝、脑为主,胃肠道转移罕见。尤其同时累及胃与结直肠的同步转移更为少见,因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缺乏特异性,易与原发性胃肠道肿瘤混淆,导致误诊。

本文通过一例乳腺 ILC 术后 4 年出现胃、结直肠同步转移的病例,梳理其诊疗全过程,结合文献探讨该类罕见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策略,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乳腺癌胃肠转移的识别与管理能力。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顶刊文献荟选——肝胆肿瘤(2025年8月)

本文精选2025年8月医学顶刊发表的肝胆肿瘤相关文献共7篇,【肿瘤资讯】将其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不可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T+A方案治疗在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维持之间提供了最佳平衡

期刊来源:JAMA Oncology(IF=20.1)

在针对不可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全身治疗方案中,哪种治疗方法能够在总体生存获益和保持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提供最佳平衡?

在这项包括 6425 名患者的 9 项 3 期随机临床试验的网络荟萃分析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在大多数生活质量领域(总体健康状况 85%、腹部肿胀 95%、黄疸 89%、疼痛 86%)中减少恶化的可能性最高,而替雷利珠单抗在身体机能(96%)和疲劳方面排名最高;当将生活质量与总体生存率结合起来时,T+A方案在所有评估领域的表现都明显优于所有其他治疗方法。这些发现表明,与不可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的其他一线全身治疗方案相比,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在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维持之间提供了最佳平衡,为治疗选择提供了更加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争议中的演进:筛查与否?疗效几何?乳腺癌脑转移筛查争议与新药展望

乳腺癌所致脑转移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常见颅内转移类型,其诊治一直是晚期乳腺癌临床管理中的难点与挑战。目前,脑转移患者面临诸多困境,包括血脑屏障导致药物穿透效率低、系统性治疗方案疗效有限、生存期普遍较短等。此外,传统局部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和/或全脑放疗(WBRT)也常伴随显著副作用,患者临床获益较为局限。

正因如此,目前主流临床指南对于是否应对乳腺癌患者常规进行脑转移部位的影像学筛查尚存争议,推荐意见尚未统一。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型药物(如高效中枢神经系统穿透剂和靶向治疗药物)的陆续涌现,这一临床难题的应对策略正在悄然演变,未来有望迎来重要突破。

【肿瘤资讯】针对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循证证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Oncogene丨李鹏/庞俊联合发现YAP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诱导免疫耐受的新调控机制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科研中心李鹏副研究员和泌尿外科庞俊教授团队联合在Oncogene杂志上合作发表了一篇题为HOMER3 orchestrates SRC-YAP1 activity that promotes tumor cell growth and antagonizes anti-tumor immunotherapy in prostate cancer的文章。他们利用蛋白质互作质谱(RIME)分析,结合免疫共沉淀(Co-IP)、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及前列腺癌患者组织样本验证等,证明了位于胞质中的支架蛋白HOMER3在前列腺癌中显著高表达,并通过促进SRC激酶结合激活YAP1,从而维持较高的 YAP1 核定位和转录活性,驱动PD-L1表达,导致免疫逃逸这一发现不仅为阐明前列腺癌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更提出联合靶向HOMER3-SRC-YAP1信号轴和PD-1抑制剂增敏免疫治疗开辟了新道路。(来源:BioArtMED)

640.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11日
张宇
盘锦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9月10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9月10日
李海志
常州市中医院 | 乳腺外科
乳腺癌胃肠隐匿转移很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