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PAM乳腺学院 | 口服SERDs与PI3K/AKT抑制剂接棒CDK4/6抑制剂登场

09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十年前,CDK4/6抑制剂的出现曾被誉为“改变HR+/HER2-转移性乳腺癌命运的里程碑”。近年来,乳腺癌全身治疗领域持续进展,尤其在克服内分泌耐药方面,新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在CDK4/6抑制剂奠定标准地位的基础上,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s)以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正逐渐重塑HR阳性、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治疗格局。


Atrium Health Wake Forest Baptist癌症中心乳腺肿瘤内科医生Wake Forest大学医学院副教授Katherine C. Ansley在接受采访时,对近期关键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思路进行了深入解读。【肿瘤资讯】梳理核心信息如下,以飨读者。

Elacestrant:首个口服SERD的临床价值

2023年1 月,美国FDA批准elacestrant(Orserdu)用于治疗ER阳性、HER2阴性、ESR1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该人群需在既往至少一线内分泌治疗进展后方可使用。该批准基于III期EMERALD研究。在2024年由Aditya Bardia等发表的探索性事后分析中,elacestrant在多个临床亚组中均展现了较标准治疗(SOC)更优的无进展生存期(PFS)[1]

tX4J8zIMFFpmdUCNfnmewjvOyHGWVLx1.png

既往接受过ET+CDK4/6i治疗≥12个月患者的PFS

在PIK3CA与ESR1双突变人群中,中位PFS分别为5.5个月 vs 1.9个月;而在PIK3CA野生型人群中,PFS延长至9.0个月 vs 1.9个月。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在预后不良的TP53突变患者中,elacestrant同样带来改善。此外,HER2-low表达人群(中位PFS 9.0个月)也表现出较HER2-0人群更优的疗效。

hp5Yabo7QQFNP8lUQIKARRCHq9fXB0Wv.png

不同突变和分子表达亚组的PFS (A-B)PIK3CA突变;(C-D)TP53突变;(E)HER2低表达;(F)HER2零表达;(G)ESR1 D538G突变;(H)ESR1 Y537S/N突变

在不同转移部位的疗效比较中,肝/肺转移患者接受elacestrant的中位PFS达7.3个月,显著优于SOC的1.9个月(HR 0.35;95% CI 0.21–0.59)。骨转移患者获益更为突出,中位PFS 9.1个月。Ansley强调:“elacestrant不仅疗效确切,而且耐受性良好,副作用相对较少,是一种兼顾疗效与安全性的内分泌治疗方案。”

NYjuSWYedeF7pWyFLozH0QNz2ZBbH9lT.png

不同临床亚组的PFS (A)骨转移;(B)肝和/或肺转移;(C)<3个转移部位;(D)≥3个转移部位

口服SERDs的临床定位

在mBC治疗路径中,SERDs的意义在于突破内分泌耐药屏障。传统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I)如来曲唑、依西美坦、阿那曲唑在一线应用后,肿瘤往往出现耐药。elacestrant能够针对ESR1突变,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并以口服形式带来便利。Ansley指出:“对于骨转移或对一线治疗有较长反应持续时间的患者,SERDs可能带来更持久的获益,这类患者是我在临床中特别看重的群体。”

PI3K/AKT通路抑制剂的最新进展

PIK3CA突变是HR+/HER2-乳腺癌常见的耐药机制之一。Alpelisib(Piqray)联合fulvestrant的III期SOLAR-1研究已验证其疗效,但入组患者多未接受过CDK4/6抑制剂。随后,II期BYLieve研究针对既往使用过CDK4/6抑制剂的患者[2],进一步确认了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在该人群中的临床价值。

另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是III期CAPItello-291试验[3],评估了AKT抑制剂卡匹色替(Truqap)联合氟维司群的疗效。结果显示,无论PIK3CA突变还是AKT1、PTEN突变人群均获益,且呈现总体生存趋势。然而,该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高血糖)仍需临床高度关注和管理。

图片1.png

2024年,FDA又批准了伊那利塞(Itovebi)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的三联方案,用于治疗内分泌耐药、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这一决策基于III期INOVA120研究[4],该研究首次在高风险、快速复发人群中验证了PI3K抑制剂联合CDK4/6抑制剂与SERD的三联治疗策略,拓展了PI3K抑制剂的应用场景。

图片2.png

图片3.png

未来展望:从不可治愈到慢病化管理

尽管HR+/HER2-乳腺癌仍被视为不可治愈,治疗目标已逐渐转向延长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Ansley表示:“如今我们能通过多种靶向与内分泌药物的序贯应用,将疾病转变为类似慢性病的管理模式。未来仍需更多机制创新药物,以进一步突破内分泌耐药。”

结语

口服SERDs与PI3K/AKT通路抑制剂的相继问世,正推动mBC治疗从单一模式迈向更个体化、更精准的综合策略。EMERALD、BYLieve、CAPItello-291及INOVA120等关键研究,不仅提供了循证依据,也提示未来可能出现更多联合与序贯的新型治疗路径。如何在疗效与耐受性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将是临床医生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Francois-Clement Bidard et al. Elacestrant (oral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degrader) Versus Standard Endocrine Therapy for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III EMERALD Trial. JCO 40, 3246-3256(2022).

2. Rugo HS,et al. Alpelisib plus fulvestrant in PIK3CA-mutated,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fter a CDK4/6 inhibitor (BYLieve): one cohort of a phase 2, multicentre, 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study. Lancet Oncol. 2021 Apr;22(4):489-498. doi: 10.1016/S1470-2045(21)00034-6. Erratum in: Lancet Oncol. 2021 May;22(5):e184. doi: 10.1016/S1470-2045(21)00194-7. PMID: 33794206.

3. N Engl J Med 2023;388:2058-2070

4.  N Engl J Med. 2025 Jul 10;393(2):151-16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ell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