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从经典到罕见,从后线到前沿: 一文读懂芦康沙妥珠单抗如何重塑EGFR突变肺癌治疗版图

09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然而,随着治疗的深入,临床上仍面临两大“拦路虎”:一是绝大多数经典敏感突变患者最终会面临TKI耐药,导致后续治疗陷入困境;二是少数罕见突变患者长期缺乏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需求迫切。

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作为一款新型的TROP2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正以其独特的机制和卓越的临床数据,已于今年3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进展的局晚期或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成为全球首个在肺癌适应症上获批的 TROP2 抗体偶联药物,为 EGFR 突变 NSCLC 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选择,填补了国内该领域耐药后治疗的空白。令人期待的是,芦康沙妥珠单抗还有望跻身 2026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一旦成功纳入,将显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大提高药物的可及性,使更多 EGFR 突变肺癌患者能够从中受益,为他们的生命健康带来更多保障。

肖文静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

VCU Massey  Cancer Center访问学者
青岛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青岛市抗癌协会  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医师分会食管学组 组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放化疗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 委员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协会胸部立体定向放疗专委会 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委员会 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食管学组 副组长
山东省医学会放疗分会青年学组 副组长
山东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立体定向学组 副组长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一、EGFR突变治疗的两大“拦路虎”

EGFR突变是NSCLC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尤其在亚洲人群中,其发生率高达40%-50%[1]。EGFR-TKIs作为一线标准治疗,虽然能带来显著的缓解,但耐药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挑战。一旦TKI进展后,主要以含铂双药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为主,再次进展后仅化疗单药可用,疗效有限,毒性反应大,预后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EGFR罕见突变(如G719X、S768I、L861Q和Exon 20插入突变等)患者的治疗选择更为有限。由于这类突变类型复杂多样,且患者数量相对较少,长期以来缺乏针对性的标准治疗,使得这部分患者的临床管理成为一大难题。

二、双线作战,各个击破

芦康沙妥珠单抗凭借其在经典突变TKI耐药和罕见突变领域的双重突破,展现出“双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强大潜力。

攻克经典耐药:三线治疗新标准,二线适应症蓄势待发

OptiTROP-Lung03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比较芦康沙妥珠单抗与多西他赛在经EGFR-TKIs和含铂化疗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已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BMJ》上发表[1],并于2025年ASCO年会上公布,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45% vs 16%),疾病控制率(DCR)也更高(82% vs 60%)。更重要的是,芦康沙妥珠单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PFS 6.9个月 vs 2.8个月),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70%;同时带来了具有临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获益改善(12个月OS率 73% vs 54%)[1],死亡风险降低51%。在安全性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多西他赛(56% vs 72%),且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未发生因TRAE导致的停药或死亡[1]

基于OptiTROP-Lung03研究的突破性成果,芦康沙妥珠单抗已获批成为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进展的NSCLC患者治疗的新标准,为这部分急需新选择的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

值得一提的是,芦康沙妥珠单抗针对经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研究已达研究终点,未来有望很快获批,这将进一步拓宽其在EGFR突变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为患者提供更早期的治疗选择。

覆盖罕见突变:为“无药可治”的患者带来希望

除了在经典突变TKI耐药领域的突破,芦康沙妥珠单抗在罕见EGFR突变NSCLC患者中也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SKB264-II-08研究(Cohort 5a和5b)是一项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治疗在经治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罕见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包括G719X、S768I、L861Q和Exon 20插入突变在内的罕见EGFR突变患者中,芦康沙妥珠单抗的ORR达到35.7%,DCR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9.5个月[2]。这些数据表明,芦康沙妥珠单抗能够高效覆盖各类罕见突变,且在获批适应症范围内,为长期缺乏标准治疗的罕见EGFR突变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三、揭秘“一体两面”背后的统一战术

芦康沙妥珠单抗之所以能“通吃”经典与罕见EGFR突变,其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药物机制。根据《Nature Medicine》发表的KL264-01和SKB264-II-08研究[3],芦康沙妥珠单抗的疗效与EGFR突变状态密切相关,EGFR突变本身就是其疗效的“导航仪”。

体外实验结果清晰地表明,EGFR突变会显著增加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内吞和溶酶体摄取。尤其是在对TKI耐药的EGFR突变NSCLC细胞系中,芦康沙妥珠单抗的摄取率甚至高于未接受过TKI治疗的细胞系[3]。这意味着,无论EGFR突变是经典型还是罕见型,也无论患者是否对TKI产生耐药,芦康沙妥珠单抗都能通过TROP2介导的内吞作用,更有效地进入肿瘤细胞,释放其细胞毒性载荷(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从而实现对整个EGFR突变谱系的精准打击。

大咖专家点评

柳子川
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肿瘤内科管理分会常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学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感染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州市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1. 化繁为简的临床优选策略:在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中,耐药机制的复杂多样性让临床决策陷入“逐一应对”的复杂困境。芦康沙妥珠单抗的问世,以普适性的高效解决方案打破这一局限,临床医生无需再为不同的突变亚型或耐药机制反复权衡,这一方案可为多数患者带来可靠疗效,大幅提升临床诊疗的效率。

2. 全程管理的核心基石:一款创新药物的价值,从不局限于解决当下的问题,更在于能否建立它在整个疾病管理周期中的治疗地位。芦康沙妥珠单抗凭借扎实的疗效成为EGFR-TKI耐药患者治疗的 “关键防线”,如今正向全程管理的核心角色迈进-不仅二线适应症已进入优先审评通道,一线联合奥希替尼的注册研究也在积极推进中。从后线到一线,其正在逐步成长为EGFR突变NSCLC全程治疗的核心基石。

3. 重塑治疗格局的生态构建者:过去,靶向药物是EGFR突变肺癌治疗的主导者。以芦康沙妥珠单抗为代表的ADC药物,将成为与靶向药物协同作战的关键“武器”,两者优势互补,共同构建起“更长生存、更广覆盖”的治疗新生态,为EGFR突变NSCLC治疗开辟全新维度。

4. 普惠于民的健康福祉期盼:创新药物的终极价值,始终与其可及性紧密相连。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的卓越潜力,让广大医患对其早日纳入医保充满期待。这不仅能极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家庭用得起前沿创新疗法,更意味着将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全民可享的健康福祉,为推进“健康中国”宏伟蓝图的实现迈出了极具意义的一大步。

责任编辑:NY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