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冯雅青教授:泽布替尼一线治疗del(17p) CLL/SLL,5年随访数据证实疗效安全双达标

09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是成人中发病率较高的成熟B细胞恶性肿瘤,疾病进展呈现显著的生物学异质性。由于抑癌基因TP53的功能性缺失,携带del(17p)的CLL/SLL患者通常接受传统化疗方案疗效不佳,临床复发风险高,且总体生存期短。此类高风险CLL/SLL亚型患者亟需更为高效且安全性可控的一线治疗策略。


泽布替尼作为新一代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凭借对BTK更强的靶向选择性与抑制活性,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地区获批包括CLL/SLL在内的多项血液系统肿瘤适应症。SEQUOIA研究C组评估了泽布替尼单药治疗携带del(17p)的初治(TN)CLL/SL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1]。【肿瘤资讯】特邀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冯雅青教授,对该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析与点评,详情如下。

93.3.png

泽布替尼疗效持久且安全,有望成为携带/不携带del(17p) CLL/SLL共选一线方案

SEQUOIA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试验(NCT03336333),其中C组纳入携带del(17p)的TN CLL/SLL患者。入组患者接受泽布替尼160mg口服给药,每日两次(BID),持续给药至其出现疾病进展、不可耐受毒性或研究终止。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

2018年2月~2019年3月,研究共纳入111例携带del(17p)的TN CLL/SLL患者并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岁(范围:42~87岁),其中79例(71%)患者为男性,67例(60%)患者为IGHV未突变,47例(42%)患者同时携带del(17p)与TP53突变。

该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5.8个月,中位PFS未达到,研究者估计的60个月PFS率为72.2%(95%置信区间[CI]:62.4%~79.8%)(图1)。经COVID-19因素校正后的60个月PFS率为73.0%(95%CI:63.3%~80.6%)(图2)。

93.2.png

图1. SEQUOIA研究C组患者的PFS情况

93.4.png

图2. SEQUOIA研究C组患者经COVID-19因素校正后的PFS情况

该研究的中位OS同样未达到,研究者估计的60个月OS率为85.1%(95%CI:76.9%~90.6%),经COVID-19因素校正后的60个月OS率为87.0%(95%CI:79.0%~92.1%)。研究的ORR为97.3%,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CRi)率为18.2%。

截至2024年4月30日,62.2%的入组患者仍在持续接受泽布替尼治疗。而研究中导致治疗中断的最常见原因是不良事件(AE)与疾病进展,分别占17.1%和15.3%。

重点关注的不良事件(AEI)中,任意级别AE包括感染(82%)、出血(60%)、中性粒细胞减少(19%)、高血压(18%)、贫血(9%)、血小板减少(8%)及房颤/房扑(7%);≥3级AE包括感染(33%)、中性粒细胞减少(16%)、高血压(8%)、出血(6%)、房颤/房扑(5%)及血小板减少(2%)。

从SEQUOIA研究C组的5年随访数据来看,泽布替尼在携带del(17p) CLL/SLL患者的一线治疗中疗效显著,且患者的PFS获益情况与未携带del(17p) CLL/SLL患者(A组)的结果(图3)高度一致。此外,长期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安全风险信号。

93.5.png

图3. SEQUOIA研究A组患者的PFS情况

综上所述,泽布替尼对携带或不携带del(17p)的CLL/SLL患者而言,均是重要的一线治疗方案。

专家点评

冯雅青
主任医师、血液学硕士、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 
曾与美国塔弗茨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研修
山西省医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 常委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委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 常委委员
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血液病数字诊疗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血液委员会 执行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骨髓瘤学组 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临床合理诊断与治疗》杂志 编委
大同市医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主持山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山西省卫健委科研课题3项,山西省大健康产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冯雅青教授:CLL/SLL是全球常见的成熟B细胞恶性肿瘤之一。在众多影响CLL/SLL患者预后的因素中,del(17p)是学术界公认的不良预后标志之一,该异常通常伴随关键抑癌基因TP53的功能性缺失。携带del(17p)的CLL/SLL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较快,治疗抵抗较强,即使接受强化治疗,仍面临高复发风险和短生存周期的临床结局。


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的出现,为打破del(17p) CLL/SLL的治疗僵局带来了转机。泽布替尼通过优化分子结构,实现了对BTK更高的靶向选择性与抑制活性,其血浆游离药物浓度能长期维持在有效治疗水平之上,这一特性对克服del(17p)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至关重要。


SEQUOIA研究C组作为全球大规模的del(17p) TN CLL/SLL前瞻性队列,其5年随访结果从多个维度印证了泽布替尼的疗效与安全性优势。


在疗效方面,泽布替尼单药一线治疗del(17p) CLL/SLL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明确。该研究的中位PFS与中位OS均未达到,60个月PFS率达72.2%,60个月OS率达85.1%,这意味着超过半数患者在随访5年后仍未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疗效与SEQUOIA研究A组的PFS获益情况相似。这表明泽布替尼通过对BTK的持续抑制,改善了del(17p)CLL/SLL患者的预后,有望实现高危与非高危患者疗效同质化的目标。


此外,泽布替尼治疗的缓解深度与广度兼具,覆盖多类高危CLL/SLL人群。从缓解质量来看,泽布替尼的ORR高达97.3%,仅1例CLL/SLL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更重要的是,泽布替尼治疗CLL/SLL的疗效几乎不受其他高危因素影响。该研究中IGHV未突变、del(17p)合并TP53突变的高危亚组患者,仍能达到与整体人群基本一致的缓解水平。


在安全性方面,接受泽布替尼长期治疗的del(17p) CLL/SLL患者未出现新的安全风险信号,且AEI发生率可控,与前期数据一致。研究中≥3级AE均可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治疗控制。


总之,SEQUOIA研究C组5年随访结果为del(17p) CLL/SLL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相信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泽布替尼将在CLL/SLL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患者包括高危患者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Constantine S. Tam, Paolo Ghia, Mazyar Shadman, et al. SEQUOIA 5-year follow-up in arm C: Frontline zanubrutini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del(17p) and treatment-naive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 EHA Library. 2025; 4160640; PS1565.

责任编辑:Grad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06日
杜建帅
平遥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09月06日
吴超涛
厦门市第三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9月05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泽布替尼一线治疗del(17p) CLL/SLL,5年随访数据证实疗效安全双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