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国内首个获批的新一代GD2单抗达妥昔单抗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12月龄及以上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及伴或不伴有残留病灶的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新型靶向免疫药物,为我国更多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带来治疗新选择。12月18日,“达妥昔单抗β全国上市会暨第一届百济神经母细胞瘤未来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同步线上直播。大咖云集,共同见证和展望达妥昔单抗β在神经母细胞瘤领域的现在和未来。
凯启新生,共拓未来
儿童合唱团以一曲“最好的未来”正式奏响达妥昔单抗β全国上市会,开启生命潜力的发现之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汤永民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焕民教授作为主席团专家,与百济神州副总裁刘焰女士、EUSA Pharma 首席执行官Dr. Carsten Thiel先后致辞。
汤永民教授表示,达妥昔单抗β全国上市会主题“发现生命的潜力”很贴合学科发展方向,尽管儿童肿瘤恶性程度更高、疾病进展更快,但相较成人而言治愈希望更大。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制药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到儿童肿瘤学科的建设中,一起推动学科的发展。达妥昔单抗β免疫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在国外已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但对于国内临床来说,目前只有国外的临床数据和海南、天津的初步用药经验,未来将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用药方案和我们国家自己的临床数据总结,期待帮助到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王焕民教授指出,神经母细胞瘤为“儿童癌症之王”,目前仍然是儿童肿瘤领域里治疗最为棘手的瘤种之一。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但在新药研发方面还有待加强。多年以来,对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共同期盼,也可能是唯一一个比较明显的进步,就是抗GD2单抗的研发。历经漫长等待,国内第一个神经母细胞瘤靶向GD2免疫治疗药物达妥昔单抗β终于上市,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手段,这是临床工作者和患儿家长期盼已久之事。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携手努力,帮助更多儿童肿瘤患儿“发现生命的潜力”。
刘焰女士提到,百济神州始终秉承“百创新药,济世惠民”理念,努力为患者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为了帮助罹患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摆脱困境,自2020年与EUSA Pharma达成合作,加快引入达妥昔单抗β。在国内获批前,通过海南模式,达妥昔单抗β已经惠及我国37个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家庭,非常高兴看到达妥昔单抗β已在国内上市,为更多孩子带来生命的希望。作为本土创新药企,百济神州将继续与各位专家携手合作,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的高品质新药。
Dr. Carsten Thiel表示,自2015年成立以来,EUSA Pharma一直致力于为全球癌症和罕见病患者带来改变。神经母细胞瘤是好发于婴幼儿的最常见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对患儿及其家属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达妥昔单抗β可以显著提高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5年生存率,随着其在中国获批上市,可为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巨大改变。自2020年1月起,百济神州和EUSA Pharma通力合作,达妥昔单抗β在中国的获批上市是双方合作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感谢百济神州在其中的不懈努力和做出的贡献。
达妥昔单抗β全国上市启动仪式隆重开启,与会专家与百济神州公司管理层共同参与,见证了达妥昔单抗β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愈见希望,凯启新生。
在马晓莉教授、王珊教授、文飞球教授、董岿然教授的主持下,特邀讲者赵强教授介绍了“中国神经母细胞瘤诊疗现状及展望”,方拥军教授、贺湘玲教授、黎阳教授、孙媛教授、王景福教授、王金湖教授,立足神经母细胞瘤诊疗多个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强教授作为首位讲者系统阐述了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现状、现有治疗手段和未来新技术展望。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低但危害极大的儿童恶性肿瘤,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危险度分组,不同危险度分组患者标准治疗流程存在差异。高危组患者标准治疗流程包括诱导治疗(诱导化疗、手术切除)、巩固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放疗)和维持治疗(GD2抗体、异维甲酸)。目前GD2免疫治疗是国内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标准治疗中缺少的重要一环。
GD2是神经母细胞瘤目前最理想的免疫治疗靶点,GD2单抗可与GD2结合诱导各类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已有3种GD2单抗获批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目前仅有达妥昔单抗β在国内获批治疗高危、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2个适应症。在国际上达妥昔单抗β凭借一系列临床试验展现出一些有效性和安全性优势。另外,达妥昔单抗β联合化疗或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初步结果表明该联合策略具有前景,可以在前瞻性临床试验中探索。此外,I期前瞻性研究评估了达妥昔单抗β联合PD-1抑制剂和131I MIBG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值得期待。
泽领新境,愈见希望
在黄东生教授、高举教授、顾硕教授、闫杰教授的主持下,邵静波教授、袁晓军教授2位讲者进行了专题报告。刘嵘教授、张翼鷟教授主持“达妥昔单抗β免疫治疗主题讨论”,李杰教授、刘爱国教授、苏雁教授、袁秀丽教授、张伟令教授、张晓红教授发表了真知灼见。
上海市儿童医院邵静波教授深入解读了多项达妥昔单抗β治疗高危、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关键临床研究。达妥昔单抗β通过ADCC和CDC双重免疫机制诱导NB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达妥昔单抗β针对高危、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展开了一系列临床试验。基于其确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8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2019欧洲神经母细胞瘤研究协作组(SIOPEN)共同推荐达妥昔单抗β用于初治高危、复发或难治性NB的免疫治疗。
APN311-302研究(R2)比较了达妥昔单抗β短期输注联合或不联合IL-2治疗初治高危NB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联合IL-2不能提升、改善达妥昔单抗β治疗高危NB患者的无事件生存(EFS)率、总生存(OS)率,也并不能降低累积复发率(CIR),反而增加了达妥昔单抗β 3-4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治疗依从性,所以在中国的说明书中不再推荐联合IL-2用药。APN311-302(R2)更新研究比较了达妥昔单抗β免疫治疗组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历史对照组治疗初治高危N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提示,达妥昔单抗β治疗高危NB患者的5年EFS率达57%,5年OS率达64%,显著降低复发风险16%,显著提升了治愈潜能,是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维持治疗的标准方案。APN311-302(R4)为达妥昔单抗β长期输注方案联合IL-2治疗初治高危NB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达妥昔单抗β长期输注方案的 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优于短期输注方案。
APN311-303和APN311-202 V3研究为达妥昔单抗β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关键临床研究。其中,APN311-303研究探讨了达妥昔单抗β长期输注在复发或难治性NB患者中的耐受性和有效性,结果证实达妥昔单抗β可显著提升复发或难治性NB患者的远期生存,且免疫治疗相关的疼痛可耐受,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逐渐减轻。达妥昔单抗β±IL-2治疗复发或难治性NB的随机对照研究APN311-202 V3结果显示,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50%,3年EFS率达57%,3年OS率达71%,表明达妥昔单抗β可有效提高远期生存,是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信心之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袁晓军教授,从达妥昔单抗β先行先试用药方案介绍、用药经验总结、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展开专题分享。截至目前,通过先行先试用药绿色通道,国内已经有37位患儿正在接受或已经完成达妥昔单抗β的治疗。结合达妥昔单抗β中国先行先试用药经验,袁晓军教授在总结中表示,达妥昔单抗β耐受性良好,疼痛和过敏等主要不良反应可控,相关毒性低于国外研究;短期疗效比较明确,期待长期的生存获益结果。在使用达妥昔单抗β前,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预处理用药,输注前做好相关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尤其在前两个周期输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此外,袁晓军教授指出,应规范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诱导和巩固阶段的治疗,只有前期规范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达妥昔单抗β的免疫治疗功效。达妥昔单抗β治疗高危和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数据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探索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状态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尝试更多不同的治疗方案。
百向生机,携手前行
心向阳光,启航神母。今年9月,由国内神经母细胞瘤病友社群“神母阳光家园”和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主办、百济神州支持的“2021神经母细胞瘤病友见面会暨社群成立大会”圆满举办。“神母阳光家园”的成立,将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化的信息与互助平台,携手各界力量,不断推动神母细胞瘤疾病诊疗水平的发展,完善多方共同参与的保障体系,切实为一个个患者家庭带来前行路上的阳光。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创始人、副理事长王奕鸥女士和神母阳光家园创始成员潘美好女士,分享了“从社群成为社群服务者”的心路历程,诠释了“生命不设限”的精神。以生命影响生命,神母阳光家园由5位神母患者及患者家长共同创立,创建公众号、召开首届神母阳光家园病友大会、开展专家直播课堂,提供“疾病科普、医疗服务、社群互助、行业交流”服务,一起为神母儿童保驾护航。
携手并进,发现生命的潜力
在与会专家精彩的发言和热烈的探讨中,达妥昔单抗β全国上市会暨第一届百济神经母细胞瘤未来峰会圆满落下帷幕。从加快引入、先行先试、国内获批到即将全国商业上市,达妥昔单抗β为罹患神经母细胞瘤的中国患儿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和全面新生。未来,百济神州将与社会各界共同携手努力,帮助更多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发现生命的潜力”。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俊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