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刘庭波教授:TP53突变MCL患者一线治疗迎来新曙光,BOVen方案展现卓越疗效与安全性

09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罕见且目前尚无法治愈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其中TP53突变是MCL最显著的不良预后因素。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联合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在TP53突变的MCL患者中显示出协同抗肿瘤效应。加入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后,该三药联用方案在复发/难治MCL患者(包括TP53突变患者)中亦表现出积极的临床疗效。


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对BTK的选择性更高,安全性更优。既往研究显示泽布替尼在复发/难治MCL中的总缓解率(ORR)高达84%,完全缓解(CR)率25%-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1.1-33.0个月,这使其成为联合维奈克拉与奥妥珠单抗的潜在优化选择。基于此,Blood杂志近期发表了一项多中心II期研究,评估泽布替尼、奥妥珠单抗和维奈克拉(BOVen方案)在未经治疗的TP53突变MCL患者中的效果。【肿瘤资讯】特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庭波教授,对该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析与点评,详情如下。

3.png

聚焦TP53突变MCL,BOVen方案如何精准出击

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II期研究纳入经组织学确诊、未经治疗的成年MCL患者,所有患者需携带TP53突变,且符合以下治疗开始标准之一:显著的全身症状、细胞减少症、有症状的脾肿大、进行性或有症状的淋巴结肿大,或有临床显著的器官压迫或受累的证据。入组患者允许接受短期糖皮质激素预处理(泼尼松≤100mg/日,疗程<7天)。

BOVen方案以28天为一周期。泽布替尼160mg每日两次,从第1周期第1天(C1D1)起口服给药。奥妥珠单抗在C1D1、C1D8、C1D15及C2-8周期的D1,静脉输注1000mg。维奈克拉从C3D1起20mg/日,递增至400mg/日(图1)。

该研究在维奈克拉开始给药(C3D1)的前3天内,对患者的肿瘤溶解综合征(TLS)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据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研究对于完成治疗后达到CR,且微小残留病(MRD;外周血和骨髓,理想灵敏度1*10-6[uMRD6],若不满足,1*10-5[uMRD5]也可接受)阴性的患者,予以停药。停药后每3个月监测MRD,每6个月影像学随访。患者若病情复发则继续接受泽布替尼与维奈克拉双药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2年PFS率。研究者采用单阶段设计确定样本量25例,若≥11例患者2年无进展则认为方案有效;采用CT及骨髓活检评估疗效(Lugano标准),MRD通过免疫测序(clonoSEQ®,灵敏度10⁻⁶)检测。

3-2.png

图1 研究设计图

BOVen方案重塑TP53突变MCL治疗格局,高缓解率与持久获益引人瞩目

该研究共入组25例未经治疗的TP53突变MCL患者。中位年龄68岁,76%的患者为男性。除TP53突变外,高危特征亦多见,其中包括母细胞/多形性形态(20%)、Ki-67≥30%(52%)、17p缺失(48%)、高危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评分(68%)。

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8.2个月,中位PFS、DSS和OS均未达到。ORR为96%(24/25),CR率为88%(22/25);2年PFS率为72%(95% [CI] 56~92),2年总生存(OS)率为76%(95% [CI] 61~95),2年疾病特异性生存(DSS)率为91%(95% [CI] 75~100)(图2)。通过分析,研究的DSS率优于OS率考虑为COVID-19相关死亡。

3-3(2).png

图2 生存结果:A PFS, B DSS, C OS

在C3、C13和治疗结束(EOT)时,外周血uMRD5率分别为77%(17/22)、95%(18/19)和100%(17/17)。意向治疗分析显示,C3、C13和EOT时患者的外周血uMRD5率分别为68%(17/25)、72%(18/25)和68%(17/25)。同期,患者的外周血uMRD6率分别为32%(7/22)、84%(16/19)和71%(12/15),意向治疗分析对应值为28%(7/25)、64%(16/25)和48%(12/25)(图3)。

3-4.png

图3 随时间变化的外周血MRD结果

本研究共有18例患者完成了24个周期的治疗,并且均达到CR(图4)。其中在EOT时17例可评估MRD患者中,2例MRD阳性(dMRD)的患者继续接受双药治疗;15例达到CR/uMRD的患者均在24个治疗周期后停药。

3-5.png

图4 CONSORT流程图

此外,该研究显示,Ki-67指数、MIPI风险评分、TP53双等位基因失活以及C3和C13时的MRD状态均与MCL患者的DSS、PFS或OS无显著相关性;而母细胞样/多形性变异形态则与患者较差的PFS和OS相关。另外,研究还发现年龄≥65岁的MCL患者OS较差。

研究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腹泻(64%)、COVID-19感染(56%)、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2%)和输注相关反应(24%)。48%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包括COVID-19感染(24%)、肺炎(8%)和肿瘤溶解综合征(4%)等。

综上,BOVen三联疗法(泽布替尼、奥妥珠单抗和维奈克拉)在TP53突变MCL患者中显示出高缓解率和良好的2年PFS率,总体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可控。另外,PCR/NGS检测TP53突变是MCL较为有效的预后标志之一。

BOVen方案为TP53突变MCL患者提供了高效且耐受性佳的一线选择,支持其在此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

专家点评

刘庭波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
血液科淋巴瘤亚专科主任医师
Ⅰ期临床研究中心专业PI
国家血液内科专业质控中心福建省淋巴瘤质控中心主任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肿瘤康复分会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组织细胞病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淋巴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中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刘庭波教授:基于BTK抑制剂联合BCL-2抑制剂和抗CD20单抗三药联用方案在复发/难治MCL患者(包括TP53突变患者)中表现出积极的临床疗效,上述研究评估BOVen方案(泽布替尼、奥妥珠单抗和维奈克拉)在未经治疗的TP53突变MCL患者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BOVen三联疗法在TP53突变MCL患者中显示出高缓解率和良好的2年PFS率,总体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可控。


在疗效方面,BOVen方案在TP53突变MCL的一线治疗中疗效显著。首先,BOVen方案在TP53突变MCL患者中展现出卓越的抗肿瘤活性与深度缓解。该研究中BOVen方案实现了优异的ORR(96%)和CR率(88%),且早期(C3D1)缓解率已达到88%。另外,高水平的MRD阴性率(EOT时外周血uMRD5率达100%)提示患者获得了深度缓解,这对于高危TP53突变MCL患者预后改善至关重要。


其次,BOVen方案的生存获益优于传统化疗及部分靶向联合方案。该研究达到主要终点,2年PFS率为72%,疗效优于既往研究数据中接受强化化疗联合一线自体干细胞移植(2年PFS率为20%)或一代BTK抑制剂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方案(2年PFS率约为55%)的TP53突变MCL患者。


再者,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与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的协同作用,结合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的免疫效应,可实现深度且持久的MRD阴性缓解。临床前数据也支持奥妥珠单抗能增强MCL细胞对维奈克拉的敏感性。


在安全性方面,BOVen方案在TP53突变MCL患者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不良事件谱。BOVen方案的毒性谱与既往三联方案经验一致,常见不良事件可控,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经支持治疗可逆转,未观察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经泽布替尼和奥妥珠单抗2个周期减瘤治疗后,MCL患者均未在维奈克拉剂量递增期间出现TLS,提示减瘤阶段的预处理有效降低了TLS风险。更为关键的是,由于TP53异常往往预示着患者对化疗的耐药性,而BOVen方案作为一种“无化疗”方案,避免了传统化疗相关的高强度毒性,这对于TP53突变患者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BOVen方案为TP53突变MCL患者提供了高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新型一线治疗选择,支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Kumar A, Soumerai J, Abramson JS, et al. Zanubrutinib, obinutuzumab, and venetoclax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 with a TP53 mutation. Blood. 2025;145(5):497-50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e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03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BOVen方案展现卓越疗效与安全性
09月02日
雷昕奕
永州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BOVen方案展现卓越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