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外对话,共论胃癌ADC精准治疗新时代——【G+Talk】胃部肿瘤中外学术交流会圆满举办

08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举办2025年8月21日,G+Talk胃部肿瘤中外学术交流会议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恩孝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刘振洋教授以及比利时鲁汶大学附属Gasthuisberg医院Eric Van Cutsem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邀请国内领域大咖,聚焦胃癌精准治疗与创新药物进展,通过主题讲座、病例分享与高端对话形式,共同解读最新循证证据,探讨治疗策略的优化与未来发展方向。

开场致词

会议伊始,李恩孝教授、刘振洋教授和Eric Van Cutsem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发表开场致辞。他们指出,HER2阳性胃癌患者预后差异显著,亟需更多高效创新的治疗选择。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崛起为HER2靶向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德曲妥珠单抗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治疗标准不断更新。G+Talk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为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之间搭建了高效沟通的桥梁,期待诸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能为全球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启迪。

Part1 主题讲座

破局胃来:从后线到一线,ADC药物开启HER2阳性胃癌治疗新纪元

Eric Van Cutsem教授首先基于全球胃癌流行病学数据,强调了开发新疗法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迫切性。随后,他回顾了HER2阳性胃癌靶向治疗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到近年来 ADC的兴起。

Van Cutsem教授提到,TOGA研究确立了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胃癌一线治疗的地位,KEYNOTE-811研究则带来了进一步的突破——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但最终的总生存(OS)获益显示获益仅限于PD-L1阳性的患者。

Van Cutsem教授重点梳理了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胃癌的一系列临床研究。DESTINY-Gastric01研究在亚洲开展,结果显示该药在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的患者中,ORR高达 51.3%,显著优于化疗组的14.3%,中位OS(12.5个月 vs 8.9个月)和PFS(5.6个月 vs 3.5个月)也更优。

随后,针对西方人群的 DESTINY-Gastric02研究在二线人群中验证了德曲妥珠单抗的疗效与可控的安全性,ORR 41.8%,中位OS(12.1个月)、PFS(5.6个月)和缓解持续时间(DOR,8.1个月)均优于预期。

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全球 III 期 DESTINY-Gastric04研究。该研究将德曲妥珠单抗与标准二线治疗方案(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直接比较,结果显示德曲妥珠单抗组的中位OS达到14.7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4 个月,死亡风险降低 30%(HR=0.70,P=0.004),2年OS率翻倍(29.0% vs 13.9),且 PFS也有显著改善(6.7个月 vs 5.6个月,HR=0.74,P=0.07)(图1),ORR显著提升(44.3% vs 29.1%)。该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确立了德曲妥珠单抗组作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新标准地位。

图1.png图1. DESTINY-Gastric04研究的结果

展望未来,Eric Van Cutsem教授介绍了正在进行的 DESTINY-Gastric03研究,该研究旨在探索德曲妥珠单抗在一线治疗中的潜力,包括联合化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策略。他最后总结道,德曲妥珠单抗现已被ESMO泛亚指南正式推荐用于HER2阳性胃癌的二线治疗,其卓越疗效与可管理的安全性正获得全球认可。

2025 ASCO胃癌治疗进展

吴胤瑛教授分享了 2025年ASCO大会上胃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早期与晚期两大板块。

在早期胃癌方面,吴教授首先介绍了 RESOLVE 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该研究奠定了 SOX 方案在围手术期治疗中的重要地位。2025年ASCO 的重磅研究——MATTERHORN 则首次在 III 期多中心研究中验证了免疫联合化疗在围手术期治疗的价值。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度伐利尤单抗联合FLOT方案显著改善了3年无事件生存(EFS;HR=0.71,P<0.001)率(图2),病理完全缓解(pCR)率由 7% 提升至19%,且安全性良好。吴教授同时对比了MATTERHORN与KEYNOTE-585的差异,指出化疗方案选择可能是导致结果不一致(前者阳性而后者阴性)的重要因素。此外,一项纳武利尤单抗联合SOX新辅助治疗的II期研究显示pCR率高达 21.74%,并提示 MHC II 过表达可能成为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潜在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为未来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图2.png图2. MATTERHORN研究的结果

在晚期胃癌方面,吴教授再次强调了 DESTINY-Gastric04 研究的重要意义:德曲妥珠单抗显著延长了OS与PFS,使死亡风险降低30%,巩固了其在二线治疗中的标准地位。她还介绍了 DESTINY-Gastric03研究的部分探索性结果,显示德曲妥珠单抗在一线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中均取得了较高的ORR,为其进军一线治疗奠定了基础。

除 HER2 靶点外,吴教授还关注了 Claudin18.2靶点的研究进展。她介绍了国产 ADC 药物 TQB2103 在 I 期研究中展现出的良好抗肿瘤活性,以及 CAR-T 疗法(CT041)在转化研究中发现的疗效预测标志物。这些新成果都为胃癌的精准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最后,吴教授总结道:围手术期免疫联合化疗正逐步成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治疗,而在晚期胃癌中,以ADC为代表的新型药物正不断前移至一线治疗序列。胃癌精准治疗时代已经到来。

G Talk之巅峰论道

巅峰论道环节,李恩孝教授主持会议,并邀请山东省肿瘤医院李长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丹丹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广雨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杨琼教授和Eric Van Cutsem教授互动交流。讨论主要围绕三个核心问题:早期胃癌的免疫治疗、HER2 阳性晚期胃癌的治疗策略、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共表达时的治疗选择。

Q1. 免疫治疗已逐步开始探索早期胃癌阶段,MATTERHORN是目前唯一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研究,您如何看待该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专家们一致认为,MATTERHORN 研究作为首个在早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取得成功的 III 期临床研究,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显著改善了EFS,并显示出OS延长的趋势,这极大地增强了临床医生对围手术期免疫联合化疗的信心。国内虽然也有一些小样本的免疫联合化疗研究,但MATTERHORN 提供了更强有力的证据,预示着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将成为未来的新方向。

Q2. HER2阳性胃癌在一线抗HER2治疗进展后,二线缺乏标准抗HER2方案,DESTINY-Gastric04是目前唯一对比标准治疗,显著提升OS的研究,您如何看待该结果?以及未来如何考量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排兵布阵?

专家们表示,尽管在 HER2 阳性胃癌二线治疗中,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是相对标准的选择,但 DESTINY-Gastric04 研究结果问世现改变了这一局面。该研究证明了德曲妥珠单抗能够显著延长HER2 阳性患者的OS超过3个月,且毒副作用不高于标准双药方案。这项研究为 HER2 阳性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指导,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这一高效药物更好地融入治疗序列。此外,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在接受一线抗 HER2 治疗后,其 HER2 表达可能会发生改变甚至缺失。如果条件允许,在进入二线治疗前重新检测 HER2 状态可能会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Q3. 随着胃癌迈向精准化治疗,不同生物标志物可能存在共表达情况,如HER2、PD-L1、CLDN18.2,在您的临床实践中,如何考虑共表达的情况以及如何制定治疗方案?

中国专家们认为,在HER2和Claudin18.2共表达时,应优先考虑HER2靶向治疗。如果 PD-L1 表达也呈阳性,则可考虑联合抗HER2和免疫治疗。对于PD-L1 强阳性(CPS≥5)的患者,倾向于免疫治疗优先。对于 PD-L1 表达较低(CPS 1~4)且 Claudin18.2阳性的患者,双特异性抗体或 Claudin18.2 靶向药物都是潜在选择,但需综合考量经济因素。

Eric Van Cutsem 教授坦言,目前对于多种生物标志物共表达患者的治疗选择,尚无完全清晰的答案,这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验证。他指出,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如果患者同时具备 PD-L1阳性和Claudin18.2阳性,他会优先考虑抗 PD-1 治疗。但他也强调,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他认为,最终的治疗决策应基于最主要的靶点表达。他个人的选择是,如果 HER2阳性,他会优先进行HER2靶向治疗,并根据PD-L1状态考虑是否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而 Claudin18.2 靶向治疗则主要在他确信患者 HER2 阴性时才会选择。他认为,尽管数据尚不完善,但应根据各靶点阳性程度来做动态调整,而非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选择。

Part 2 病例分享 教科书级实践:ADC药物治疗HER2阳性胃癌

会议还特别设置了病例分享环节,在刘振洋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梦娇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许昱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ADC药物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典型病例。

病例1是一例61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贲门腺癌Ⅳ期,双肺、肝脏、腹腔淋巴结转移,HER2 阳性,pMMR,PD-L1 CPS=2。经一线SOX+免疫+曲妥珠单抗、二线白蛋白紫杉醇+免疫+曲妥珠单抗、三线伊立替康+免疫+放疗后,四线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肝脏病灶完全缓解,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PFS至今已超过5个月。OS超过32个月。

病例2是一例71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贲门胃体癌IV期(cT4aN3M1),肝、腹腔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PD-L1阴性。经一线XELOX+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二线接受德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用药2个周期后,病情得到控制,达到疾病稳定。

随后,在刘振洋教授的主持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婧华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甘平平教授、甘肃省人民医院李红玲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谢可教授和Eric Van Cutsem教授针对上述病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分析。专家们首先肯定了这两个病例在多线治疗中的成功经验,并指出即便靶点相同,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疗效仍存在差异;随后讨论了在缺乏新活检病理时后线治疗的选择,以及免疫和抗血管生成治疗跨线应用的合理性与局限;最后强调,临床实践应在指南和证据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与身体状况,制定最适宜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延长生存并提升生活质量。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李恩孝教授、刘振洋教授和Eric Van Cutsem教授发表总结致辞。三位教授对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和深入讨论表示衷心感谢,并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他们指出,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正迎来以ADC为代表的全新变革,循证证据不断积累,临床应用逐步规范。未来,希望国内外专家携手合作,进一步探索精准治疗策略,加快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最终惠及更多患者。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俊澔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