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AR-T疗法破局髓外困境!EMD缓解率达100%,为高危患者带来深度缓解

08月22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髓外病变(EMD)是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导致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普遍较差。近期,一项发表于Blood Cancer Journal的德国回顾性研究,为EMD的治疗带来了重要启示。该研究首次直接比较了CAR-T细胞疗法与双特异性抗体(bsABs)在80例伴有EMD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的疗效。数据显示,在该研究队列中,CAR-T疗法在诱导EMD病灶缓解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缓解率,其中Cilta-cel治疗组的EMD客观应答率达到100%,且患者获得了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提示对于部分EMD患者,CAR-T细胞疗法是实现深度缓解的有力工具¹。

截屏2025-08-22 15.48.42.png

直面髓外“孤岛”,T细胞重定向疗法迎来真实世界“头对头”检验

EMD是MM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不良预后因素,其发生率在复发/难治性患者中可高达20%¹。与局限于骨髓的病变不同,EMD浆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增殖能力和耐药潜能,形成了难以攻克的“肿瘤孤岛”,导致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

近年来,以CAR-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为代表的T细胞重定向免疫疗法,已成为RRMM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然而,这两种前沿疗法在EMD这一特殊病理类型中的表现如何,尚缺乏直接的比较数据。为此,德国三个学术中心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了80例接受了四种不同T细胞重定向疗法的EMD患者,包括两种CAR-T产品(Cilta-cel, Ide-cel)和两种双特异性抗体,即靶向BCMA的特立妥单抗(Teclistamab)与靶向GPRC5D的塔奎妥单抗(Talquetamab)。所有入组患者均为重度经治(中位治疗线数5-7线)且对多种药物难治,旨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评估不同治疗策略的临床价值¹。

缓解深度与持久性分析:CAR-T疗法在本研究中展现更高缓解水平

该研究的核心数据显示,在此特定队列中,相较于双特异性抗体,CAR-T细胞疗法能够为EMD患者带来更深度、更持久的疾病控制。

EMD病灶缓解水平存在差异在EMD客观应答率(ORR)方面,Cilta-cel和Ide-cel治疗组分别达到了100%和82%;而特立妥单抗和塔奎妥单抗治疗组则为36%和29%。在更深层次的EMD完全缓解(CR)方面,CAR-T疗法同样获得了更高比例Cilta-cel 69%,Ide-cel 41% vs. 双抗组 18%-24%)。这些数据提示,CAR-T细胞能够有效地清除实体性的髓外肿瘤负荷¹。

无进展生存获益更为突出:更深的缓解最终转化为更长的生存获益。在中位12.2个月的随访后,Cilta-cel治疗组的中位PFS尚未达到,Ide-cel组为7.6个月,两者均显著优于两种双特异性抗体(mPFS分别为4.0个月和2.6个月)。总生存期(OS)数据也观察到了相似的积极趋势¹。

截屏2025-08-22 15.54.21.png

图1. 两种T细胞定向疗法的生存结局

数据背后:桥接治疗与复发模式揭示疗效差异的关键

本研究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并观察到两种疗法间有趣的模式差异。

首先,有效的桥接治疗是CAR-T疗法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显示,在接受CAR-T细胞回输前,通过桥接治疗获得肿瘤缓解(PR及以上)的患者,其后续的PFS显著延长。这提示,在CAR-T制备期间有效控制肿瘤负荷,对于改善EMD患者的最终预后至关重要¹。

其次,两种疗法的复发模式不尽相同。CAR-T治疗后,35%的复发患者仅表现为血清学指标异常,其EMD病灶仍维持缓解状态。相比之下,双抗治疗后的复发病例中,仅5%为此种模式,绝大多数复发均伴随EMD病灶的再次出现。这一现象可能暗示,CAR-T细胞在髓外病灶局部具有更持久的免疫监视能力¹。

编者按:CAR-T与双抗各有所长,共塑MM治疗新格局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为EMD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循证依据。其结果清晰地表明,在重度经治的EMD患者中,CAR-T细胞疗法在实现深度缓解方面具有显著潜力。

然而,在解读这些数据时,必须客观看待CAR-T与双特异性抗体在MM整体治疗格局中的定位。双特异性抗体作为“即用型”的免疫疗法,无需个体化制备,具有更高的可及性,能够让患者更快地获得治疗,这在疾病快速进展的情况下尤为重要。近年来,双抗药物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MM治疗领域的中坚力量。靶向BCMA的特立妥单抗(泰立珂®)和埃纳妥单抗(Elranatamab),以及全球首个靶向GPRC5D的塔奎妥单抗(拓立珂®),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为后线RRMM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选择。

因此,CAR-T与双抗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更应被视为互补的治疗策略。CAR-T疗法以其一次治疗、长期缓解的潜力,可能更适用于寻求深度、持久缓解且能够耐受治疗前等待及相关毒性的特定患者群体。而双特异性抗体则凭借其便捷、高效的特点,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易获得的创新治疗途径。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如何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如肿瘤负荷、EMD部位)、既往治疗史、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可及性,为患者“量体裁衣”,在CAR-T与双抗之间做出最优选择或进行合理时序的安排,将是临床医生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Steinhardt MJ, Schaefers C, Leypoldt LB, et al. Activity of CAR-T cells and 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multiple myeloma with extramedullary involvement. Blood Cancer J. 2025;15(1):126. Published 2025 Jul 30. doi:10.1038/s41408-025-01330-9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血液肿瘤资讯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08月22日
王尚凯
封丘县人民医院 | 皮肤科
CAR-T疗法在诱导EMD病灶缓解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缓解率
08月22日
张婉君
蒙城县中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髓外病变(EMD)是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导致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普遍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