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聚焦升级:局系协同赋能年轻HR+乳腺癌治疗

08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资讯】特此荣幸邀请李嘉域教授,聚焦我国乳腺癌临床特征及其衍生的特殊治疗需求,分享其宝贵经验与独到见解。

李嘉域教授:乳腺癌雄踞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榜首,2020年我国新发病例已突破42万大关。对比欧美,我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图景呈现出鲜明特征:患者群体更为年轻,且年轻患者的占比正逐年攀升。具体而言,美国乳腺癌中位发病年龄为62~64岁,而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则降至45~49岁,年轻化趋势显著。尤为严峻的是,我国年轻乳腺癌的发病率曲线仍在持续上扬。

这种独特的流行病学分布,无疑给我国的临床诊疗带来了独特挑战。首先,临床普遍认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通常劣于年长组[5]。究其深层原因:一方面,年轻乳腺癌常伴随高危复发病理特征,揭示其肿瘤本身具有内在的高侵袭性[5]。这可能与更高的组织学分级、BRCA1/2基因胚系突变频率、Ki-67高表达以及脉管浸润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年轻患者旺盛的卵巢功能旺盛,持续分泌大量雌激素,这会进一步驱动HR+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1,5],从而导致年轻患者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5]。现有研究明确指出,复发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水平远高于未复发患者[6]。这提示我们,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治疗亟需“升级”。比如,对于我国最为常见的HR+乳腺癌来说,在系统性治疗的方式上,对于绝经前女性患者,卵巢功能抑制(OFS)方案的使用以抑制雌激素分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对于广大年轻乳腺癌患者而言,治愈后通常有更多参与职场的机会和需求,年轻乳腺癌患者所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功能也更多、更复杂,因此对生活质量的预期也更高。这些都是临床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举例而言,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时,年轻患者对生育力保护和乳房外形保留等有着非常迫切需求,这些都必须在临床工作中加以重视。我国多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保乳率更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相关随访数据提示,保乳患者与切乳患者具有相似的远期预后,证实了保乳手术在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7]。近年来,我国乳腺癌患者的保乳率有所提高,但仍有上升的空间[7]

当下,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的探索正朝着更优化的方向发展。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保乳手术的适应症不再局限于单中心病灶,多发病灶患者进行保乳成为可能。例如,ACOSOG Z11102研究纳入同侧多发乳腺癌女性保乳患者270例,入组标准:病灶数量2~3个,至少1个浸润癌;病灶间距≥2 cm 且位于2个象限以内;T≤5 cm;cN0-1。患者在保乳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及瘤床加量,中位随访 66.4 个月,5 年累积局部复发率为 3.1%。该研究提示,在合适人群中,对同侧多发病灶患者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是合理选择。然而,该研究随访只有5 年,随访时间略短,期待更长时间的随访数据[10]

总的来说,得益于领域内相关研究长期随访数据的陆续出炉,对于部分特定患者,保乳术后豁免放疗已成为现实,这既规避了放疗的潜在毒副反应,又确保了长期的生存预后不受影响。因此,识别并验证那些能够安全豁免放疗的潜在受益者,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

然而,学界的探索并未止步,正如乳腺癌局部治疗不断寻求精进,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款经典GnRHa的巨大优化潜力逐渐被发掘。传统戈舍瑞林自1987年在英国上市以来,植入剂一直是其唯一的剂型选择。但这种独特的崩解过程可能导致药物波动较大,甚至引发雌激素抑制脱节[18-20]。值得警惕的是,雌激素脱节或可与早期疾病复发风险增加2~3倍有关[21-23]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2.2类新药戈舍瑞林微球,通过剂型上的创新,成功克服了传统植入剂的不足,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整体疗效。纳入中国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303研究)提示,相比传统戈舍瑞林,戈舍瑞林微球组患者雌二醇(E2)突破绝经后水平的比例更低,证明了其明确的临床获益。该研究已于2025年正式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24]。不仅如此,戈舍瑞林微球还得到了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相关诊治指南中的推荐,其乳腺癌适应症也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展望未来,我们热切期待戈舍瑞林微球促进我国更广大的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迈向治疗实践进阶之路,守护年轻HR+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癌症杂志. 2024;34(3):316-334.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中华医学杂志, 2023,103(6) : 387-403.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20907-01895.
[3]Wang X, et al. EClinicalMedicine. 2023 Sep 22;64:102243.
[4]蒋潇婷, 等,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36):2823-2827.
[5]龚畅,刘强. 《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 (2022)》 解读.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3,32(11):1648-1656.-5
[6]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8 March ; 17(3): 614–620.
[7]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J]. 中华医学杂志,2023, 103(6): 387-403.
[8]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 2020 版).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30(4):321-342.
[9]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中国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2;42(2):132-136.
[10] 黄庆佳, 杨辞秋, 王坤. 2024年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进展和展望. 循证医学. 2024;24(6):321-328.
[11]Schinzinger A: 18th Congress of the German Society for Surgery. Beilage Centralblatt Chir 16:55-56, 1889, Ueber carcinoma mammae (abstr).
[12]张彦收, 刘运江等.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简史[J]. 中华医史杂志, 2015, 45(1):28-32.
[13]刘燚铭, 范蕾, 莫淼, 邵志敏, 余科达. 卵巢功能抑制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癌症杂志. 2022;32(8):705-711.
[14]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2008, 10(4): 525-534.
[15]Kelly CM, Bennett KE, Cahir C, et al. JCO Oncol Pract. 2024 Nov 12:OP2400502.
[16] Fleege NMG, Li Y, Kidwell KM, Henry NL. Clin Breast Cancer. 2023 Jun;23(4):454-460.
[17] Chen Y, Zhang R, Yan Y, Li H, Song G.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24 Aug;206(3):543-550.
[18] Li, Xuebing, et al. Materials Horizons 11.12 (2024): 2820-2855.
[29] Qi, Pan, et al.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16.8 (2019): 3502-3513.
[20] Wang, **aoyi, and Diane J. Burgess.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78 (2021): 113912.
[21] J Clin Oncol. 2016 May 10;34(14):1580-3.
[22] Clin Cancer Res 2020;26:2986–96
[23] Haddad, Tufia C., et al.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30.15 (2024): 3147-3156.
[24] 邵喜英, 张清媛, 牛钊峰, 等 . LY01005 和诺雷得®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4): 335-34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惠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