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ACA策问(Ⅴ)丨樊代明院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医整合的文化自信与未来之路

08月26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8月,在黄河之滨的郑州,一场围绕“西医与中医”的深度对话在《策问》栏目展开。我们荣幸地邀请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孙海波教授对话中国整合医学的领军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樊院士以其深邃的哲学思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时代价值、中医的价值理性与西医的工具理性的关系,以及中西医整合如何提升中国医学文化软实力等核心问题,为我们带来了高屋建瓴的解答,描绘了一幅中国医学凭借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的宏伟蓝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文化自信的基石

当今医学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拐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新挑战层出不穷,而知识的碎片化使得现代医学在应对慢性病、复杂疾病时显得力不从心。“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我们过去中医西医都没有遇到过的,”樊代明院士开宗明义地指出,“知识多了,只有整合起来才有力量。”这种困境甚至反映在医疗体系的现实层面,过度分科导致“八个医生看一种病”,医院运营困难,这正是整合思维缺失的后果。

在此背景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理念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樊院士认为,这不仅是学术层面的方法论,更是中国医学文化自信的体现。他将中医的形成与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从“中州”、“中原”到“中国”,其核心是“中庸”的智慧。“中医其实它的精髓就是中庸,”樊院士强调,“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永远存在。”这种思想非常适用于人体与生命。

中医的智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整体思维,着眼于人体的根本而非局部病灶;辨证论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疾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疗效首关,以最终的综合疗效作为评判标准。这与西医追求的“真善美”形成了有效对位与互补,为中国医学在全球范围内树立独特而强大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挑战

中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樊院士回顾了近四百年来中医遭遇的四次重大冲击:18世纪新中医对典籍的革新,19世纪西医传入带来的主导地位更迭,20世纪30年代政府层面的废止风波,以及当代面临的“用西医的研究方法和标准来检验中医”这一更深层次的挑战。

“你怎么能用一个系统来检查另外一个系统?”他尖锐地指出,这种做法的本质是控制,而非发展。正确的道路应该是“升华”,即中西医在“保障健康”的共同目标下,各展所长,互相学习,最终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整合效应。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东西方医学智慧的互补

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疾病应对模式,蕴含着深刻的“价值理性”,而现代医学则更侧重于“工具理性”。樊院士认为,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存在深层次的契合与互补。他巧妙地重新解读了“真善美”在中西医中的不同体现:

  • 真:西医求“真”,在于分子、细胞层面的精准,是“科学求真”,但可能“不一定务实”,因为它看到的只是片面。而中医求“真”,是全身表现和整体结果的“真”,是务实的真。

  • 善:西医讲“善”,多指“善心善术”,是善良。而中医的“善”是“善于”的善,强调“上善若水”,要善于适应环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是一种高超的生存智慧和哲学。

  • 美:西医的“美”,在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是“美不胜收”。中医的“美”,则是整个状态回到和谐、舒服的境界,是艺术层面的有机整合,最终体现为“疗效首关”。

这种互补在临床实践中尤为明显。例如,化疗引起的疲劳、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在西医看来并非严格意义的“病”,难以处理,而中医则能从“虚证”入手进行有效调理。对于部分西医查不出原因的不孕症,中医却能通过调理实现“送子观音”般的效果。在肿瘤领域,樊院士更提出,如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多种癌症,其本质是内分泌或增生性疾病,恰恰是中医调节机体平衡的优势所在。

整合医学: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引擎

在全球化时代,医学的交流日益频繁。中西医整合不仅是临床实践的需要,更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战略。樊院士认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为医学提供了宝贵的世界观。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共同呼吁“必须回到2500年前向孔子学习智慧”,这正说明了东方哲学对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重要性。

整合医学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和“天人合一”的整合观。它要求医学超越单纯的技术层面,关注“道”与“术”的统一。樊院士强调:“技术是教你怎么做,而道呢?是该不该做。如果一个事情不该做,你做得越好,对人的伤害是越大的。”

在肿瘤治疗方面,这种理念的转变尤为关键。源于游牧文化的西方医学常将肿瘤视为“你死我活”的敌人,强调“杀灭”。而源于农耕文明的中国哲学则是“你活我也活”,强调共生与平衡。整合医学主张,应根据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两种策略结合起来:早期肿瘤,可以当成敌人果断清除;而对于中晚期肿瘤,则应转向“保人”为核心,通过调整人体自身的自然力,实现带瘤生存,追求“活得长、活得好”。这一思想正深刻改变着世界医学的理念和走向,欧洲和美国的权威媒体也评价中国的整合肿瘤学指南“反映的是中国人的自信”,“正在改变世界医学发展的理念和走向”。

走向世界:中西医整合的文化根基与未来展望

中西医整合要走向世界,必须有坚实的信念支撑和文化根基。这个根基,就是源自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哲学智慧。樊院士指出,我们不能固守旧有的世界观,比如至今仍在说的“日出日落”,就是一个典型的错误认知。医学观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他强调,未来的医学发展,应当“要用中医的哲学观来指导整个医学的发展,包括西医”。这不是要用一个体系去取代另一个体系,而是在“道”的层面,让中医的宏观智慧为西医的微观探索提供方向;在“术”的层面,让西医的科学方法促进中医的现代化发展。两者各按规律发展,向着共同的健康目标迈进。

最后,他以“永远向前走,否定到最后”寄语中青年医生,鼓励他们不拘泥于局部,不为左右诱惑,勇于否定过去,不断开拓创新。“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尾巴上的前途带到哪里,”他用狮子找前途的寓言生动地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智慧与前行。这不仅是对医者的期许,更是对中西医整合事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洞见——唯有不断整合、不断超越,中国医学才能真正地立于世界之林,为人类健康贡献更大的中国智慧。
 

本期特约CACA《策问》栏目主持人
孙海波
副主任 博士 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科技创新杰出青年
河南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 青委副主委
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 青年专家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 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恶性间皮瘤专业委员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 委员
国际食管疾病协会(ISDE)会员
2017.10-2018.11 美国华盛顿大学 访问学者
2023.9-2023.12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 访问学者
2024.6-2024.8 东京大学附属病院 访问学者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 Annals of Surgery,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Lung Cancer等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牛莹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uqi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