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HA/EMN重磅指南:四联方案奠定初治新基石,14种新药改写复发/难治结局,多发性骨髓瘤诊疗迈入新纪元!

08月0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领域正经历快速发展,新药的涌现与治疗理念的革新对临床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应对这一趋势,欧洲血液学协会(EHA)与欧洲骨髓瘤网络(EMN)联合发布了最新的循证指南。该指南系统性回顾了自2021年以来的关键研究进展,整合了包括R2-ISS分期系统、微小残留病(MRD)作为疗效终点,以及多款新获批方案在内的重要内容。指南确立了DaraVRd/IsaVRd四联方案在初治患者中的标准地位,提出了对高危冒烟型MM(SM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的新策略,系统梳理了CAR-T、双特异性抗体等免疫疗法在复发/难治MM(RRMM)患者中的应用路径,并提供了针对骨病、肾损伤及新型疗法相关毒性的管理建议,旨在为全球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全面的MM诊疗决策依据。

截屏2025-08-09 14.00.31.png

指南介绍

自2021年版指南发布以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疗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版国际分期系统(R2-ISS)的应用、新的预后标志物的出现,以及多达14种新治疗方案的获批,显著增加了临床决策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EHA与EMN的专家组基于2021年1月至2025年5月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这部全新的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在MM的全程管理中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诊断、分期与预后评估的演进

尽管MM的诊断标准保持不变,但疾病的分期与预后评估体系已全面升级。新推出的第二版国际分期系统(R2-ISS),通过整合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细胞遗传学异常,能更精准地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其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预测能力优于既往分期系统。
 
在预后标志物方面,国际骨髓瘤学会(IMS)更新了高危MM的共识定义。同时,数项新兴技术正逐步进入临床实践,包括通过新一代流式细胞术(NGF)检测循环浆细胞(CPCs)、应用质谱法(MS)高灵敏度检测M蛋白,以及基因表达谱(GEP)分析。这些技术为疾病的精准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依据。
 
在疗效评估层面,MRD状态已成为关键的疗效预测因子,并被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建议作为MM临床试验的终点,以加速新药审批。指南推荐,骨髓MRD评估应结合影像学MRD(PET-CT或DWI MRI)进行综合判断。此外,基于现有证据,24小时尿液检测在常规疗效评估中的必要性已有所下降。

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从“观察等待”到“早期干预”的转变

对于SMM的管理策略,指南反映了从“观察等待”到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的重大理念转变。尽管“观察等待”仍是标准策略,但新的III期临床试验证实了早期治疗的获益。关键的III期AQUILA研究显示,对于高危SMM患者,使用达雷妥尤单抗单药治疗3年,相较于主动监测,可显著改善PFS(5年PFS率:63.1% vs 40.8%)和OS。同时,以治愈为目标的探索性研究(如CESAR研究)也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因此,指南推荐,虽然尚待监管机构批准,但对于高危SMM患者,可考虑使用达雷妥尤单抗单药治疗3年(证据等级/推荐等级:I, A)。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四联方案确立新标准

针对NDMM的治疗是本次指南更新的核心。以抗CD38单抗为基础的四联方案已成为新的标准治疗(SOC)。
 
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基于III期PERSEUS研究和GMMG-HD7研究的有力证据,指南推荐DaraVRd和IsaVRd作为新的一线诱导治疗SOC(I, A)。ASCT后的维持治疗,基于PERSEUS和AURIGA研究的结果,则推荐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DaraR)作为新的SOC(I, A)。
 
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治疗选择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如IMWG虚弱评分)进行分层。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基于IMROZ研究和CEPHEUS研究,IsaVRd和DaraVRd是新推荐的SOC(I, A)。对于所有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尤其是虚弱患者,DaraRd是重要的治疗选择。而在虚弱评分更高的患者中,基于IFM2017-03研究,应考虑地塞米松减量策略(DaraR),以在确保疗效的同时降低治疗毒性。

截屏2025-08-09 14.05.26.png

图1.NDMM患者的治疗建议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免疫治疗时代来临

RRMM的治疗选择极大丰富,指南根据既往治疗史和耐药情况给出了精细化的分层推荐,其中免疫治疗,特别是双特异性抗体,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线治疗: 治疗选择主要取决于对来那度胺是否耐药。对于来那度胺耐药的患者,基于CARTITUDE-4研究,CAR-T疗法(Cilta-cel)成为一个关键选择。同时,基于DREAMM-7和DREAMM-8研究,ADC药物(Belantamab mafodotin)联合方案(BelaPd或BelaVd)也显示出显著获益。此外,抗CD38单抗联合方案(DaraKd或IsaKd)仍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截屏2025-08-09 14.07.19.png

图2. RRMM二线治疗建议

三线及以上治疗(多重耐药后): 这是免疫治疗的主战场。BCMA靶向的CAR-T细胞(Cilta-cel, Ide-cel)、ADC药物(Belantamab mafodotin)以及多种双特异性抗体为三类药物耐药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截屏2025-08-09 14.08.29.png

图3. RRMM三线治疗建议

聚焦双特异性抗体:后线治疗的新支柱

本次指南更新的一大亮点是系统性地纳入了多种双特异性抗体(BsAb)的临床数据,确立了其在RRMM后线治疗中的核心地位。这些T细胞重定向疗法通过连接T细胞与肿瘤细胞,高效地清除了骨髓瘤细胞。

BCMA靶向双特异性抗体:

特立妥单抗 (Teclistamab): 在MajesTEC-1研究中,用于治疗中位经治5线的RRMM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3.0%,中位PFS为11.4个月。

埃纳妥单抗 (Elranatamab): 在MagnetisMM-3研究中,用于既往未接受BCMA靶向治疗的患者,ORR为61.0%,中位PFS为17.2个月。

Linvoseltamab: 在LINKER-MM1研究中,ORR达到7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29.4个月。

GPRC5D靶向双特异性抗体:

塔奎妥单抗 (Talquetamab): 作为首个靶向GPRC5D的药物,在MonumenTAL-1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疗效,其ORR在不同剂量组中约为70%。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证实塔奎妥单抗在既往接受过T细胞重定向治疗(包括CAR-T或BCMA-BsAb)的患者中依然有效,ORR可达66.7%,为免疫治疗的序贯使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这些双特异性抗体均为皮下注射,相对便捷。其常见不良事件包括CRS、感染和血细胞减少等,但大多为低级别且可控。指南对CRS和ICANS等关键毒性提供了详细的分级管理建议。

支持治疗与不良事件管理

指南对并发症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更新。在骨病管理方面,推荐所有骨溶解病变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或地诺单抗,并对使用时程给出了建议。在感染预防方面,基于TEAMM研究,推荐在治疗初期进行左氧氟沙星预防性用药(I, A)。此外,指南针对新型疗法相关毒性,特别是Belantamab mafodotin相关的眼部毒性、CRS及ICANS,提供了详细的分级管理流程,为这些强效免疫疗法的安全应用提供了保障。

编者按

这部2025年EHA-EMN指南不仅是对过去四年MM领域进展的全面总结,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设定了方向。MM的治疗范式正从传统的序贯治疗,迈向基于患者风险分层、MRD状态和耐药机制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时代。四联方案作为初治新基石,以及免疫疗法在后线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首先,面对众多高效的免疫疗法,如何进行最佳的治疗排序以实现患者最大获益,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南根据现有数据提出了初步方向,例如CAR-T疗法可能需优先于其他BCMA靶向疗法,而在CAR-T进展后更换靶点(如使用塔奎妥单抗)可能是有效策略。其次,如何利用MRD指导治疗决策,例如实现治疗的“降阶”或“升阶”,是通往功能性治愈之路必须攻克的关卡。最后,新疗法的药物可及性与成本效益,以及新型毒性的管理,也是全球医疗体系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总而言之,这部指南为MM的临床诊疗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新蓝图。临床医生需深入理解并应用指南中的循证建议,以更好地应对MM治疗的复杂性,为每一位患者带来更长、更高质量的生存希望。

参考文献

[1] Dimopoulos, M. A. et al. EHA-EMN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Nat. Rev. Clin. Oncol.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71-025-01041-x
[2] Sonneveld, P. et al. Daratumumab, bortezomib, len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for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390, 301-313 (2024).
[3] Facon, T. et al. Isatuximab, bortezomib, len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for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391, 1597-1609 (2024).
[4] Dimopoulos, M. A. et al. Daratumumab or active monitoring for high-risk 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 New Engl. J. Med. 392, 1777-1788 (2025).
[5] San-Miguel, J. et al. Cilta-cel or standard care in lenalidomide-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389, 335-347 (2023).
[6] Hungria, V. et al. Belantamab mafodotin,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for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391, 393-407 (2024).
[7] Dimopoulos, M. A. et al. Belantamab mafodotin, pom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in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391, 408-421 (2024).
[8] Moreau, P. et al. Teclistama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387, 495-505 (2022).
[9]Chari, A. et al. Talquetamab, a T-cell-redirecting GPRC5D bispecific antibody for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387, 2232-2244 (2022).
[10] Ludwig, H. et a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treatment with bispecific antibodies and CAR T cells in multiple myeloma: a consensus report of the European Myeloma Network. Lancet Oncol. 24, e255-e269 (2023).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09日
段莎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 | 呼吸内科
1
08月09日
刘岩
馆陶县人民医院 | 放疗科
EHA/EMN重磅指南:四联方案奠定初治新基石,14种新药改写复发/难治结局,多发性骨髓瘤诊疗迈入新纪元!
08月09日
申苗苗
成武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特立妥单抗 (Teclistamab): 在MajesTEC-1研究中,用于治疗中位经治5线的RRMM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3.0%,中位PFS为11.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