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十届乳腺肿瘤研讨会|对话王红教授,探讨临床乳腺癌诊疗的现在与未来

08月14日
来源:肿瘤资讯

八月流金,赣水之畔,一场智慧与思想的盛宴正悄然上演。2025年8月1日至2日,第十届乳腺肿瘤研讨会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此次大会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围绕HER2+乳腺癌、HR+乳腺癌和TNBC等前沿诊疗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为乳腺肿瘤领域的学术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会议紧扣时代脉搏,深度聚焦HER2+乳腺癌、HR+乳腺癌和TNBC等乳腺癌亚型的前沿进展,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和讨论,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旨乳腺肿瘤领域的持续进步,共同谋乳腺癌诊治事业的发展。

在此,【肿瘤资讯】于大会现场荣幸邀请到南昌市人民医院王红教授进行采访,将立足于近年来乳腺癌诊疗的前沿进展,并结合CSCO指南、前沿热点与临床实际,为我们深度解读乳腺癌诊疗的未来方向。

王红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肿瘤科主任
中美肿瘤协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常委
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江西省抗癌学会常务理事
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委
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乳腺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药物分会常委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委

Q1.您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了“CSCO指南免疫治疗”相关讲题,在诸多更新中,您如何看待乳腺癌中免疫治疗的应用趋势?您如何概括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发展?

王红教授:乳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众多乳腺癌亚型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其缺乏精准治疗靶点而预后最差,过去主要依赖化疗。无论是辅助、新辅助还是解救治疗,尤其是晚期TNBC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在化疗下难以获得突破,通常在7个月以内。在这种背景下,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TNBC患者的预后,成为医学界持续探索的焦点。

得益于多方位的探索,免疫治疗为TNB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晚期TNBC的Impassion130研究、TORCHLIGHT研究等试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证实了免疫治疗的显著疗效。正是基于晚期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突破,对于辅助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探索也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对免疫新辅助治疗最经典的研究当属Keynote-522研究。该研究通过在新辅助治疗方案中加入帕博利珠单抗,使得TNBC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从基线水平提升至56%-60%以上。研究结果明确显示,达到pCR的患者,其3年无事件生存(EFS)和无远处复发生存(DDFS)均显著优于未达到pCR的患者。因此,对于新辅助治疗的TNBC患者而言,提高pCR率是追求的核心目标。

Keynote-522研究的成功基础上,后续研究也相继跟进,例NeoTENNIS研究将特瑞普利单抗纳入新辅助治疗,以及CamRelief研究将卡瑞利珠单抗纳入新辅助研究。这些研究共同揭示,在TNBC患者中,PD-L1的综合阳性评分(CPS)大于10的群体,甚至将截断值(cut-off)下调至1%,均能从免疫治疗中显著获益。提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良好疗效。

因此,2025年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中,免疫联合化疗,即免疫治疗联合紫杉醇、卡铂或免疫治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方案,已被纳入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1A级标准方案,这标志着免疫治疗在乳腺癌领域已从探索走向了规范化应用。

Q2. 放眼当前临床实践,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应用现状如何?与CSCO指南所推荐的免疫治疗方案相比,我国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主要面临哪些瓶颈与挑战?

王红教授: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免疫治疗已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早期新辅助和晚期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然而,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仍面临一些瓶颈与挑战。

首先,经济性是最大的挑战。尽管免疫治疗效果卓越,但目前大多数免疫治疗药物尚未纳入国家医保。唯一进入医保目录的是特瑞普利单抗,针对PD-L1阳性的晚期TNBC患者,其一线免疫联合化疗方案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销。然而,对于其他免疫药物和TNBC的早期新辅助治疗方案,高昂的治疗费用仍然是患者面临的巨大经济负担。我们期待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深入改革和惠及患者政策的相继出台,免疫治疗能够覆盖更多TNBC患者群体,无论是新辅助治疗还是晚期治疗。

其次,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看到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总体趋势。虽然免疫治疗的卓越疗效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并在现实世界中也逐步得到体现,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观察到一些变化。例如,从最早的TP(紫杉醇+卡铂)序贯AC(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我们正逐步探索化疗降阶梯的趋势。如今,很多医生尝试将免疫治疗与TP方案或单一的白蛋白紫杉醇、紫杉醇联合,以期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治疗毒副作用。这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减轻不良反应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未来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在于“化疗降阶梯、免疫升阶梯”,其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排兵布阵同样是临床实践中免疫治疗应用的挑战之一。

Q3.本次会议中,您还主持了《CDK4/6抑制剂药物解读》及《HR+/HER2-晚期乳腺癌后CDK4/6i时代的治疗策略》讲题环节,在您关注的“后CDK4/6抑制剂时代”药物进展中,是否有具体的新药机制、靶点或临床试验结果,是您认为特别值得关注并有望改变患者预后的?

王红教授:乳腺癌中患者,占比最大的是激素受体阳性人群。因此,这类人群治疗结局的改变,对整个乳腺癌的生存预后至关重要,这也使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研究非常丰富。在尚未认识到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RB磷酸化通路之前,无论是激素受体阳性、三阴性还是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都曾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自从我们深入了解了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的Cyclin蛋白和RB磷酸化这一关键环节,相关的精准药物便逐步得到研发。从2015年首个CDK4/6抑制剂问世以来,一系列CDK4/6抑制剂相继出现,精准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彻底改变了HR+乳腺癌的治疗结局——在没有CDK4/6抑制剂介入时,晚期HR+乳腺癌患者的PFS通常在1年以内。而自从有了CDK4/6抑制剂,晚期一线治疗的PFS已经延长至3年,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成就。因此,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而言,晚期标准治疗已经从单纯的内分泌治疗,转变为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精准时代。

当然,在CDK4/6抑制剂时代,我们也会遇到诸多难点问题,包括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患者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克服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成为了我们精准治疗的新方向。这其中就包括了后CDK4/6时代的PI3K/AKT/mTOR通路基因突变的检测以及相关抑制剂的研发,以及CDK4/6抑制剂自身的改良,例如三并环&螺环结构的改革,以规避骨髓抑制和胃肠道腹泻等不良反应。同时,在精准治疗的前提下,我们也正在探索CDK4/6抑制剂与HDAC抑制剂的联合应用。我相信,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来说,内分泌治疗与精准治疗相结合的时代已经真正来临。

当然,除了这些,我们还必须关注抗体偶联药物(ADC)。在HER2低表达的人群中,ADC药物已成为当前治疗的热点话题之一。正是因为德曲妥珠单抗、戈沙妥珠单抗以及国产创新药芦康沙妥单抗等ADC药物的问世,也为克服HR+乳腺癌的继发性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因此,未来HR+乳腺癌的精准分层治疗,也必然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il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4日
刘敏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 肿瘤内科
乳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众多乳腺癌亚型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其缺乏精准治疗靶点而预后最差,过去主要依赖化疗。无论是辅助、新辅助还是解救治疗,尤其是晚期TNBC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在化疗下难以获得突破,通常在7个月以内。
08月14日
银赟
邛崃市中医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